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大學(Chiao Tung / Jiao Tong University)曆史淵源(權威版)》
“交通大學(Jiao Tong University,舊名Chiao Tung University)”在中國一直以來是個特定名稱,並不是類別名,這和工業大學、理工大學、科技大學、師範大學、農業大學、礦業大學等的稱法有著本質的區別,後者屬於行業名稱,盡管現在很多的行業大學都是多科性大學,但總是以本行業學科或相關學科為主。而交通大學卻不是行業大學,這個從交通大學一直沿用的英文名(Jiao Tong University)就可看出,而尤其對於上海交大和西安交大,是兩所不搞交通的交通大學。從這個層麵上來說,“交通”兩字一旦和“大學”組合在一起,是一個特定的名字,這和清華、複旦、同濟等名稱是一樣的。因曆史淵源沿用交通大學並同屬交通大學大家庭的共有5所:上海交通大學、西安交通大學、北京交通大學、西南交通大學和台灣新竹交通大學,這5所交大都被海內外校友廣泛認同,尤其一些海外的校友會,很多都不直接分哪個交大,直接稱為交通大學校友會,各所交大校友情同手足,這也是交大校友會在全球頗有影響力和人氣的原因之一。”
稍稍對中國高校有些注意的人恐怕都會知道著名的上海交通大學和西安交通大學,但中國冠以交通大學名的卻決不止這兩所,至少西南交通大學和北京交通大學也同樣引人注目。北大未名BBS裏有一個交大國際論壇,由這四所交通大學,加上亞洲名校台灣的新竹交通大學共同組成。那麽,這五所間究竟有什麽聯係呢?相信大多數人並不很清楚。因為交大的曆史太複雜,條理太亂,以至便是交大學生也不一定能說清楚。
交通大學前身之一南洋公學誕生於1896年(世界交大校友較認可的交大總起源)(編外語:NANYANG College @ Xujiahui Shanghai)。津海關道、太常寺少卿盛宣懷籌款在上海徐家匯創辦了南洋公學(現上海交通大學校址),隸屬招商、電報兩局,與同為一人創辦的北洋大學堂同為近代曆史上中國人最早創辦的大學。從此南洋北洋交相輝映,開創了中國高等教育史的新篇章。客觀公正地講,中國第一所具有高等學府意義的大學是北洋大學堂。但北洋大學堂由於戰亂等原因,發展並不如南洋公學,特別是抗日遷到西安聯合北平其它院校成立北洋工學院後,備受抗日戰爭戰火摧殘。南洋公學雖幾經易名,由於地處租界,早期免受戰火侵襲,成立後發展很快,在本世紀二十年代中期之前一直是中國第一高等學府。南洋公學學生也燦若星辰,出名的有黃炎培(後為共和國第一任政務院副總理)、李叔同、王安等。其中李叔同是曆史上獨樹一幟的人物,文詞歌賦,樣樣精通。
交通大學前身之二山海關北洋鐵路官學堂(被認為西南交大起源)1896年創建於山海關(編外語:Imperial Chinese Railway College),也是我國創辦最早的高等學府之一,為中國土木、礦冶工程和交通工程高等教育的策源地。1900年,八國聯軍入侵,鐵路學堂曾被迫停學。1905年,在唐山複校為唐山路礦學堂。1911年,辛亥革命成功,孫中山先生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7月,學校奉命更名為唐山鐵路學校。1912年9月22日,孫先生曾到唐山鐵路學校視察,並發表講話。他說:“國民革命需要兩路大軍。一路進行武裝鬥爭,建立平等自由之中國;一路學習世界科學技術,改變祖國貧窮落後之麵貌。在座諸君不投身於鋒鏑之間,學習采礦、築路、建橋,也是為了革命。” “要中國富強起來,就需要修建鐵路十萬英裏,公路一百萬英裏。希望大家努力向學,以身許國,承擔起曆史責任。”
中山先生的講話,最終結出碩果。傑出校友茅以升(公認的交通大學老校長)便是其中之佼佼者。1916年,他畢業於唐山工業專門學校(原唐山路礦學堂)。1920年,獲美國卡利基理工學院工學博士學位,回國任唐山工業專門學校教授。1926年,任交通部唐山大學校長。他修建了聞名遐邇的錢塘江大橋。抗戰中為了不使大橋落入敵手,毅然炸毀了親手設計修建的錢塘江大橋。建國後,任中國交通大學校長。曆任鐵道部研究員、科學院學部委員、武漢長江大橋技術委員會主任委員、全國政協副主席等職。主持成立中國土木工程學會土力學及基礎工程學術委員會任主任委員。校長才華橫溢,我曾為之傾倒!
