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中年囈語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日本之行-20】- 一點總結

(2017-12-27 08:53:20) 下一個

2017/12/27

日本之行已經過去兩個月了,因為項目限製寫得斷斷續續;曾有的感覺已隨歲月推移而漸漸地有所淡化和遺忘。

先寫上日本之行的一個總結。

  • 總體感覺上,日本人與中國人並無二致,他們很多行為方式是一致的。如人多,愛熱鬧,加之崇洋媚外文化不自信等(不好意思,這是真實感受)。
  • 日本整體國土很小,我沒有直接感受它的自然災害,隻有在奈良時坐在模仿椅子上感受一下關東的地震,但從人與人的交往的緊張度,集體的審美方式,以及國土的狹窄上感覺到一股緊張和壓力(或者剛從加拿大大農村過來,粗渣渣慣了,一下子不習慣精致)。經濟問題,人口問題,必然會導致向外擴張,通過移民方式或武力模式。當今,韓國經濟起來,日本經濟不緊氣,連最拿手的電器市場都讓位於韓國,有種頹勢的趨勢。鄰國之間,必然沒有友誼,包括日本與中國,朝鮮和俄國的關係,有的隻是勢力上的平衡。現今日本整個局勢有點夾縫中往下掉的感覺,國一瘠弱就會被挨打,處處受擠,這沒有理由,隻是叢林原則。當然,經濟一起來,它會立刻蓄勢待發,“開拓滿洲”還會繼續,因為它的先天不足擺在那兒;隻是人口老年化會對經濟的振興有很大壓製,因為國家的資源是有限的,如果出生率再降低的話,那就青黃不接了。
  • 日本的文化受中國和西方的研究很深,基本上就是兩者的組合;那,什麽是日本文化?能樂?哪裏最日本,北海道土著?現在的日本,對西方有種天然的好感,其實還是對強者的臣服。為什麽說日本與中國的思維方式類似,舉個例子,黑澤明的《羅生門》在本國並不受待,而是在美國贏得了the American Academy Award for Best Foreign Language Film後黑澤明及他的電影才組引起重視。但同時,日本國內對他的作品也作了如此的評價:黑澤明的電影通過反映日本國的陰暗麵才獲獎,他的創作隻為迎合西方人的異國情調獵奇的口味。這樣的論調是否耳熟?黑澤明對此極其反感,他說道:Japanese critics insisty and taste for Oriental exoticism, which struck me then, and now, as terrible. Why is it that Japanese people have no confidence in the worth of Japan? Why do they elevate everything foreign and denigrate everything Japanese? Even the woodblock prings of Utamaro, Hokusai and Sharaku were not appreciated by Japanese until they were first discovered by the West. I don’t know how to explain this lack of discernment. I can ony despair of the character of my own people. 我也極其反感中國的文化不自信,功利主義。國內大街小巷的商店好象起個英文名就能賣個好價錢,孩子送出國度個金就也就能換個好價錢;即使在異國,為了外國人讀你的名字順口,不惜取個英文名,不可思議。
  • 日本不光保留了中國唐朝的文化傳統,同時有些小城也好象保留了江蘇80年代的風貌。如門外的小花圃,巷道的電線杆。在日本我常有幻覺,好象走進小時候生活的地方。上野動物園,猴子一處,特別象小時候我爸常帶我去的市中心公園的動物園區。象金澤姬路等小城市特別有民味,好象我都可以走路去買豆漿油條。
  • 經濟和教育改變了日本。倉稟熟而知禮節,一點也不假。中國在毛的胡整下,經濟崩盤,並留下絕對數低教育的人次,這一真空需要幾代才能彌補過來。現在中國人在日本到處狂買東西,無不是貧窮的表現。日本的禮節與相對安逸體現著教育的結果。鐵路已將中國各地方聯起來了,教育機會的平等性以後也會跟上。我還是堅持以前所說的:以後的中國是中國農村人民的,也即現在的低端人口。城市人口計劃生育掉了,或出國去了,他們異軍突起,不受計劃生育限製,挾持大量人口,現在又以“低端”的方式滲透到城市的每個角落,拷問著社會的良心,讓你政治正確;並在將來後麵教育上去的情況下,讓他們的後代成為社會主流。農村進入城市進而占領城市與難民進入歐洲並無二致,這是趨勢與潮流,也是必然。這亦即是黑澤明在《七武士》裏所說的“農民式的狡猾”。請問一下有沒有考慮到城裏人所承受的和所失去的, 尤其是失獨家庭,在你們使用城市資源時?! 這是毛的孽障。希望再過一二代人,中國的教育機會能夠平等,文化意識猛醒後,沒有教育上的城鄉區別,人人有受同等教育的機會,這樣的中國才能所向無敵。
  • 日本在旅遊業發展上很是下功夫。各種宣傳,文化上的保留,非常到位。在奈良一個縣的博物館,給外國人免費參觀,裏麵的好多國畫描述家的感覺,質量一流,讓我非常享受和感動。這是我奈良之行的一大亮點。另外,東大殿的維護上也做得很好。我不太喜歡有過於維護的古跡痕跡,感覺假;在日本,毫無這種感覺。
  • 日本鼓勵外國人到日本旅遊,給外國人比本國人更多的優惠,如新幹線車票;東京的72小時地鐵票也極大地便利了外來旅行者。在這次旅行中,我極大地受益於這種優惠,但也略有不安,如對日本人對這種優惠的反應。在日本旅遊要比中國旅遊便宜,因為新幹線一票在手,暢遊無阻。基本可以說:日本是最容易旅遊的國家,政府做到了他們所能做的所有一切,讓遊客可以全方位地去了解和認識這個國家。隻有你做不到的,沒有他做不到的,非常感謝。
  • 日本的旅遊業商業化越來越濃。在高野山,每每想看一下廟裏的情況,廟裏總是放著汽車,僧推月下門,問我:你是來check in的吧。廟宇成了旅店,和尚成了前台。希望車一定不要停在廟裏,統一停車場,給廟一份寧靜與安詳。姬路給我的感覺就極其好,城堡幹淨素雅,讓人愛憐與尊重。

