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中年囈語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旅遊中的住2

(2022-03-26 19:28:17) 下一個

2022/3/26

以前曾經寫過“旅遊中的住”一文,覺得有必要再寫一遍。

旅遊中的住與個人的財力和喜好有關。

有個驢友,他酷愛攝影與旅遊,可能受專業限製,一直沒有一個好工作。他打一段時間工後就去旅遊,旅遊回來後再繼續打工;這些年來,也走了不少地方,拍了很多精美的大片。在旅遊時,他一般住青旅,出外時間長,好一點的酒店也負擔不起。有時大家一起走路時,就聽他講路上的所見所聞,挺有意思。單身出門,見不同的人,碰不同的事,每天都有新鮮事,我是過來人。住青旅,遇到同樣類型的中老者,異國他鄉,天涯倦客,一聊起來,大家有的是故事。

有個研究生同學,她對生活舉重若輕,頗有智慧,旅遊也一樣。有次她坐船時落地羅馬一天,遊輪停在羅馬效外的一個城,進羅馬需要至少一個多小時,晚上還要趕回去。她覺得羅馬一天8個小時就夠了,聽我說呆了8天還隻看了一半半,她說:有病。在她看來,遊輪上吃住舒服了,進城就是錦上添花,增加談資:羅馬我也去過了,梵蒂岡城博物館,古羅馬古跡….不就這些嗎?!

我還有個朋友三家子,總是一起出遊。他們旅遊是不計財力,因為錢不是問題。他們中的一個夫人特別能幹,負責出遊的事無巨細,包括在哪個餐廳吃飯都全訂好了。住的都是五星級酒店。

其實我認為:住是旅遊中的一部分,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人住舒坦了,去的那塊地也就看順眼了,至少後麵有那個心情去評古吊今。如果住不舒坦,那錢全浪費了,因為住的地方影響旅遊心情。

我覺得旅遊中的住,各人有各人的選擇,沒必要拿出來攀比,因為旅遊的真正目的不是住,而是金聖歎在《西廂記》裏所說的那句:“胸中的一副別才。眉下的一副別眼。”林語堂在評價這句時指出:其要點要於此人是否有易覺的心,和能見之眼。沒有這兩點,白費時間和金錢。

在我的旅遊史上,怎麽住有個發展的過程,後麵就比較固定了,形成了自己的旅遊習慣。

剛開始時也不太清楚。住過AirBNB,發現不是自己喜歡的那種。旅遊就是自由,就是流浪,住在人家裏幹什麽?受不了那拘束,還交不了朋友。

後麵有一晚因為信用卡出問題晚上流落到雅典一個青旅,認識了兩個德國來的博士生,三個人坐地上喝酒聊天,天南海北,頗為開心快樂。那次認識了青旅,發現可以作為最後一個選擇,因為很容易找個床位,簡單居住。如果以後出行找不到住處的話,與其花大量時間找,不如就在市中心找個床位,好的青旅霸著市中心相當好的位置,而這正是我這樣單身女文青最需要的—安全便捷。

再後麵就住價廉物美的連鎖酒店。因為每次出行都在20-30天左右,又是一個人出行,三星級的連鎖酒店對我正合適。除非二個人,一個人不住四五星。

連鎖有什麽好處呢?英國的TravelLodge、Premier等連鎖酒店,喜歡它的床,非常舒服,後麵發現床頭寫著:如果你喜歡這個床,可以在這兒買到同樣的席夢思。因為連鎖酒店,到哪兒都差不多,質量可靠,就象在家一樣,不用再動腦子思考。我買衣服喜歡先尋尋覓覓,找到合適的後就開始死磕,一直穿這個牌子。

 

這樣連鎖酒店的早餐自助餐也不錯。早上優哉遊哉地吃飽喝足後就出去幹事了,一直到回來後才隨便打個包回來吃完休息。

這些連鎖酒店,一般選有早餐的那種,就是自費,也一定要選;否則,一天的營養跟不上。

在便宜的地方,則選貴一點的地方住,如土耳其,住希爾頓;在埃及,則別墅式酒店。怎麽有特色怎麽來。在自己財力保證的情況下,還是要保證旅遊時住的舒服,不要多貴,但一定要評分很好,單門都戶,幹淨舒服。

當沒有連鎖酒店的時候呢,就開始研究用戶點評。從最差的開始看,其實,用戶反應的問題,在後麵你住的時候,基本會發現是真實的。我一般不太費心思研究這些,在這種情況下,選評分高的,多花點錢就多花點,最後都一樣,貴有貴的道理,不操心。

有的人說:沒銀子就少出門,一出門,一個晚上沒有500不要想,這就過了。大家開始輪番上陣攀比,比誰住的酒店貴。

定酒店定多了,有了點經驗,現在基本能把握拿捏得很好:時間價位都會選得很好。

背著個包旅遊是我人生的最大樂事,早出晚歸,起早貪黑,勤奮忘我,一點也不累。喜歡林語堂,他的《生活的藝術》是我的床頭和洗手間的書,同樣的書買了兩本。他的警句常常溫習。

林語堂在其《論遊覽》一文中指出:一個真正的旅行家必是一個流浪漢,經曆著流浪者的快樂,誘惑和探險意念。旅行必須流朗式否則便是是非人不成其為旅途方。旅遊的要點於無責任,無定時,無嚅嚅好問的鄰人,無來客和無目的地…..如此的旅行家,絕沒有和當地的人十在精神上融合的機會。因此也就喪失了一種旅行中最大的益處。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