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祥苑

回顧曆史,以史為戒
正文

折騰 4.重慶大學: 校園學潮和校園 之戀

(2015-01-02 17:07:49) 下一個
4.重慶大學: 校園學潮和校園 之戀
     
         當時能上大學的女生很少,而且大都是在家政係,  藝朮係或囯 文係,學工商管理的女生真是鳳毛麟角,母親 聰慧, 美麗,文章好, 字也好, 自然是許多男生心目中的公主。
 
         第二年父親來到他們班上, 經過城市生活多年的薰陶和 磨練,他已不是那個 鄉下娃了,他身著淺色西裝,戴一幅金絲眼 鏡,風度瀟灑,知識豐富,談吐不凡,書法和文 章更是一等一的, 他成熟而自信,和那些從校門到校門的小男生  相比, 顯得格外與眾不同。母親被他的氣質和文采深深吸引,他們在一起談論文學,詩詞,談抗戰時局,談中國和他們的未來,在校園裏共同渡過了許多美好的時光。然而一場轟轟烈烈的學潮把這對戀人分開兩地。
 
         經濟學家馬寅初先生 近年來以他在1955年提出的新 人口論受到人們重新觀注 和高度評價,卻 鮮有人記得抗戰時期,馬老曾經被囯民黨政府  関進 專為共產黨政治犯設立的上饒集中營。 當時任重大商學院院長的馬寅初被稱爲馬大炮, 他丈義直言,為民請民,多次公開講演揭 露囯民黨政府貪汙腐化,官兵在前綫 浴血奮戰,而四大家族利用抗日戰爭發囯難財,他的講演引起社會輿論的共鳴,深得民心。1940 12 6日馬寅初 被當局逮捕並被關押在上饒集中營,這一事件在校園裏和社會上激起民憤, 引發了一場 以重大學生為主體的學潮。大學生們罷課,遊行, 要求當局釋放馬院長,懲治貪汙官員,開放言論自由。“同學們大家起來,擔負起天下的興亡。。 我們今天是桃李芬芳,明天是社會的棟梁。” 這慷慨激昂的畢業歌迴嚮在校園,哪個有血性的青 年能無動於衷, 父親和母親都是這場學潮的積極 參與者,作爲新民報駐沙坪垻通訊員,父親向報社寫了許多即時的現場報道,向社會公佈學潮的進展和真相, 爭取社會民衆的支持,這些及時,真實而詳細的報道使新民報成爲重慶百姓們搶手的報紙,新民報的銷售量和廣告量都大幅增加,該報的 知名度也大大提高了,這是陳銘德當初答應借父親學費時沒有想到的。  充滿正義感和社會責任感的母親則出麵組織遊行和請願活動,並作了公開講演, 成了風雲一 時的學潮領袖人物之一。
 
        這場學潮的結果是馬寅初院長 從上饒集中營 釋放囘 重慶家中軟禁,不得再教書和公開講演,而母親和幾個出頭的學生被重大開除了學籍。
 
         母親回到家中, 她的舅舅不想讓她的學業半途而廢,設法將她轉學到了成都的華西大學(現華西醫學院)經濟係。華西大學 是美國人用庚子賠款在中國建立的五所教會大學之一(清華,協和,湘雅,華西),蓹 醫李誌綏就是該校1945 年畢業生。 學校不大,但學費很貴。舅舅 不怕花錢, 隻要她能繼續上學。
 
        華西大學 承傳美國的教育體製,許多課程用英文直接講授,傳播西方自由平等博愛的理念,特別是經濟係,  基本是西方經濟學體係。 馬克斯的資本論作爲一派學説,是一門必修課。  在這幾年裏,母親係統地學習了西方經濟 學,英語突飛猛進,西方自由平等博愛 的思想特別是婦解放, 婚姻自由和男 平等的觀 對她影響深遠。
       
         經過 這場學潮,他們相互更加深了了解。這幾年 父親在重慶,母親在成都, 那時重慶 到成都 可沒有現在這樣兩個小時的成 渝鐵路,隻有一條坑坑窪窪崎嶇的公路,遇上雨季或山洪,經常塌方出事故。 但巴山蜀水隔不斷兩個熱戀的年輕人,他們頻繁通信,少則兩三天多則一星期一封,可惜這些信件未能保存下來。我曾開玩笑說,如能保存到今, 可以出一本“兩地書“,母親 倒一本正經的說, 一直保存的,但1949年離開重慶時留在家裏,房子被沒收後, 東西都沒有了。那時一有假期,父親就去成都看望母親。兩人分開兩地達三年,一直沒有把他們拆開,他們的感情更深也更成熟。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