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ZT: 為交大正名

(2018-11-20 17:03:01) 下一個

 

2016年,在中國教育界有一件大事,那就是海峽兩岸五所交通大學共慶120周年華誕,這令國內外均矚目交大,矚目一脈同源雙甲子五校的相互協持,矚目120年來交大櫛風沐雨並取得的巨大輝煌!五所交大:上海交通大學,西安交通大學,西南交通大學,北京交通大學,新竹交通大學,同宗同源,一脈相承。從1921年上海工業專門學校、唐山工業專門學校、北京郵電學校和北京鐵路管理學校合並為交通大學,經過無數交大人的努力,在國內和國際上鑄就了交通大學(Chiao Tung University)這一金字招牌!

 

最近,隨著五所交大校慶的陸續進行,海內外校友在各校友會群討論起了一個問題,那就是交通大學的英文名字,海外用的是Chiao Tung,而國內用的是JiaoTong,這是為什麽呢?這是因為民國時期采用的是威妥瑪拚法,交通的拚法為Chiao Tung,但後來大陸采用了新的拚音方案,棄用了威妥瑪拚法,故而大陸四所交通大學英文名隨之改成了Jiao Tong University。

 

而交通大學自成立之初使用的就是Chiao Tung University,因為當時成立時滬唐平三校均屬交通部所轄,當時的路、電、信、郵等等均屬交通部,communication或者traffic均不能概括交通大學之交通的意義,因此校名采用拚音直譯——Chiao Tung University 。但可惜的是,自統一的交通大學被分為如今五所交大後,Chiao Tung University這一金字招牌在大陸地區就消失了,而Chiao Tung University這一老校名也隻有新竹交大在繼續沿用。五所交大校友們討論的也比較激烈,但大家都認為應該恢複使用英文名Chiao Tung University,理由如下: 

一、各種交通(JiaoTong)大學層出不窮,品牌被濫用而我們未能保護

不僅英文名消失,中文名也被各種稀釋!我們都知道,交通大學的“交通”及“Chiao Tung”乃至而後的“JiaoTong”二字在教育史上是專有名詞,不同於現在意義上的“交通”。在中國,正宗的交通大學傳人隻有五所。但是,隨著高校改名大潮的興起,很多學校,紛紛改名交通大學,不僅漢文名改,英文名也紛紛改成JiaoTong University,更甚者,連茅老為交大請來的毛主席題名也被他們紛紛利用,僅舉幾例如下:

  • 大連鐵道學院,英文名,Dalian Railway Institutes,2004年改名為大連交通大學,英文名也改成了Dalian JiaoTong University

  • 重慶交通學院,英文名:Traffic Institutes Of Chongqing,2006年2月更名為重慶交通大學,英文名隨之也改成了Chongqing JiaoTong University。

  • 濟南交通高等專科學校,2002年改名為山東交通學院,英文名改為,ShanDong JiaoTong University,

  • 蘭州交通大學(蘭州鐵道學院)以及華東交通大學,英文名都是xx JiaoTong University。

     

    如果不加以保護“交通大學”牌子,後續還會有更多的xx交通大學和xx JiaoTong University……

     

    比如以下學校也許在不久的將來也難保不會改稱交通大學:

天津交通職業學院,武漢交通職業學院,武漢交通科技學校,四川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廣西交通職業學院,廣東交通職業技術學院,湖南交通職業技術學院,河南交通職業技術學院等等。

綜上,不難看出,很多原來跟交大沒有關係的都紛紛改名交通大學,其中重慶交通大學改中文名後,英文名更是華麗轉身,從Traffic Institutes直接變成了JiaoTong University.

編者按:這類交通(Transportation)專業學科教育特性鮮明的院校,英文名卻啟用“JiaoTong”,可謂別有用心,昭然若揭。照此,北京師範大學是否要自稱“Beijing Shifan University”呢?可見李鬼“交通大學”們純屬東施效顰,不倫不類!

