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富春山居圖》,七百年的愛嗔癡怨

(2016-02-24 08:08:23) 下一個

前兩天看了《the Red Voilin》後很是喜歡,一把紅色小提琴三百年間在世間輾轉易手,飽經悲歡離合,頗具傳奇色彩。但是無獨有偶,中國繪畫史上巔峰之作黃公望《富春山居圖》有著和王羲之的《蘭亭序》相比並論的藝術價值,卻有著比紅色提琴更傳奇,更顛沛,更曲折,更心酸的故事。

《富春山居圖》是作者黃公望八十高齡才開始提筆繪寫浙江富春江疊峰山巒四季變化的長卷大作。黃公望幼年飽讀詩書,四十歲之前,一直是杭州官府專收田糧賦稅小官。後來被長官牽連下獄,牢坐了十年,罪名貪腐。五十歲黃公望出獄,灰心失意之下轉身當了道士,隱居民間長達三十多年,日日擺攤,以賣卜為生。 

正是這樣的人生曆程,使黃公望的《富春山居圖》跳出了中國山水畫作的框架;近山線條洗練,遠山淡墨渲染;山和水的布置疏密有致,墨色濃淡幹濕並用,用墨秀潤淡雅,但氣度不凡、極富變化,獲後世讚譽為“畫中之蘭亭”、“山水畫第一神品”。畫作非一氣嗬成,黃公望在題跋提到這幅畫從至正7年一直畫到至正10年,他會隨身帶著依興致添加筆墨,反複畫了好幾年,使“富春山居圖”前段和後段不盡相同。六百九十公分長的畫卷,描繪了富春江兩岸初秋的秀麗景色,峰巒疊翠,鬆石挺秀,雲山煙樹,沙汀村舍,布局疏密有致,變幻無窮,以清潤的筆墨、簡遠的意境,把浩渺連綿的江南山水表現得淋漓盡致,達到了“山川渾厚,草木華滋”的境界。 

用了3年的時間,黃公望接近完圖時,將此畫贈與師弟,號「無用」,他則自稱「大癡」。無用師弟死後他的後代將之變賣。《富春山居圖》走入明代,名氣愈來愈大;曆經多位大畫家收藏,也從此開啟世界繪畫史上少見坎坷傳奇的收藏故事。 

明代成化年間,大畫家沈周曾短暫收藏此畫,後被詐取騙走;萬曆年間又歸大書畫家董其昌收藏。當時的《富春山居圖》已脫離高僧盡興之作的地位,而是人人想取得巨作珍愛之物。凡畫壇後學,皆以黃公望為元代山水美學之首;每獲此畫者,皆不斷臨摹,甚至對著畫高呼「吾師乎!吾師乎!」 

 大畫家董其昌因生活困難,為此圖做了一件關鍵性的大事,把它典當給富人吳達可;但終生贖不回。《富春山居圖》今日所以裂成兩段,即因董其昌典當的吳家流傳至第三代,碰到了癡畫瘋子吳問卿。臨終前竟遺言,將此畫「火殉」。吳問卿生前愛此畫,除為其打造一間「富春軒」特別供奉外,據傳睡覺抱著它,飲食望著它。枕旁桌邊,從此走上愛執癲癡的悲劇命運。根據記載,吳問卿在明代覆亡之際,還曾光著腳帶著這張手卷躲入山中避難。清順治年間吳問卿臨死前遺言「火殉」,斷氣片刻,《富春山居圖》大卷被丟入了熊熊火光;山與江從此斷離。吳一闔眼,識貨的侄子從火中把富春長卷搶救出來。當時文壇已將黃公望的《富春山居圖》與王羲之的《蘭亭》相提並論,所謂國之二寶。曆史巨作雖未燒成劫灰,卻從此分割。圖首啟承之挺拔大山,從此成了孤獨的剩山;後八分之七蜿蜒山陵的江水、鬆林、趣樂、閑逸、寧靜、樵夫、垂釣者,……一一與孤挺的剩山告別。吳問卿火殉《富春山居圖》之年,兩幅畫一起隔年賣入民間,從此竟三百六十年未再聚首。

《富春山居圖》最後一個傳奇,在清乾隆年間進入高峰。酷愛藏畫收畫的皇帝,下召臣子,普尋《富春山居圖》。公元一七四五年,等了十年的乾隆拿到了一幅偽作,大樂不已,上下蓋滿了皇上的章及密密麻麻的題跋。第二年,真正的畫出現了。這兩幅圖均是原圖的後八分之七,少了剩山之首。愛麵子的皇帝不肯承認自己丟人,隻好饒了黃公望的真跡,沒蓋章,沒題醜陋又密麻的跋。全圖除大臣梁師正以楷書撰寫其畫雖偽,「但畫格秀潤可喜」。

“無用、巧取、火殉、離散、豪奪……聚首。流離七百年歲月,然後再次命定分離…”如今的《富春山居圖》一部分在大陸,一部分在台灣。2010年的時候,《富春山居圖》前八分之一《剩山圖》,與後八分之七《無用師卷》,在台北合璧展出,展期僅維持兩個月,七月底,也就是兩個月後,這幅完成於七百年前的千年稀有國寶畫作,再度分離;《剩山圖》回浙江博物館,《無用師卷》留存台北故宮庫房。 它們上回合璧,竟已是三百五十年前的往事! 

七百年的聚散離合,七百年的愛嗔癡怨,七百年的物是人非.....這麽有“料”的故事,不拍成好電影實在是可惜了,可惜2013最後拍出來的《天機.富春山居圖》慘不忍睹,貽笑大方。這也算是為《富春山居圖》又添了一段典故吧。

 

豆瓣上的對電影《天機.富春山居圖》的部分評論....

我覺得評論都寫的很搞笑啊,太有才了哈哈

 

文中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AF%8C%E6%98%A5%E5%B1%B1%E5%B1%85%E5%9B%BE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星有靈兮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silverbug' 的評論 : 謝謝喜歡!
silverbug 回複 悄悄話 好有意思的典故。 下次到杭州一定要去看看這幅《剩山圖》。 謝謝!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