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者姚貝娜猝然離世, 引發諸多感慨,我也想起那些曾朝夕相處的同學們。如今大家四海為家,難得相聚。而我們中間的有些同學,那些曾經鮮活的生命,已經過早地,悄然地,永遠地離開了我們。
(第二排左起第三人是劉建華同學) 劉建華,我們班的老三屆同學,我們都叫他“老劉”,曾住在我的上鋪,個頭不高,黑黑胖胖的身材,做人比較低調,很多外班的同學可能不記得他了。 但他有兩項“絕招”,恐怕敢叫陣全年級,而沒幾個人能匹敵。一是象棋,算是一位隱居山林、道行頗深的“高手”,喜歡與強手對弈,輕易不出手,出手則必贏。久經沙場,身經百戰,幾乎可以說是“打遍天下無敵手”。喜歡在拋出“殺手鐧”,置對方於死地時,又呈現慈悲心腸,笑眯眯地讓你悔數步棋,使你“於死地而後生”,反而對這個“殺手”感激不盡;另一個“絕招”是中醫,老劉入學前就已經是小有名氣的中醫,人稱“劉半仙”。再入西醫的高等學府深造,可謂是“爐火純青”。記得生產實習時,他為自己管的有腹水的病人開了幾付中藥,取得很好的療效,病人的腹脹明顯減輕。病人逢人便誇劉大夫“真神了”。一時間,其他科的病人也紛紛找他會診,連我們的老師也拿他另眼相看,“劉半仙”自己更是“飄飄欲仙”了。老劉曾悄悄地告訴我他的“成仙秘訣”:這些慢性病人往往有多種症狀或體征並存,比如頭暈、腹脹、腰痛或食欲差等,而我們全麵對症治療,往往收效甚微。如果我們集中力量針對其中一種症狀或體征治療,或是減少腹水,或是改善食欲,隻要這一招見效,往往會立即獲得病人的信任,願意繼續中藥治療,這樣我們就可以再逐個解決病人的其他問題,千萬不可開始就好大喜功。他這個“秘訣”不知是對是錯,但確實有效。
老劉對生活有自己的見解,他以為吃到肚裏,長到身上,才真正是自己的。否則還是“身外之物”。有錢應該買好吃的,至於穿戴,住,行則無所謂。他對自己的“將軍肚”很得意,認為這才是真正的“私有財產”。他的這種觀點真不知現在那些熱衷於減肥的人做何理解?他從事中醫多年,卻對自己的身體不甚了解。在學做尿的實驗時,他才發現自己是糖尿病。這個發現對他打擊很大,他的將軍肚是典型的“向心性肥胖”,這時他不再得意自己的體形,曾有很長時間很低沉,可能他也在檢討自己的理念吧。但他還是不聽我們的勸說,一直隻用中醫來治療自己的糖尿病。
不同於其他老三屆同學,老劉在上學時一直是單身,有過幾次戀愛,一直不成功。直到畢業時,才娶到一位年輕貌美的妻子。我們去祝賀他新婚,他拿出“正宗的西湖龍井”招待我們,那茶確實不同,但不同在哪裏,我也說不清。恐怕要真正懂茶的人,才能品出這茶的內涵。
畢業後,老劉在紅十字會醫院工作,很快就擔任了中西醫結合科的主任。不用問,這肯定是他施展了“絕招”的結果。但沒過多久,就聽到他去世的噩耗,“栗粒性肺結核”奪去了他尚且年青的生命,而糖尿病是助紂為虐的幫凶。
我不知道老劉的孩子近況如何,他應該為他的父親自豪。老劉雖然沒有驚天動地的偉業,但他忠實地履行了一個醫生救死扶傷的天職,為數不清的患者解除了病痛,他同樣是我們77(5)的驕傲。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裏共嬋娟。學生區四號樓著火時我曾經在場,看著原男生宿舍的殘垣斷壁,我曾經隱隱心痛。人去樓非,過去的那些快樂時光永遠回不來了,但這些回憶卻是美好的,是生者和逝者共有的財富,永遠留在我的記憶中。
寫得很感人。
版主是左四,站在老劉旁的男生。
怎麽會死在結核病上?糖尿病白細胞功能是低,但畢竟不是免疫缺陷病。
和你一起紀念老劉,紀念你們過去的時光。
在意到這是博主的第一篇博,熱烈祝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