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塵世和天堂間的父親 (2)

(2016-12-06 21:08:50) 下一個

五十年代初父親曾在北京短暫工作。他把祖父和兩位叔伯大爺請到北京,各個景點遊了個遍。他安排的住處分布各處,每天行程就在附近,省了許多交通的時間也免得老人身體疲憊。那個時候好像總有頻繁的群眾遊行,有一次在天安門時正好遇到,可巧的是,那次毛主席還出現在天安門城樓上對大家招手致意。三位老人因此激動不已。三人回到村裏更成了眾人景慕的對象,也讓自豪陪伴了他們餘生的時光:毛主席還對我揮手哩。 放到那個時代背景之下,想來也容易理解:能去北京並親眼見到毛主席是有多麽風光無限的事!我見到過那些照片,三個老人一樣的黑衣黑褲,白發白須, 人群當中甚是搶眼。

六十年代初, 祖父母和大家一樣也麵對饑荒幾乎斷糧,祖母甚至用枕頭裏的蕎麥皮做粥。父親想辦法從鐵路供應車買來一麻袋紅薯,用自行車馱著走了一夜送到老家,祖父一早起來見到,不禁淚流滿麵。

父親愛好閱讀,博聞強記,對曆史的各種典故更是了記於心。在那個一盤炒花生米或炒雞蛋就能請客的年代,總有朋友同事來訪,聽父親談天說地。每到這時父親總是妙語連珠神采飛揚,多少年後我仍能記得他臉上光彩動人。我的校長曾經和父親一起在五七幹校勞動,他告訴我,那時候人們在晚飯後到父親的宿舍集合,聽父親講趣聞野史,大家聽得捧腹大笑,成了他們勞累一天之後唯一的娛樂。

父親強於文字,枯燥的報告也寫得清清爽爽條理明晰,路局書記欣賞父親才華調去做自己的黨委秘書。兩人惺惺相惜成了私交甚好的朋友。七五年已是文革末期,路局外牆上貼滿大字報:"打擊右傾翻風""打倒XXX"...這位領導受衝擊。當時父親和他已不是直接的上下級,但每日到這位領導家裏阻擋來抄家的造反派們。再後來鐵路部進行機構調整,這位領導調到北京,很想讓父親也一起去,考慮到子女的安置,父親沒去。 

也許是早年的讀書生活,也許是天性,父親清高孤傲,很有古代士子的氣質,”摧眉折腰事權貴"有違他強烈自尊心,這樣的性格對他的仕途簡直就是致命缺陷。在那位與他有著知遇之恩的領導走了之後, 父親的職務變化並不太大……一路直到離休。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