交通大學前身之三交通管理傳習所(被認為北京交大起源)1909年(清宣統元年)創建於北京。由郵傳部尚書徐世昌,為提倡路政,培育鐵路管理人才,上書清廷,在北京中心位置府右街創辦了鐵路管理傳習所。1910年,為加強郵電事業,學校增設郵電班,並更名為交通傳習所。1917年,交通部就原有各班,充實課程,並依鐵路、郵電的不同,將交通傳習所改組為北京鐵路管理學校和北京郵電學校。
1921年,上海工業專門學校、唐山工業專門學校、北京鐵路管理學校和北京郵電學校合並,定名為交通大學,下設京、滬、唐三校。但隨即因時局混亂再次分裂。1928年6月15日,國民政府在南京成立,宣布全國南北統一。國民政府為了加強交通建設和教育,9月重組國立交通大學,歸交通部管轄。本部設在上海,依次稱第一、第二、第三交通大學,後兩所後來又稱交通大學唐院、平院。
據說正因為叫交通大學,後來唐文治校長確定校慶的時候,就定於4月8日(上海、西安二校校慶之日),取自交通是為了“四通八達”的意思;另外有種迷信說法,是“四分五裂”,後來交大確實是四分五裂的命,分成了五個交大,院係調整的還不算數。話說回來,自從歸交通部更名為交通大學後,就把交大定位於理工科大學了,交大發展的方向那時候就基本確定了。
在二三十年交大著名校長輩出,葉恭綽、淩鴻勳,還有黎照寰,交大也因此蒸蒸日上。交大的老師大部分是留美博士,水平非常高。那時大學教授社會地位非常高,全社會對大學教授非常崇敬,工資幾百個大元是當時普通公務員平均工資的十幾倍。交大當時教學用的全是麻省理工學院的原版教材,被世人稱為“東方的MIT”(編外語:現上海交大學子亦因其校1980年代末起新建之主體閔行校區而自我戲稱“MIT”,“Minha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ies / 閔行技術學院”)。要求非常嚴格,有硬性的不及格率,能進交大都是千裏挑一,能拿到交大文憑意味拿到了金飯碗。可惜到現在五所交大恐怕已經無人敢再提當年之勇了。百年滄桑變化,真是令人感慨萬千。錢學森去美國加州理工時,發現許多東西跟在交大學的一模一樣,要求免修得到批準;茅以升從交大唐山工學院畢業去美國卡內基梅隆大學時,由於學習特別優秀,名列第一,校方決定從此對中國交大的留學生免試入學;王安去哈佛時,由於抗戰沒有帶交大畢業證書和成績單,哈佛知道是交大畢業的,決定破格錄取。因為之前去哈佛的交大學生都非常優秀,那時交大治校有方,在世界享有盛譽,成為有誌於工程的學子的最高學府。在抗戰前交大達到了曆史上最輝煌的頂點。當時中國的名校格局大體是中央大學、交通大學、清華大學平起平坐。中央大學是當時國民黨的最高學府,由蔣介石親自任校長,學科門類最齊全,綜合實力最強。交大則是專注工程、管理類,是工程方麵的最高學府。清華由於二十年代是留美預學校,在短短十幾年間也名聲鵲起,也日漸成為綜合性大學,理、工、文都有很強實力。此時的北平大學經曆了五四的榮耀,除了人文方麵實力很強外,整體實力已經稍遜。當時交大南有交通大學上海本部,擅長機電類;北有交大唐山工學院,執全國土木之牛耳,交相輝映。當時的唐山交大(即今西南交通大學),水平之高,名氣之大,人才之多,絕對可以和交大上海本部匹敵。現在從校史博物館列出的一百三十多名交大出的院士,至少有三分之一是出自唐山交大。