 

今日更駭然聽聞,廣州也擬建造一所綜合性交通大學,感覺形勢跟家緊迫,如不將“交通”、“Jiao Tong”及“Chiao Tung”加以申請保護,難保未來第二波的各種交大會迭出,到那時交大之品牌價值更將被稀釋降低。

二、華西校友對“川醫”的品牌保護和曆史傳承的重視值得交大思考

眾所周知,2015年,發生了一起令全國教育界矚目的學校更名事件。位於四川瀘州的瀘州醫學院經教育部批準更名為四川醫科大學。消息一出,立即引起四川大學以及華西醫學院校友的聯合抵製,四川大學更是上書教育部力陳反對瀘醫更名四川醫科大學。其實原因很簡單,那就是瀘醫更名四川醫科大學後,簡稱為“川醫”,英文名也會用Sichuan Medical University,而四川大學華西醫學院在1953年到1978年的名字為四川醫學院,簡稱就是“川醫”,英文名為Sichuan Medical College。如果瀘醫更名四川醫科大學,那會損害曆史上的“川醫”(華西醫科大學,現四川大學華西醫學院)的國內外聲譽,以及會令世人混淆兩校。看到這裏我們不得不對華西校友肅然起敬!由此我們也能看到他們對校名品牌的保護和曆史的傳承有多麽重視。以至於瀘醫在更名四川醫科大學後不到一年的時間,又不得不更名西南醫科大學。

反觀交通大學,當年各類學校改名為XX交通大學,我們並未捍衛這一品牌,華西校友以及川大官方的做法值得全體交大人反思和借鑒。

 三、交大改英文名,曆史傳承和國際資源丟失,其實可以不改

當年大陸地區使用新的拚音方案,棄用威妥瑪拚法,但並沒有強製要求所有大學英文名都必須使用新的拚法。比如以下大學就沒有更改過英文拚法,北京大學(Peking University),清華大學(Tsinghua University),中山大學(SUN YAT-SEN UNIVERSITY)等等。這是一種傳承,畢竟創校之初用的是這個名字,如果中途改名,那麽他在國際上的聲譽將會是從頭開始!試問,世界上那些百年甚至幾百年的老店幾時改過名字?相反,他們會竭力維護原來的名字!那麽更何況是一所飲譽海內外的大學呢?在這一點上,清華北大等校顯然是考慮到了曆史傳承和百年品牌,因此並未更改英文名。

那麽我們是不是也應當考慮交通大學(Chiao Tung University)這一輝煌百年的品牌呢?在海外,交通大學的英文名自始至今一直使用的都是Chiao Tung University!百年來,曆屆學長也靠著紮實的知識水平和飲水思源的傳統在國際上為母校一次又一次的爭得榮譽,使得Chiao Tung這一名字遠播海外,贏得了不可估量的國際資源,但是一朝英文名被改,毫不誇張的說,之前的所有榮譽都隨之前功盡棄。但目前海外校友會的英文名仍沿用的是Chiao Tung,比如美洲校友會英文名一直是CTUAA(Chiao Tung University Alumni Association)。

 

 四、從現狀來看,教育部並不會幹預學校英文名的使用

改回英文名,從目前現狀看,教育部並不會幹預,除了上述大學未改名,某些大學英文名與中文不一致,也並未見教育部有所幹預。比如,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其英文名為Beihang University,北航大學,電子科技大學,其英文名為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直譯就是中國電子科技大學)等等。

 

 總結

交通大學120周年華誕已過,兩岸五所手足更是喊出了“打造交通大學國家名片”的口號,因此也亟需正名,正所謂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不管是從品牌保護,或者曆史傳承的角度,或者是先輩學長們(後附院士名單)的百年努力贏來的國際資源來說,都建議大陸四所交大聯合起來將英文名更改回Chiao Tung University!五所交大在校慶時也宣布後續將加強合作,互派學生,學分互認等等,所以大陸四交可擇日擇時共同宣布,重新啟用英文老校名,並將英文名和中文名的品牌都保護起來,全體交大人一起捍衛母校榮光!  

