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林晨鷹

綿薄之力,亦當有為
正文

誰來重建中國的學術誠信(一)——淺析一篇造假論文

(2015-03-22 17:33:29) 下一個


先來看一篇含有造假內容的論文。


該論文發表在中科院動物研究所出版的《動物學雜誌》2013年第5期上(2013,48[5]:693~700),題為《欽州灣越冬鴴鷸類對不同生境利用分析》(鏈接:http://dwxzz.ioz.ac.cn/ch/reader/view_abstract.aspx?file_no=20130505&flag=1)。作者為廣西大學動物科學技術學院廖曉雯、陸舟、舒曉蓮、李一琳、楊崗、周放。按慣例,該文是第一作者的碩士學位論文,排名最後一位是導師,也是通信作者(剛從網上搜了一下,第二至第五位作者是西大教師)。


該論文所涉及的調查工作同時還是廣西自然科學基金重大專項(No.2010GXNSFE013004,2011GXNSFE018001)。


該項調查工作實際上就是在欽州灣某海灘地區劃分4種生態環境,每種生境含4個考察區域,共計16個考察區域。退潮後在區域內沿設定的兩條3km長樣線行走,計數兩側各50m範圍內的各種水鳥,經統計計算後獲得考察結果。分別考察晴天和陰冷天兩種氣候的狀況。簡而言之就是退潮後考察各生境3km×100m範圍內的水鳥數量。


這篇技術含量不十分高的論文,不僅包含低級錯誤,而且還有過程造假、數據捏造等問題,卻無恙通過中科院有關專家的審核得以發表,令人生奇。


先看看錯處:


1.。 中英文摘要中最高相似性指數中文為0.96,英文卻為0.92。無論自撰摘要或代筆,這種錯誤都是可以被作者自己檢查出來的。但是它卻在六位作者和兩位審稿專家眼皮底下混過去了。



2.。調查研究區域圖中漏標第16個點。(後麵會看到該圖)


3.。文中表4“欽州灣鴴鷸類Sorenson指數矩陣”中,陰冷天數據僅物種數一欄與晴天不同,其餘全是晴天數據。按一般審稿慣例,看到文中數據便會追溯到表格,這種錯誤即使作者沒發現,審稿專家也理應發現!


        紅色數據是根據文中表1數據計算出來的,如果數據來源真實可靠那麽陰冷天的Sorenson指數應該是這些數據。


          以上錯處並無吹毛求疵之處,作為發表於中科院旗下學術期刊的論文,嚴謹細心避免錯漏是作者責無旁貸的行為。這是全國核心期刊!也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新聞出版署中國期刊方陣雙效期刊實話說,發校刊都不應該出這種錯誤!


再看看造假之處:


1.。研究區域圖。文中說在這些區域設置了3km長的樣線進行考察。由比例尺可見,除了第2點和第6點這兩處光灘(海灘)外,其餘各點的生境根本無法設置3km長度的考察樣線,連超過比例尺標示的2142m的長度都不足!而且第6點與第7點區域重疊,因此第6點標在海裏了。即使退潮後灘塗寬度有300米也同樣存在生境重疊問題。可見文中說沿設置的3km長度樣線進行考察純屬虛構。


       此外,在圖上也找不到位置來標注第16個考察點,在廣西這樣的海濱村鎮要找一片長達三公裏的農田莊稼地是很困難的,更何來各種長達3公裏的生境(紅樹林、鹽田—養殖塘和農田等)?而且,在退潮後的紅樹林裏用1~1.5km/h的速度在深淺莫測的泥濘裏行走並一邊計數樹林裏的水鳥更是非常難以做到的,這個速度不適用於泥濘灘塗,顯然作者並未實際行走。此也屬不實。


2.。文中說對16個生境均是設置2條樣線,考察麵積3000m×100m,分別於晴天和陰雨天在退潮後進行考察,需獲取總共64組數據。文中對陰冷天的定義是“適逢冷空氣南下、溫差與晴天相差10?C,且有間斷小雨的惡劣天氣”,而實際上欽州灣地區的冬天較溫暖,冷空氣南下次數不多,與晴天工作量相等的32組陰冷天的數據在其考察時間裏根本不具備符合定義的天氣條件,除了虛構否則無法完成。




3.。鳥隻個體密度,即每公頃的水鳥隻數。是根據在考察區域範圍內計數到的鳥隻總數除以考察麵積得出。(鳥類考察通常采用最大值保留法,即從數次調查的同種鳥類計數值中保留最大值代表該鳥類數量)


        《欽》文中的各種生境均設置3km長度的樣線,觀察兩側50m範圍內的鳥隻,因此各生境考察麵積均為30公頃。表2顯示的陰冷天光灘和晴天鹽田—養殖塘的鳥隻密度數據太過離奇。


       從事鳥類研究的科研人員完全可以看出該表格數據的失真程度。即使僅按最大值保留法考慮,該文作者們在兩次考察總共不到4個月時間裏觀察到19767隻水鳥,如果加上每生境區域的另一條考察樣線所得數據遠超2萬隻水鳥!而同一生境有4個考察區域,觀察到的水鳥總量近10萬隻之巨!難以置信!唐山沿海灘塗作為鴴鷸類最重要的遷徙驛站在遷徙高峰期才有多少鳥隻停留?這種數據造假表明作者缺乏基本的專業常識。


4.。 這篇論文是第一作者廖曉雯的碩士論文,但該作者在該項調查工作的第一次考察時尚在大二就讀不可能參與考察,而第二次考察時也沒現身欽州灣,而是與其他三位作者(陸舟、楊崗和導師周放)一起在廣西防城港金花茶國家自然保護區參加另一項目的工作,詳見下圖。也許這就是《欽》文第一作者廖曉雯對於欽州灣現場非常生疏,隻能胡編亂造來完成該論文的原因。




        《欽》文的作者們在防城港金花茶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進行趙東東等人的調查工作。



       以上這些造假出現在中科院的期刊上正常嗎?這究竟是代表了中國鳥類研究的水平呢還是代表了核心期刊的水準?


[ 打印 ]
閱讀 ()評論 (3)
評論
雨林晨鷹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可憐無定河邊骨' 的評論 : 假如一認真就把科技大國給毀了,您說這是真的科技強國嗎?夢之國。
雨林晨鷹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可憐無定河邊骨' 的評論 : 這文章中的造假太粗劣了。作為這個時期的生態環境參數刊登在核心期刊上,就有可能作為今後的研究內容,但是,具有參考價值嗎?!不認真怎麽行!
可憐無定河邊骨 回複 悄悄話 就怕你這種認真的人,瞎猜一下,目前大眾的看法,正在蒸蒸日上的科技大國,就是被你這種認真的人給毀了。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