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5年時的靜安寺
小時候曾無數次地到上海的靜安古寺裏去玩。那時不要門票,遊人不多。它的大門開在南京西路上(以前叫靜安寺路)。大門的沿馬路右邊第一家是賣鮮花的花店。第二家是麗華瓷器店(後來改成耀華百貨店)。第三家是香燭店,善男信女可以就近買香燭進廟去禮佛。(那時廟裏是不做買賣的)。這個香燭店後來改成吃素齋的地方。再過去轉角處是交通銀行(後來改成中國人民銀行)。
進入廟門迎麵的是兩個廳,供出租進行佛事,或辦喪禮,我祖父的喪禮就是在左側的廳裏辦的,由和尚做法事。法事完了以後就在廳裏吃素齋(覺得非常美味)。殿的後麵是和尚的生活區。
進廟往左拐穿過月洞門,右側就是第一個大殿,殿名不記得了(可能是天王殿)。殿內兩側分立著四大金剛。殿的正麵可能是彌陀佛。在她的背後好像是韋馱,他麵對著後麵的大雄寶殿。韋馱神像的下置一功德箱。信徒們可以隨緣(不像現在不少寺院把功德箱放在當門口,或幹脆設一桌子,有僧人坐在其後。桌子上放著功德冊,隨時歡迎你捐上現金,並記上你的名字,捐錢第一?)。
第二個大殿是大雄寶殿,供有釋迦牟尼佛(坐像),兩側是十八羅漢。如來佛背後是那尊佛也記不起了。經常可以看到和尚在佛殿敲著木魚口中念經。善男信女燒香叩頭。遊客說話也是輕聲細氣的,絕沒有吵鬧喧嘩的聲音。整個廟宇肅穆,安靜。進廟以後,馬上就可以感覺到佛家的清靜,情不自禁地使人安靜下來,沉浸在佛教氣氛之中。
1880年時的靜安寺大雄寶殿
通過大雄寶殿前右側的一個月洞門(平時不讓信徒進入),是一條走廊。這是一個兩層樓的建築。樓上有一個房間,裏麵供奉著靜安寺廟的鎮廟之寶---玉佛。每年四月初八浴佛節時會向外開放,供信徒們禮佛。每逢此時,善男信女會往功德箱裏捐贈大量的財物。
大雄寶殿再後麵是三聖殿,裏麵供奉的佛像記不得了。
二十世紀初隨著城市建設的發展,寺院相繼出租土地營造商業用房和裏弄住宅。在靜安寺的同一地塊上建有東,西兩個廟弄,吉美邨,泰利巷等。在它廟產的後麵那部分還成立了靜安小學(後變成華山路第四小學),小學生從校園裏還可以看到靜安寺的廚房。靜安寺廟會起源於一年一度的浴佛節。清光緒七年(1881年)重開, 1963年後結束。每年農曆四月初八浴佛節,這裏都要舉行3天的廟會,十分熱鬧。商賈雲集,遊人如織。數十年來,廟會逐漸形成規模宏大的廟市,堪稱靜安區商業的淵源。變幽靜鄉郊為商街鬧市,十裏洋場西端市口日趨繁榮。至二十世紀30年代,靜安寺商市已初具規模。
1966年,文化大革命開始,佛像、法器遭到徹底破壞,持鬆法師遭到迫害,僧眾被迫還俗,寺舍則被占用改建為塑料工廠。1972年,大雄寶殿失火焚毀,靜安古寺成為一片廢墟。
上世紀50年代的靜安古寺
1979年以後,中國開始重新開放宗教場所。1983年,國務院確定靜安寺為漢族地區佛教全國重點寺院之一。1984年以後,靜安寺開始恢複重建,陸續修複了赤烏山門、天王殿、三聖殿、功德堂、方丈室等建築。1990年,基本修複的靜安寺開始對外開放。到1991年5月12日,舉行大雄寶殿暨玉佛座像開光典禮,標誌著靜安寺已經修複完成,恢複到民國時期的規模。1998年開始重建工程。重建後的靜安寺金碧輝煌,但是已經不是我心目中的佛教聖地,沒有了昔日的清靜,無為。多了些資本社會的商業味道。從此我不會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