1:海內外校友的幾則討論發言:

某學長:

同意改回咱們從前國際上響當當的老牌子Chiao Tung University,人家清華北大都沒有改,我們也得保護交大品牌和傳承曆史。

某學長:

同意!文革中改的時候就是自毀品牌!

某學長:

應該說改回去是return to roots,而不是避開抄襲(指國內很多大學改名交通大學)。

某學長:

我記得我很小的時候,老爸說交大要改英文名字,教授們反對沒有用。

某學長:

Chiao Tung應該是一個傳承曆史的專有名詞,和現在許多新學校名稱由完全不同的蘊含。這些新的學校大多從運輸專業出發,無效應該保留原校名,以示區別。文革之前用的還是Chiao Tung。

某學長:

同意改回去,我80年代來美國留學時,導師還專門給交大去信,詢問是不是原來的Chiao Tung University。

2:交通大學——金字招牌:院士名單:

從誕生至今,交通大學一直是處於中國高等教育,特別是高等工科教育的最前沿,一直是國家重點建設的全國重點大學。院士校友(不計教師中的校友)詳細名單如下。1956 年之前交通大學(滬)校友為上海交通大學、西安交通大學兩校共享:

兩彈一星元勳

上海交通大學、西安交通大學:錢學森(1934)、楊嘉墀(1941);

西南交通大學:姚桐斌(1945)、陳能寬(1946);

美國科學院院士

上海、西安交通大學:田炳耕(1946);

上海交通大學:葉軍(1989)

美國工程院院士

上海交通大學、西安交通大學:周文德(1940)、謝承德(1949)、王安(1940)、趙佩之(1939)、吳耀祖(1946)、鄭顯基(1947)、李天和(1946)、葛守仁(1947)、Rong-yu Wan

西安交通大學:姚熹(1957)、高華健(1982)、劉奕路(1982)、鎖誌剛(1985)

西南交通大學:茅以升(1916)、林同炎(1931)、林同驊(1933)

英國皇家科學院院士

上海交通大學:楊廣中(1982本)

英國皇家工程院院士

西南交通大學:餘海歲(1985碩)

澳大利亞工程院院士

上海交通大學:顧敏(1982本)、馮大淦(1982碩) 、謝億民(1984本)

澳大利亞科學院院士

上海交通大學:顧敏(1982本)

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

西南交通大學:李樹深(1986碩)

中國科學院院士

上海交通大學、西安交通大學:張德慶(1923)、朱物華(1923)、蔡金濤(1931)、褚應璜(1931)、李文采(1931)、丁舜年(1932)、王之卓(1932)、錢鍾韓(1933)、張光鬥(1934)、張煦(1934)、錢學森(1934)、張鍾俊(1934)、羅沛霖(1935)、談鎬生(1939)、吳文俊(1940)、楊嘉墀(1941)、徐光憲(1944)、高小霞(1944)、胡聿賢(1946)、莊逢甘(1946)、夏培肅(1947碩)、許學彥(1948)、徐曉白(1948)、孫鈞(1949)、汪耕(1949)、顧誦芬(1951)、唐九華(1951)、徐如人(1952)、匡定波(1952)、王景唐(1952)、陳俊亮(1955)、蔡睿賢(1956)、曹春曉(1956)、姚熹(1957)、王錫凡(1957)

上海交通大學:強伯勤(1962本)、陳竺(1981碩)、淩文(1984)、朱詩堯(1986博)、陳國強(1988碩博)、梅宏(1992博)、陳義漢(1996博-醫學)

