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屠喲喲--閑說

(2015-12-17 19:06:04) 下一個

 

     圖片上這位女士,現在大家都認識。認識她的原因很簡單,因為她是今年諾貝爾醫學獎的獲得者。其實,我們這一代人從小都有一種“諾貝爾”情結,判斷一個人是否做出很大貢獻,那就看他有沒有獲取這個獎項。最初知道這個獎項是因為有兩位華裔李政道和楊振寧獲過這個獎,記得以前政治考試還考過類似題目,盡管他們已經加入美國籍,已經不屬於中國公民,可這並不影響中國人內心那種自豪感。至於他們因為什麽而獲獎,估計知道人不多,其實我也不知道,我唯一的印象是那位90多歲老人娶了一位比他小很多的嬌妻四處走動秀恩愛、大講養生之道。在那兩位之後,後麵陸陸續續又有六位華人獲獎者,但他們都不是中國公民。其實,真正土生土長中國籍獲取這個獎項隻有三個人,基本上也是這幾年發生的事。第一位獲獎者情況比較複雜,作為普通人的我們暫且不要討論了,是非曲直留給曆史,讓時間來說明一切,我隻想說一句,不管獲獎原因是什麽,但肯定有政治和意識形態的因素在裏麵,“胡蘿卜加大棒”是西方對中國的一貫政策。第二位,我讀過他好幾本書,不知道什麽原因,總是半途而廢。以前因為《紅高粱》這部電影讀他的書,可總是讀不到結尾,獲諾獎後出於崇拜和好奇又去讀,還是讀不下去,我總是懷疑自己,是不是自己文化層次還沒有達到諾貝爾文學獎那個境界和高度,還是因為他寫的東西翻譯出來是給外國人看的?其實他自己也在多個場合謙虛表示:中國有很多作家比他更有資格獲取這個獎項。第三個,就是現在全國人民都知道的屠呦呦。說真的,第一次看到這個名字,擔心念錯,還特意查了一下字典。這次和前兩次都不一樣,政府和全國人民都可以也都願意接受這個獎項。屠呦呦本人也在多個場合表示,這個獎項不屬於她本人,而是屬於集體,屬於我們這個民族。很多人認為她受到某種“裹挾”才說出這些話,但在我看來,她的這些話應該是發自內心的。“呦呦鹿鳴,食野之蒿”,對《詩經.小雅》裏麵這句,網上有各種解讀,真假也無從考證,但有兩點可以明確:第一,青蒿素的發現,是傳統中醫帶給世界的禮物,這是她的獲獎發言稿的題目,也是她內心最想表達的情感;第二,她的名字確實來自於《詩經》裏的那句話,不是偶然。所以說,她把青蒿素的發現根植於中華文明和文化這個基礎,是真情實感的表達。這也是我們全體都願意接受這個獎項的原因,既是我們文化的延伸,藥物本身又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

     民族的也是世界的,屠呦呦這個名字不僅被我們中國人記住,國外的報刊雜誌網站也都在介紹這位85歲的中國女性諾貝爾醫學獲獎者,前麵那個圖片就是我女兒從西方網站上複製下來,其實,最讓她感興趣的是圖片下麵那一句英語:the most confusing person to sing happy birthday to. 如果屠呦呦過生日,我們試著給她唱一句生日歌:”Happy birthday to you Tu you you......,”還真不好唱,老外往往對他尊敬的人都要調侃和幽默一把。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明海藍天 回複 悄悄話 我覺得唱的挺溜,合適。哈哈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