1938年,由於日本侵華戰爭,交大本部遷至重慶,而平、唐兩院一起遷至湖南湘潭。1942年1月,教育部令平、唐兩院改為國立交通大學貴州分校,下設唐山工程學院和北平鐵道管理學院。1944年,遷至四川璧山,至1945年日本侵華戰爭結束。當時的中國大學格局是中央大學、清華大學、交通大學、浙江大學、北平大學。交大仍是工程類的最高學府,但主要原因是因為中央大學、清華大學、浙江大學都已經成為綜合性的大學。當時交大的名教授也明顯少於上述三校。1946年,平、唐兩院遷回原址,更名為獨立的國立北平鐵道管理學院及國立唐山工學院。
解放戰爭後期,國民黨敗局已定,開始把交通大學的一些知名教授帶去台灣,如淩鴻勳、李熙謀等,正是他們後來在台灣“恢複”了國立交通大學(即今新竹交通大學),現在已經是亞洲知名學府,實力遠超大陸四所交大(注:此篇作於2006年建校110周年期間,年歲久遠,待到2016建校120周年時上海交大已躍居五交之首,並躋身世界百強)。1949年,北平鐵道管理學院、唐山工學院、華北交通學院合並組成中國交通大學,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澤東任命橋梁專家茅以升院士為校長。學校下設北平管理學院和唐山工學院。1950年,為區別上海交大,中國交通大學更名為北方交通大學。1951年,毛澤東主席為北方交通大學親筆題寫校名。
到了1952年,由於中央實行對蘇聯一邊倒的政策,在教育上也采用蘇聯單科分類別大學模式,在全國範圍內進行第一次院校大調整。在當時的幾所頂尖大學中,北京大學(由北平大學吞並燕京大學並占了燕大的校園)、清華大學由於位於首都,得於重點加強,從全國各大學抽調精英壯大實力,成為院校調整的受益者。中央大學由於是國民黨的中央學府,自然沒有好果子吃,而被強行拆成南大、南工、南醫、南農等幾個學校,從此消亡。交大則成了下蛋的老母雞,由具有相當規模的理、工、管理的多學科大學被拆成單一工科大學,實力大損,但比起中央大學來血脈還得以保存,已是慶幸。著名的交大唐山學校唐山工學院(唐山交通大學)的建築係調整到天津大學;該校的礦冶係,連同所有師資、學生、設備、圖書等調整組建北京鋼鐵學院(北京科技大學的前身),部分調整到原北京地質學院和中國礦業學院;該校的化學工程係調整至天津大學;該校的材料工程係調入北京鐵道學院;電機係電訊組調整到原哈爾濱鐵道學院;該校的土木係水利組調整到清華大學;種種調整之後更名為唐山鐵道學院。北方交大則變成了北京鐵道學院。1959年上海交大分裂成西安交大和上海交大。文革對唐院打擊慘重,以致1971年10月,交通部決定,唐院遷至四川峨眉。1972年3月,更名為西南交通大學。1989年9月,西南(唐山)交通大學遷往成都,峨眉成為校區。2003年北方交通大學正式更名為北京交通大學。
交通大學在一個多世紀的辦學曆程中,幾代人用畢生精力鑄就了具有自身特色的辦學特色,這就是“知行合一的辦學理念、嚴謹求實的治學態度、自強不息的意識境界、團結拚搏的工作作風”。在遍布全國和世界的數十萬名畢業生中,有茅以升、竺可楨等老一輩國際著名專家、學者,有百餘名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院士,有知名社會活動家,有在中國曆史上用鮮血寫下光輝一頁的革命烈士,有國家著名建築勘測設計大師,也有一批知名專家學者。