西安交通大學:陳國良(1961)、陶文銓(1962)、熊有倫(1962)、程時傑(1967)、陳桂林(1967)、韓啟德(1982碩-醫學)、譚鐵牛(1984)、江鬆(1984碩)、何雅玲(1985本碩博)、徐宗本(1987博)、房建成(1988碩)、郝躍(1990博)

西南交通大學:茅以升(1916)、竺可楨(1909)、錢崇澍(1909)、李儼(1912)、何傑、高濟宇(1922)、方俊(1923)、汪菊潛(1928)、林同炎(1931)、周惠久(1931)、劉恢先(1933)、嚴愷(1933)、張維(1933)、林同驊(1933)、張沛霖(1936)、曹建猷(1940)、林秉南(1942)、肖紀美(1943)、徐采棟(1943)、陳能寬(1946)、莊育智(1946)、彭一剛(1950)、沈誌雲(1952)、葛昌純(1952)、薛禹群(1952)、鄒世昌(1952)、李樹深(1986碩)、翟婉明(1985本碩博)

北京交通大學:鄭振鐸(1920)、簡水生(1953)

中國工程院院士

上海交通大學、西安交通大學:張光鬥(1934)、錢學森(1934)、羅沛霖(1935)、侯德原(1935)、吳祖塏(1937)、周炯盤(1937)、孫俊人(1938)、杜慶華(1940)、許國誌(1943)、陳德仁(1945)、童誌鵬(1946)、陳太一(1946碩)、周鏡(1947)、胡光鎮(1948)、曹楚生(1948)、馮叔瑜(1948)、黃旭華(1949)、徐幹清(1949)、趙國藩(1949)、陳先霖(1949)、陳敬熊(1950碩)、錢皋韻(1950)、陳誌愷(1950)、陳明致(1950)、顧誦芬(1951)、屠基達(1951)、劉建航(1951)、朱伯芳(1951)、許慶瑞(1951)、唐任遠(1952)、朱英浩(1952)、李樂民(1952)、翁史烈(1952)、沙慶林(1952)、汪應洛(1952)、屈梁生(1952)、阮雪榆(1953)、沈聞孫(1953)、趙梓森(1953)、謝友柏(1955)、陳俊亮(1955)、周永茂(1955)、徐秉漢(1955)、姚福生(1955)、蔣新鬆(1956)、林宗虎(1957)

上海交通大學:徐芑南(1958)、潘健生(1959)、劉友梅(1961)、曾恒一(1961)、王禮恒(1962)、陳亞珠(1962)、朱英富(1963)、龍樂豪(1963)、趙連城(1964)、聞雪友(1964)、蔡美峰(1968)、林忠欽(1981)、張誌願(1975本博-醫學)、丁文江(1981)、陳賽娟(1981)、寧光(1984博-醫學)

西安交通大學:李鶴林(1961)、葉尚福(1961)、雷清泉(1962)、蘇君紅(1963)、邱愛慈(1964)、鄭南寧(1975)、蔣莊德(1977本碩)、盧秉恒(1986博)、王華明(1986碩)、陳政清(1987碩)

西南交通大學:張維(1933)、嚴愷(1933)、佘畯南(1941)、邱竹賢(1943)、龍馭球(1944)、譚靖夷(1946)、王三一(1948)、陳清如(1952)、沈誌雲(1952)、施仲衡(1953)、錢清泉(1960)、王夢恕(1961本、碩)、何華武(1977)、秦順全(1984)、丁榮軍(1984)、任輝啟(1994博)、田紅旗(1994博)

北京交通大學:杜彥良(1989碩)

中央研究院院士

上海交通大學、西安交通大學:淩鴻勳(1915)、王兆振(1936)、葉玄、林致平(1931)、朱蘭成(1934)、周文德(1940)、淩宏璋(1941)、吳賢銘(1941)、竇祖烈(1947)、田炳耕(1946)

西南交通大學:茅以升(1916)、竺可楨(1909)、錢崇澍(1909)、林同炎(1931)、林同驊(1933)、劉大中(1934)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