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芳日記

在這裏分享一下我在美國的日常生活隨感及家庭見聞,此博客純屬個人愉樂。
個人資料
北美新疆妞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聽小芳講故事——第一次郵輪之旅

(2025-07-20 04:59:32) 下一個

前兩天,先生的朋友提議:“有空的話,大家一起坐郵輪去阿拉斯加吧。”

這讓我聯想到最近的新聞:阿拉斯加遭遇地震,冰天雪地中,人們穿著厚重的皮襖在嚴寒的街頭緩慢穿行。也想起一位老朋友唐先生,曾帶著家人去阿拉斯加郵輪度假,不巧正逢寒冬。

 

這幾年,天氣似乎變得越發極端。夏季酷熱難耐,冬季嚴寒刺骨,極端氣候拉扯著我們日常生活的節奏。衣櫥也因此越來越擁擠——春裝還未收起,冬衣又要準備。生活,是不是在變得越來越複雜,也越來越奢侈?如今,連乘坐郵輪出海,也成了一種“尋常”的旅行方式。

其實,早在兩年前,先生已帶我體驗過一次郵輪之旅。那是一段加勒比海的七天六夜航程,我們從馬裏蘭州的巴爾的摩港出發。那個曾經熟悉且安靜的碼頭,如今卻因橋梁事故而聞名,令人唏噓不已。

嘉年華郵輪“巴哈馬之旅”:溫暖的回憶

 

那天,我們從馬裏蘭州的巴爾的摩港出發。港口一片安靜有序。我們登上郵輪,仿佛登上了一段未知的旅程。迎接我們的是那間帶陽台的房間——不大,卻整潔而溫暖,推開窗就能看到大海。先生告訴我,這是他特意挑選的,希望能讓我隨時隨地欣賞海景。

 

航程的第二、三天是郵輪上的“海上歡樂日”(Fun Day at Sea)。郵輪在大海上航行,不靠岸,也沒有固定的行程安排。這兩天,我最喜歡的便是獨自坐在陽台上,手捧一本書,伴著礦泉水,靜靜地看海浪起伏,看太陽緩緩升起。那是一種極其溫柔的體驗,無需擁擠趕景點,無需追趕時間,隻需讓身心慢慢沉浸在海的節奏中。沒有目的地,隻有無垠的水與天。

我們也探索了船上的世界:餐廳、劇場、泳池、圖書館、健身房,還有陽台上的海風。夜裏,伴著浪聲入眠;白天,陽光灑滿甲板,一切都緩慢得剛剛好。

第四天,我們抵達了巴哈馬的私人海灘“公主島”(Princess Cays)。陽光灑在淺藍色的海麵上,椰樹的婆娑樹影下,點綴著一間間小木屋和熱氣騰騰的BBQ,還有當地的手工藝品店。我們沒有參加任何浮潛或沙灘活動,隻是靜靜地坐在沙灘椅上,看著日頭高懸,看著大人孩子們在海水中嬉戲。那一刻,我甚至忘記了身在何處,隻覺得內心無比寧靜。我們坐了大半天,看椰子樹,看浪花,看行人,也看彼此。

 

第五天,我們抵達了巴哈馬的首都——拿騷(Nassau)。它不像傳統意義上的大都市,更像一個色彩斑斕的老鎮。街道不算寬敞,路邊卻林立著不少銀行招牌。先生開玩笑說:“這裏可能是加勒比海上最密集的金融中心。”

從碼頭出來的那條街上,停著幾輛裝飾得像童話故事般的馬車。我們猶豫片刻,最終決定體驗一番。馬車夫是位年長的黑人先生,聲音溫和,馬兒步伐穩健。我們在街巷中緩緩穿行,看到了色彩明豔的老房子,也路過了巴哈馬議會和一座小巧的教堂。

我們沒有去著名的亞特蘭蒂斯度假村,也沒有選擇和海豚合影,隻是隨意漫步,享受了一個下午的日光浴。街頭傳來陣陣音樂,空氣中彌漫著鹹鹹的海風味。當爬上一段斜坡時,遠遠望見一座小型城堡,導覽卡上寫著:“芬卡斯爾堡(Fort Fincastle),建於1793年。” 它安靜地守望著這座城市的高處,歲月的痕跡在灰白的牆麵上若隱若現。

我們還順道逛了幾家手工藝品商店,看到了貝殼飾品、椰殼杯子,以及巴哈馬特有的草編包和熱帶圖案裙子。我挑選了一個手繪冰箱貼,還請先生品嚐了一杯當地的啤酒。“這瓶味道挺特別的。”他說。

 

最後兩天又是在海上度過。我們不再忙於參加各種船上項目,隻是在陽台上曬太陽、翻書、品茶。夜裏,我們去聽了一場爵士表演。

 

乘坐郵輪的感覺,就像住進了一個緩慢移動的家。出去看世界,生活是不變得更好了?看一場從海上升起的日出是多麽壯觀的景象啊!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