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為一個自詡不喜從眾、其實從未脫俗的普通人,在目睹加國兩年近乎野蠻瘋長的房價之後,終於不淡定了:計劃買個耗子,至少是湯的(夢想從來不大哈)!
不想四月新政一出,忽如一夜冬風來, 千戶萬戶樓花衰,之前門庭若市車的open house變得門可羅雀……和LD商量一番後斷然決定:放棄眼前苟且追求詩和遠方!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我們不要房子,隻要麵朝大海春暖花開!
一家人打點行裝直奔美國西海岸(普通人的選擇麽就是這麽俗套~)一路公路果然充滿詩意,陽光海浪礁石…沙灘漫步就更濕了…
從舊金山到洛杉磯,,多次漢堡後想念炸醬麵, 經曆一周的旅行回到家忽覺這個城市也滿可愛的:沒有三番忽上忽下的窄路,沒有洛杉磯永遠擁堵的高速…和兒子一聊,人家尚覺意尤未盡。
想起在美西和老朋友一家聚會,朋友夫婦感歎灣區房價越來越高不可攀,成就感是另一會事,房子不單是住所更是個安放身體和心靈的疪所,沒房子永遠漂泊不定沒有安全感;朋友的女兒二十幾歲剛從斯坦福畢業二年,在聖荷西做工程師的工作,周末和假期都在世界各地,享受旅行的快樂且樂此不疲,我們在不能說服自己放棄對房子的執念的同時,都不禁羨慕:年輕真好啊……
聽到這一期圓桌派,覺得可以為這兩月的生活作個注腳。
文道是學佛的,俗人和他一比就顯得更俗。(我其實滿喜歡他永遠的一本正經)在這集裏他有點勢單力薄,他了無牽掛可以說走就走,有家有口就不那麽簡單啦; 雖然我們都是過(租)客, 但也想在無常的人生裏擁有一個有常的歸屬。 許老師和周軼君都是支持買房的,既便是文人墨客也要有房子衣食無憂才會讚美詩和遠方,否則就隻能哀歎茅屋為秋風所破。我的一個親戚也是學佛的,一年也總有三兩次四方遊走,據我所知人家也是有房的。再者說四海為家之後,哪裏是遠方呢?
有句話說:少要張狂老要穩,穿衣如此生活方式也是如此:年輕時就該一路高歌瀟瀟灑灑,開放不被束縛的狀態下才能找到自己真正喜歡的生活,如許老師說的:有什麽比青春更有價值?年紀漸長想settle down時,還是穩定妥帖地建設一個家好吧, 身體與靈魂需有個安頓的地方,往雅裏講一一至少在孩子長大成人後追求遠方時有個可以懷念的家;往俗裏說一一房子還升值呢,放在時間的長軸上降是插曲升是主旋律,土地比股票可靠得多對吧!
btw, 遠方歸來,決計還在眼前苟且,又走在了看房的路上…(怎麽看都象是在給房產經紀站隊,至少是為剛需背書哈…who cares.) 周軼君引用了一句據稱是夢露的話:你可以擁有一切,但不能同時。她說,希望是夢露說的。不知道她為何如此希望,我真心覺得不是。我對所有貌似釘截鐵、包含“絕對”“一切”“百分麵”…的說道都心存置疑(這是另話),我想說是:你可以擁有一些,至少一個……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