日本旅遊也有一些不好的感覺:如

  • 無法更細致地看看日本,一是曆史文化知識缺乏,二是時間倉促,什麽都想看。明明一日遊,硬要一天安排兩個地方,導致遊得不深入。如奈良隻大半日,有些廟宇沒去,很是後悔。高野山沒住兩個晚上,更是後悔。高野生上奧之門的樹讓我流連忘返,怎麽看都看不夠。如能花幾天走走熊野之道,該多好啊。
  • 跟中國人一樣,日本人不善於跟陌生人交流。在歐洲,盡管我隻是一個人旅遊,但基本沒閑著,總能認識些新朋友,不管是在山上,路上,還在是酒店餐廳裏。我們可以一起喝酒,一起吃雪糕,一起爬山,一起促膝談心,一起計劃後麵的行程。在日本,除了一位日本女子給了我聯係方式,很少能與本地人有所交集。
  • 日本的女人非常可愛,男人一般,不善表達,除了第一天給我指路的那位。我喜歡他等待喝酒聚會前溢於言表的喜悅表情,很生動;當然還有黑澤明。
  • 日本的酒會不會傷身?覺得日本男人的臉偏黃,有點酒傷肝的感覺。整體氣色不好。地鐵上看到的本地男人壓力看起來好大,尤其是酒後的頹廢感覺。可能跟我住的上野看到的都是喝酒有關。
  • 沒有花時間買衣服。隻在銀座一最大的運動用品店花了五分鍾買了件防曬衣,相當喜歡。日本的衣服很淡雅簡潔,很喜歡。
  • 水土不服,十四天病了十天,好在精力很好,基本沒影響旅遊。
  • 沒有享受到日本的美味,因為不愛吃魚,加上病了。但喜歡日本的牛肉和蘑菇,自己熬的蘑菇粥好好吃,外麵吃的也不錯。

總之,很喜歡這次的日本之行,因為這是第一次去,看了那麽多地方。如果我有一個月的時間,估計可以把各個島走一下。希望下次能在高野山住上兩個晚上,在Sapporo晚上小酒吧喝喝酒,體會真正的日本風情。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