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春節、聖誕和自信

(2015-02-16 14:29:17) 下一個
還有3天就春節了,這個季節國內所有的安排肯定圍繞春節進行,所有學生放假了;大部分工廠企業停工了,工人們都回到了各自的家鄉;忙碌一年的農民殺豬宰羊,置辦年貨;政府、事業單位工作基本已經處於半停止狀態,開始安排春節期間的值班;這個期間最忙碌應該屬於春節各類晚會的演員和劇組,還在做最後的衝刺和準備。
現在有個現象,春節不僅國內在過,而且已經遍及全世界,成了一個世界性節日。每年這個季節,海外的華人社區都是一片迎春的氣象:有以聚餐形式來慶祝的,有以舉辦晚會慶祝的,那些華人密集度比較高的地方比如溫哥華、多倫多、洛杉磯、舊金山可能還會組織一些大型的遊園、廟會、舞獅舞龍活動,雖然沒有國內那麽人山人海,但那熱鬧勁一點也不比國內差。加拿大的大統華、美國的大華這些大型華人超市肯定是張燈結彩,煥然一新,鋪滿了南方的、北方的各類過年食品。許多西人超市也設立專門櫃台,擺上華人春節常用的食品比如大米、醬油、香油、米粉、發財樹、紅包等等。那些聚餐、晚會、廟會現場不僅僅是黃皮膚的亞洲人,白皮膚、黑皮膚、棕皮膚各色人種也很普遍,熟練使用著筷子,大快朵頤吃著中國飯菜,時不時來句或者國語恭禧發財或者粵語版的“gung hay fot choy”。加拿大總理哈珀還曾經穿著唐裝,特意跑到溫哥華用漢語向華人拜年。加拿大為增加節日氣氛,每年春節發行一套生肖郵票。紐約州公立學校在春節放假一天,今年美國加州參議院又全票通過慶祝中國春節的決議。
同樣,洋人的聖誕節在中國現在也是越來越火,有時候大家也不太明白這個西方節日有什麽意義,就是圖個熱鬧,樂嗬樂嗬也就過去了。可今年國內出現了一股抵製聖誕節的浪潮。先是北大、清華、中國人民大學等幾所知名大學的10多位博士聯合發出倡議書,號召大家抵製聖誕節活動,說要喚醒國人,抵製西方的文化擴張。後麵又有湖南高校的幾名學生身著漢服,在一些聖誕節活動現場,手舉紅色標語中國人不過外國節。甚至陝西的西北大學在聖誕節把學生關在校園內,不讓出去參加聖誕有關慶祝活動。
以上同為東西方兩個重要的節日,卻出現兩種不同的局麵,一個被接納歡迎,一個被封殺抵製。這讓我想起了我們的習主席前一段剛提出的文化自信。而封殺抵製一個西方的節日是不是一種沒自信的表現呢?這肯定和習大大的文化自信說背道而馳。一種悠久、深厚、自信的文化,從來都不怕外來文化。中華文明曆經上下五千年,源遠流長,靠的不是抵製而是兼容並蓄,佛教不也是從印度傳進來,現在也成了中華文化的一部分;元朝的蒙古人得到中原,後來被漢文化同化了;清朝的滿族入了關,後來滿族人幾乎不見了,留下隻是滿漢全席。金庸武俠小說《笑傲江湖》令狐衝身體裏麵的10多股邪氣最終被少林的易筋經化解,中華文化就是小說裏的易筋經,不管外來是正氣還是邪氣,來到中國就陷入中華文明的汪洋大海中,自動轉化為我們的真氣,這才是一種文化的自信。
聖誕節這幾年在國內是火了一點,可也沒有上升到湮滅傳統文化的地步。因此,我們在保護傳統文化的同時,也不必對外來文化反應過激。通信網絡把世界變的越來越小,人和人變的更近,文化之間的碰撞也在所難免。中西方文化應該是在交融互動中綻放新的光彩,我們認識了聖誕節,國外也有更多的人了解春節。中華文明是一個不斷前進、吸收、淬煉的過程,難道這麽大的國家尚且容不下一個小小的節日嗎?
我們應該把重點放在弘揚中國傳統文化上,抵製他人不能讓自己成長,與其排斥洋節,不如創新國節,賦予傳統節日新的魅力,重振傳統節日文化。洋節和國節並沒有衝突,完全可以和平共處,它們都傳遞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期待,簡單說就是給自己個理由輕鬆一下,團聚一下,樂嗬一下,沒有必要上升到文化侵略的高度。
算了,不扯那麽遠了,還是想著怎麽把這個羊年的春節過好,看看還需要買什麽年貨?鍋裏的肉鹵得怎樣?蒸饅頭麵發好沒有?餃子餡調得鹹淡如何?。。。。。。現在老外們最糾結的是:這個羊應該是goat,sheep還是ram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