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靜

平淡一生,遠離故土,牢記祖訓。
正文

抗戰以後東北那些為日本侵略者服務的軍隊去了哪兒?

(2016-01-14 14:29:52) 下一個

抗戰以後東北那些為日本侵略者服務的軍隊去了哪兒?

 

經常在網上看到這樣一種說法,抗戰勝利後,國共爭奪東北,國軍統帥陳誠因厭惡投敵者,拒絕收編那支幾十萬的偽滿洲國軍隊,導致這些部隊不得不投靠林彪,而後者全部“笑納”。因為這些“訓練有素”的軍人的加入“大大提升”了中共的戰鬥力,使得東北國軍處於非常不利的地位,甚至間接導致了國軍在東北的失敗。流傳最廣泛的是《陳誠傳》中的介紹:“日軍投降後,蘇軍將關東軍六十萬人的裝備交給了林彪,除此之外,林彪又收編了四十萬偽滿洲國偽軍及保安團隊,組成四十個師。”並稱杜聿明曾因此“大罵”過陳誠。

有關資料的顯示,偽滿洲國偽軍的數量從來沒有達到“40萬”,1933年時隻有6萬,1937年才擴充到8萬,1945年才擴充到15萬。這還是蘇軍出兵東北前的數字。蘇軍出兵東北後,部分偽軍投降,後被蘇軍遣散回家。也就是說,中共進入東北時,偽軍的數量肯定要少於15萬。如此一來,共軍到哪裏收編“40萬偽軍”?

這種說法是又是怎麽產生的呢?據說,這和一封電報有關。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偽滿洲國“軍政部大臣”邢士廉便向那些將領拍著胸脯保證,說他有辦法,叫大家不用擔心。邢士廉的辦法很簡單——投靠重慶。可僅憑偽滿軍這10多萬人,籌碼實在太小,為了提高自己的地位,刑士廉吹了一個天大的牛B,他給重慶發電報,稱:“他掌握130萬偽滿洲國軍隊,願意效命國家,聽命於中央,希望中央趕快派人到東北來主持一切。”於是一夕之間,偽軍的數量坐地增長10倍!然而此時有一個人提出了反對意見,他就是陳誠。在陳誠看來,收編偽軍“不僅妨害國軍的整編,且混淆了國軍的血液,千萬不能辦。”但胳膊是拗不過大腿,最終還是領導們的意見占了上風,確定同意接受偽軍投靠。不過由於陳誠掌握軍政部,大方向定不了,小方向還是有些決定權的。他下令軍政部不給收編偽軍軍師番號,而是分別給予縱隊、總隊、支隊的名義,且在縱隊、總隊之前要加上“暫編”二字。同時陳誠又命把收編的縱隊、總隊軍官人事檔案與國民黨軍軍官人事檔案分放。一句話,既要馬兒跑又不給馬吃草。就這樣,原偽軍,在東北光複後,被改編為東北保安部隊的4 個保安總隊、20個支隊,52個保安團,東北國民黨軍凡是帶“暫”的、帶“保安”的,幾乎都是偽滿洲國偽軍的底子。這些部隊差不多是偽軍的全部了,但兵力隻有10來萬人,那剩下那“100多萬”哪裏去了?偽軍將領當然不會白癡到告訴陳誠偽軍其實隻有這麽點人,答案是現成的—被共軍收編了。但東北共軍直到四平之戰,也隻有40多萬,說他們收編“100多萬偽軍”不是自己抽自己的耳光嗎?於是根據東北共軍的實力,這個數字被縮減的40萬,收編“40萬偽軍”的說法就這樣出爐了。

那麽中共到底有沒有收編過偽軍?有,零散收編一些是有的,但沒有大規模成建製的收編。

1947年,陳誠代替杜聿明主持東北,由於深感兵力不足,便將他過去瞧不起的偽軍由保安部隊升級為正規軍,編出了10個暫編師:

 

新一軍暫編五十三師;

新六軍暫編六十二師;

新三軍暫編五十九師 ;

新七軍暫編五十六師、

暫編六十一師;

新八軍暫編五十四師、

暫編五十五師;

第五十二軍暫編五十八師; ,

第五十三軍暫編三十師;

第六十軍暫編五十二師;

 

東北野戰軍真正有偽軍血統的隻有五十軍一五零師——前身為長春起義的暫編五十二師。除此以外,暫編五十八師在營口起義,新七軍的暫編五十六師、暫編六十一師在長春繳械,第五十三軍暫編三十師在沈陽繳械。這些部隊都沒有成建製的保留下來,人員被打散,願意留下來的編入其他部隊,不願意留的發路費遣散回家。

總體而言,滿洲國偽軍是一支規模不大且戰鬥力不強的武裝,在偽滿洲國覆滅後,一部分被遣散,大部被國軍收編,後在內戰中被中共消滅。至於網上流傳的四野收編幾十萬偽軍的說法,實乃謠傳。

 

注:到1948年3月,東北民主聯軍完成整編,總兵力才達到70餘萬,並正式改稱東北人民解放軍。老生的統計在1948年11月入關時,(不包括特種兵縱隊,三個炮兵師和一個騎兵師),為648,903人,基本相符。

【信息收集自網絡,加以整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