“交通大學(Jiao Tong University,舊名Chiao Tung University)”一直以來是個特定名稱,並不是類別名,這個從交通大學一直沿用的英文名(Jiao Tong University)可以看出,而上海交大和西安交大,根本就是兩所不搞交通的交通大學。從這個層麵上來說,“交通”兩字是一個特定的名字,如同清華、複旦、同濟等名稱是一樣的。因曆史淵源沿用交通大學並同屬交通大學大家庭的共有5所:上海交通大學、西安交通大學、北京交通大學、西南交通大學(成都)和國立交通大學(台灣新竹),這5所交大都被海內外校友廣泛認同。
現在,五所交大已經聯合成立“交通大學校友總會“(Jiao Tong University Alumni Association)。其宗旨是:加強校友與母校、校友之間的聯係、團結和合作,發揚交大的優良傳統,共同為振興中華,為增進各國人民之間的友誼,為母校的發展貢獻力量。據不完全統計,目前交大海外校友近萬人,遍布世界各地,其中主要集中在美國、加拿大、日本、澳大利亞、巴西,以及香港、台灣地區,並且都成立了當地校友會,定期舉行校友活動。美國交大校友最多,校友活動也最活躍,在紐約、華盛頓、南加州、北加州、休斯頓、中西部、紐芬蘭等地均建立了校友分會,每5年舉行交大校友大團聚活動。
上海交通大學(1959.9-)
西安交通大學(1959.9-)
北京交通大學(1970.6-)
西南交通大學(1972-)
新竹交通大學(台灣)
交大百十,天下一家……
但是我們看到分布各地的五所交大,給人感覺總是在互相攻擊、貶低,為的均是一個名份問題,給我感覺突出的有兩點:
第一是貶低西南交通大學&北京交通大學。我覺得這是上海交大和西安交大沒有對另兩校有完整的介紹,使很多人不了解所致,解放前交通大學的鼎盛是交大各分校共同努力的結晶,比如交大唐山學校(西南交通大學前身)出了茅以升、周惠久、張維等著名學部委員,為中國近代工業作出了傑出貢獻。
第二是上海交大、西安交大的矛盾和北京交大、西南交大的矛盾。西安交大的問題在於過於強調交通大學遷校西安,給人感覺全過去了,事實上彼時由於經曆了全國院係大調整,交通大學在西遷前,已丟失了文、理、經、管學院,老蔣又帶走一部分,實力已去三分有一,但保住了強大的工科(這也是西交在20世紀基本保持工科第二的關鍵原因)。上海交大的問題在於:回避西遷史,學生大多不清楚怎麽回事,混淆交大和上海交大的概念。西南交大在交通教研方麵至今雄居中國一流地位,沒有哪一所中國科研院校能夠超越,依靠自身科研力量研究出來的磁懸浮技術就是來自西南交大,但僅僅因為偏居西南,偏重工科,也不注重於學校宣傳,其品牌效應遜色於上海交大和西安交大。北京交大占據地理優勢,又是建國之初中國交通大學的本部所在。因此誰也代表不了交通大學!交通大學因具備天時,地利,人和,才得以興盛。交大不要內訌,應團結互助。校牌都是一樣的“交通大學”,有著共同的曆史,擁有一個共同的交通大學校友會,這都表明交大是一家,是不可分割的。
最後想用交大美洲校友會會長(注:2006年建校110周年校慶時任,已是前任)的話表達我對交大的感情:交大一定要統一!
文章來源: 交大.org
作者:Bin Sh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