雨林晨鷹

綿薄之力,亦當有為
正文

誰來重建中國的學術誠信(二)——投訴造假處處遭遇碰壁集體失音

(2015-03-22 17:40:51) 下一個

      發現《欽州灣越冬鴴鷸類不同生境利用分析》這篇論文造假純屬偶然。

      2014年3月(距今整整一年!)在閱讀《動物學雜誌》2013年第5期時覺得《欽》文的調研工作有不明原因的中斷、數據處理有違常規、調查工作過於粗淺以及討論部分觀點紊亂且不能自圓其說等問題,因此向第一作者和編輯部發郵件質疑,編輯部轉發給作者並讓與作者聯係,但作者一直不予理睬令人十分詫異:貌似作者完全無視自己的科研成果,連禮貌性回複都沒有。此情況下再次研讀該文,居然不斷發現錯漏和造假疑點,更在《動物學研究》上發現第二次考察中主要作者們都不在欽州灣現場的證據!因此再次聯絡通信作者,卻被周放教授以不實之詞搪塞和拖延!此後徑直向廣西大學動物科學技術學院黨委書記和院長、廣西科技廳(主管廣西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審批驗收)、中科院動物研究所編輯部等投訴,無一予以回複。最後投訴到中科院網頁白春禮院長的院長信箱請求其關注此事,敦促動物研究所編輯部早日對此事做個評判。至今依然泥牛入海。

       逐一回放這一年的投訴過程(因為還有自己的工作,所以隻是利用業餘時間)

1.。與第一作者廖曉雯的聯係情況

       2014年3月給該作者發去探討與質疑的第一封郵件,未有回音。隨後發現錯處再去郵件,也無回應。經電話與學院有關部門了解到該生並未出野外,五一放假曾赴長沙旅遊,將於6月中畢業離校這一情況後,深感該生不具備起碼的學術素質——對於科研成果被質疑沒有起碼的責任!因此給其導師周放去郵件表明不再與他們探討,並把錯處和造假之處全部羅列給他們供參考。
        也許是在周放的催促下,該作者於5月31日回了郵件,但隻談及將兩次考察的數據混合處理是因為海拔高度差異不大所以沒必要區分開;做兩次考察是因為第一年的數據不足以支持結論所以第二次去補充更多數據。這解釋既不科學也很牽強。我再次回郵件,說明數據處理的規則、樣本大小與總體的關係、詢問第二次考察作者基本不在現場如何進行?並要求其說明如何設置3km長的樣線和解釋蹊蹺的鳥隻密度。但廖曉雯的第二次回郵隻說野外工作是合理分工完成,並不回答其他。而且該作者的兩次郵件都要求與我麵談請教,並索要電話號碼進行交流,老實說,在維護學術誠信力量非常薄弱的今天,在對方未留電話以示誠意的前提下我沒必要冒這個風險,何況我隻是對公開發表的論文進行質疑,並無其他目的。我再次回複作者講明要其回答那些造假之處,而且指出她所說的在欽州灣與防城港金花茶自然保護區兩地進行合理分配時間完成工作是不可能實現的,兩地的工作都有時間要求(前者需退潮後觀察與後者的每日固定調查時間重疊了),即使有空中支援也實現不了。此後該作者未再與我聯係。

2.。與通信作者周放教授的聯係情況

         在編輯部轉發我的郵件給周放教授後兩個月未見其任何信息,在了解到第一作者外出旅遊且即將離校的情況下,我給周放教授去郵件表明不再叨擾他們,並把其論文錯漏和疑點羅列給他,5月20日獲周教授回複,佯稱廖曉雯一直在野外工作強度大很辛苦信號不好聯係不上,今早好容易聯係上她,她將在6月中左右給予回複,他也不忍過於指責學生雲雲。這與我在學院了解到的情況大相徑庭,而且每次給廖曉雯作者發郵件都有手機自動秒複,何來信號不好之說?為師品行如此還需要多說什麽?我回複了周教授,說明我是在了解到廖曉雯並非無暇顧及該論文質疑的情況之下才給他去郵件的,此後未再有該導師的郵件。

        第一作者與通信作者均不回答其論文的造假之處,到底文責該由誰負?!

3.。與編輯部的聯係情況及投訴結果

       2014年3月份給編輯部的第一個郵件很快得以回複,並告知我也已轉給第一作者和通信作者,讓我與他們聯係。我感謝了他們並靜候回音。在幾次聯係作者未果、周教授又以不實之詞搪塞的情況下我再次致郵告知編輯部,但編輯部仍然讓我與他們聯係,並說隻有他們才知道數據的來源,同時還“教育”我,要對事不對人,言外之意就是不要微詞周放教授有不實之詞的事情。我默默接受,也去郵件表示感謝,同時指出該文有造假嫌疑,編輯部未再回複。
        2014年暑假正巧到兩廣出差,繞到欽州灣的企沙鎮和光坡鎮查看,不僅證實了設置3km長度樣線的不可能性,還發現《欽》文所稱的農田、鹽田養殖塘等生境也不是均一的水文條件,其中存在道路和房舍等人為影響因素,與該考察結論相矛盾的。因此再次正式給編輯部去郵件提出撤文建議,並要求對該文重審,所涉及費用我自願承擔。但未有回複。
         2015年初,偶然發現《動物學雜誌》網刊上《欽》文的研究區域圖改換成黑白版,驚異是否編輯部予以換圖掩飾考察範圍不足3km的疑點,遂去郵件給編輯部,方知原來是《動物學雜誌》的網刊出了問題,把校樣稿展示給讀者了,編輯部常務副主編梁冰給我的回複除了表示感謝讓他們知道了這一網絡故障外,也用揶揄之詞說你真是個認真的人,意指我至今還在糾結《欽》文。我也很認真地回複了梁主編,承認我一向誠實做人認真做事,並把《欽》文有問題的部分用圖片發給他,說中科院的水平應該不容許這類錯漏,他回複說他也是認真之人,但每天被雜事壓得喘不過氣來,他會把這些問題交給編委會主要成員,請他們商議如何處理此文。之後便沒有進一步的消息。

4.。給廣西大學動物科學技術學院的投訴

        給廣西大學黨委科學技術學院院長石德順和書記曾偉都發了郵件詳述《欽》文的造假問題,石院長無回複。曾偉書記簡複一郵件,感謝對學院工作的關係支持,稱此所反映的情況將經調查核實後給我回複。我也去郵件表示感謝,感覺這樣認真求實的領導真乃學院大幸,還提供了一些新的旁證和建議,但此後一直未再有回複。包括再度詢問的郵件也不再獲回複。

5.。給廣西科技廳的投訴

        在廣西科技廳的網站上從監督投訴窗口按要求完成投訴,因文字部分超過限製故詳述是發往紀委的監督郵箱的,如泥牛入海。

6.。給中科院白春禮院長的投訴

      直接在中科院網站上白春禮院長信箱裏投訴。沒回音。


       前些時候也曾聯係了一家網媒,對方說歡迎此類稿件,但發去各種證據郵件之後也沒了回音。至此,這篇造假論文逍遙自在置身一片保護造假之和諧氛圍中。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