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 / 葉虻
畫 / 崔景林
腦海裏的梅花此刻推窗而入
春水裏的一支梅花 人間都是倒影
我們是梅花的視野 不由自主的過眼雲煙
梅花是我們的弦外之音
我們和飄渺若隔牆有耳
梅花又是魚傳尺素
被我們邊關外一雙凍僵的雙手開啟
我們被梅花折斷 梅花的手微溫
我們終止在梅花裏 像寒冷碾過的轍痕
如果我們再遞進一步
梅花如同一座幽深的院落
而它的書卷氣恰好是一個好客的主人
我們還可以是梅花的疏影
和苦澀的暗香作別
揖手間已是各自黃昏裏的闌幹橫斜
我們被梅花篆入小箋
被梅花懸掛在堂前
我們是梅花腦海裏的舊夢
我們路過梅花惺忪的睡眼
而身後的春天是一扇虛掩著的門扉
孤山梅雨的詩評
經典的梅花寫法,已經在古今詩詞裏定格並陳詞濫調化了。新詩寫法,並且泛泛而感梅花的情調,也不太容易出新。作者這種把梅與人主客顛倒和模糊化的手法,有種梅魂與人魄隨時量子糾纏的詩意同步化。詩行間融入的傳統詩詞有關梅花的元素、意境,纏繞進一種穿越時空、來回物我、彌散景情的意識流動。不乏耳目一新。
如此,不僅梅花擬人化後活色生香了,嫋娜抒發千年暗香不止的綺想與惆悵,也似乎帶上了一些哲思深刻。比如哲學家懷特海(也是羅素的好友與合作者)就曾認為,世上不存在無機物與有機物的分別,而隻有進化上的差別而已,他認為所謂的無機物也是有意識的。不是嗎?我們在這首詩裏,看見、聽見、並聞到詩人好像在替不會人語的梅花骨骼和肌理在抒發情緒,而這種情緒是無機物和有機物之間的一種共鳴與糾纏。聯想到茫茫紅塵知己何其稀有,人類的那種徹骨孤獨感反而會在這脫俗到極致的梅花思緒與姿態裏尋覓到一絲慰藉,和心門敞開...... 怎一個心花恣肆了得!
第一節的“弦外之音“和“隔牆有耳“,是人與梅的心有靈犀,也是梅花清姿與縹緲身影替代詩人潛意識的一種想象展開。這想象力本身就如梅花一般輕盈蕭疏......梅花是“魚傳尺素“一句,則是陸凱“江南無所有,聊寄一支春“的異曲同工。而那雙“關外凍僵的雙手“開啟的,是人間難得的情意與心心相印,通過梅花的身影得到了傳遞。到底梅花是意中人本身,還是會心的紅娘?也許都是,它身兼了愛與知音的雙重身份。
第二節開首一句是這首詩最亮眼的一句,也可以說是“詩眼“:“我們被梅花折斷,梅花的手微溫“。那種哢嚓而折的、痛的感覺,似乎是沉浸在愛情與任何心領神會的關係裏甘願“痛並快樂“的某種心聲,詩人或許此時把梅花想象成了一個黛眉紅粉,抑或百年知己,而“我們“安靜地終止在梅花微溫的手裏,如車痕雪泥,可以安然人世走一遭而不太覺得清冷與孤單,是的,我們應該象梅花一樣高逸自在,斜倚深院苔牆,和日月冬雪構成一幅幅情景,上麵透出一頁頁詩人說的:“書卷氣“。至此,梅香和書香也渾然一體了。妙乎?
詩的第三節相對前兩節在新意上略遜,運用了梅花疏影與海棠慵懶半開的意象,但結尾一句雖然平易,卻不動聲色地緊扣了“賞梅“的主題之一,報春梅的身份:“我們路過梅花惺忪的睡眼/而身後的春天是一扇虛掩著的門扉“。
不妨用作者的意象來改一下雪萊的名句:
假如梅花開了
虛掩著的春天之門還會敞開遠嗎?
(孤山梅雨 丙申冬末)
編者卜蘭子注:我在兩部小說《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和《霧橋裏》曾經大量引用葉虻的詩句。最近我讀到白居易在日本的女粉絲紫式部寫了一部小說《源氏物語》,其中引用白居易的詩154處,比我兩部小說加起來都多。原來小說裏引用他人詩句來塑造人物形象自古就有,不是我開創的。於是我有些自戀地把我和葉虻詩人自比紫式部和白居易。不同的是他們年齡相差了200歲,而我和葉詩人隻相差3歲。相同的是都從未謀麵。
卜蘭子,北京大學數學係本科畢業,俄勒岡州立大學數學和計算機雙碩士。現定居美國。長篇婚外戀小說《睜一隻眼閉一隻眼》2015年連載於海外文學城並引起空前轟動,2016年9月由長江文藝出版社出版。2017年完成以北大為背景的校園戀小說《霧橋》。以清純如少女般的浪漫情懷,以嚴謹係統化的邏輯思維,蘭子的小說吸引了很多從來不讀小說的讀者。2018年初完成電影劇本《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和《霧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