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魯迅與莎士比亞

(2016-08-22 20:38:47) 下一個

魯迅生活軌跡是19世紀到20世紀,而莎土比亞是1616年去世的,這兩位其實沒有交集。如果說非要找出兩者共同點,就是他們的文章都多次在國內和加拿大課本上出現。魯迅,我們這代人應該都非常熟悉。在我的記憶中,從小學到高中,基本每年的語文課本都有魯迅的文章,而且屬於精讀的範圍,老師每段每句甚至每個標點符號都要講解,作為學生的我們要做好筆記,甚至某個段落還要求背誦,不然考試肯定失分。同樣,莎士比亞的作品選段也多次出現在加拿大高中英語的課本上,因為其晦澀難懂的語言常常讓我們這些中國留學生們,甚至本國的學生理解起來很吃力。

凡是來過加拿大的中國遊客,特別是前幾年的政府訪問團都要去看看我們的國際友人白求恩故居,因為去的人多了,我們幹脆稱他住的小鎮格雷文赫斯特(Gravenhurst)為白求恩鎮。而加拿大本國人、英國的遊客、歐洲的遊客都喜歡去一個叫做stratford 的小鎮。去這裏原因很簡單,莎士比亞故居就在這個小鎮上。當然這是英國後裔在加拿大土地上複製出來的,就像寺院、教堂和清真寺一樣,對17世紀來到北美大陸的英格蘭人來說,莎翁是他們文學上的驕傲,對他有某種宗教般的虔誠。這也許是他們在異國他鄉複製這麽一個小鎮的緣由。

前兩天,應孩子要求,我們也去了這個地方。小鎮遊客還真不少,由於是星期天,許多飯店、商場、禮品店、咖啡店都早早關門了,甚至孩子想看的莎士比亞戲劇《麥克白》也失之交臂。這和我們國家一些曆史古鎮每天從早鬧騰到晚完全不同。小鎮景色自不必說,藍天、白雲、花草、小河、野鴨、古建築以及毫無目的漫步在大街上的遊客,小鎮給人一種從容、安逸、時光緩慢流逝的味道,這個味道和距它180公裏的瀑布鎮感覺完全不一樣。

現在國內語文課本刪掉了許多魯迅的文章,據說有以下幾個原因:(1)晦澀難懂;(2)教條式講解;(3)文不文白不白;(4)學生沒興趣;(5)過時了。當然,該不該刪除在國內曾經引起了很大爭議。按照以上幾個原因,加拿大英語課程中的莎士比亞作品似乎也符合這個刪除的標準,可直到現在,沒聽說他們有任何要改變的跡象。中國的教科書說改就改,體現了中國速度。加拿大未來會不會也因為以上幾個原因而改變課本呢?按照莎翁的名言:“To be or not to be,that's a question。”有沒有必要改?保留傳統還是適應現在?這估計還真是一個問題。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歡似虎 回複 悄悄話 在哪裏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