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父親節”隨感

(2016-06-18 09:38:28) 下一個

        在我的記憶中,父親一直就是一個很普通的音樂教師,在那個以文化課為重點的年代(現在還是),“音樂”是一個可有可無的副課,而這個“副”也就決定一位老師在一所學校的價值和地位。上中學的我總感覺父親身上有一種難言的苦澀。可他從來不在我麵前提起過。退休後,不知道是什麽原因,也許是因為時代的發展,人們對文化和傳統的需求回歸或者隨著社會富裕程度的提高,人們對文明和藝術的重新尊重,或者由於們閑暇時間的增多,需要獲取除了吃穿住行以外更多的東西。總之,那個以前在學校可有可無的父親突然變得重要起來。每逢重大節日,比如新年,春節、元宵節等,父親變得非常忙碌。趕場似的,他從一個排練現場趕到另一個排練現場。不僅僅這些,來跟他學藝的學生一茬又一茬,長年累月從不間斷。而他本人從來沒有宣傳過,不像別的一些音樂、藝術班,廣告滿天飛。他的學生都是別人介紹或者慕名而來。學生組成也很複雜,有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的學生,有當地遠親近鄰的孩子,還有一些為了謀一個在秦腔劇團伴奏的角色,從外地趕來學習樂器的家境貧窮的農村娃娃們。不同的對象,父親的收費標準似乎也不一樣。西北農林大學的學生們因為家境不一樣收費標準不同;周圍親朋鄰居的孩子都是看著給,不給也就算了;那些貧窮的農村娃娃們許多幹脆免費,總之沒有章法。當然這些事情父親從來不給我講,都是偶爾從母親的絮叨中聽到的。家裏經常有別人送來的農產品,比如剛打下的新鮮玉米榛、莊稼地裏新采摘的水果、自家土雞產的雞蛋等等。這些大都是那些免掉學費的農村孩子的家長們送來的。史書記載,孔子要求他的學生,初次見麵要以”束脩”作為學費。這個“束脩”指的是十條幹肉。在我父親這裏,農村人自家產的農產品成為了“束脩”,也就是娃娃們的學費。這可能也是父親音樂教學獨有的一個現象。

        朱自清筆下的《背影》,把父親對兒女的愛,表達得深刻細膩,真摯感動,曾影響了我們這一代人。哥哥剛從國內發給我的這張背影圖看起來有些遙遠模糊,但我還是一眼就可以認得出來,那個把背影留給觀眾的是父親。雖然75歲老人了,但背部的聳動之間仍充滿了張力與活力。隻有站在這個舞台上,這個有時候佝僂的背影驟然變得挺拔,這應該是一種自己所從事了一輩子並深愛的事業所給予的力量。我突然在想,等我到這個年齡,會不會有這樣的力量?自己的女兒那個時候會不會說:這個人看起來還不老。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