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的第一年是在成都度過的。從黃土高坡到天府之國,最初的印象是她的綠: 不似北方植物直接飽滿的綠,而是那種蔥鬱的深綠,再蒙上一層水霧;不知道是不是與第一次離家的鄉愁有關,記憶裏好像成都少有明媚的豔陽天,夜晚常常是無聲的小雨,天亮了雨也停了,天穹仍然是高的, 隻是灰蒙蒙地陰著,空氣裏總是彌漫著潮濕的氣息。這樣的景致,濃墨工筆鉤畫是不相宜的, 該用淡墨的寫意,墨水在落筆後滲開,渲染出水印的效果。
那時的報紙討論著盆地意識,印象的成都就是個安逸自在的城市:喝茶,擺龍門陣,打麻將…悠閑地享受著慢節奏的小日子。胡適說,看一個國家的文明程度,隻需考察三件事,其中之一是對待女人的態度。不妨再引申一步:看一個地方的富足程度,女人的麵貌可以是個重要指標 。成都男人是寵媳婦的,被叫做“爬耳朵兒”,雖是取笑也絕無鄙視的意思。成都女人大多身材不高,但麵容皎好溫潤可愛,沒有高聲大嗓也沒有扭捏作態,一口成都話更是講得婉轉玲瓏,春天時胸前別一朵白色的梔子花,走起路來暗香浮動搖曵生姿。
中學同學各奔東西,但大學生活新鮮而豐富,所以信件往來頻繁,別的地方上學的通常要抱怨學校的夥食,而我則不厚道地炫耀成都名目繁多的美食。街邊隨處都有小吃店,一鍋大骨湯從早到晚慢燉著,不到兩毛一碗的抄手,澆上骨頭湯再放幾片嫩嫩的豌豆尖兒…那美味真是無以言狀。還有串串的麻辣燙、兔丁、甜水麵……那時全國大部分城市的菜市場還是國營,農貿市場在成都則已然相當普遍。學校附近是成鐵大院,裏麵有個菜市場,各種四時蔬果應有盡有,人們拎了竹籃買把藤藤菜或是別的,我們則用全國糧票換水果。說到水果,又想起入學後不久的中秋晚會來了,組織者買來血橙,我們幾個北方來的同學從未見過這種東西,眼見它滲著紅汁,心說這是壞了,愣是沒敢動,可憐成瓣的橙子寂寞地躺在盤子裏…
那時還沒有超市,商場的商品放在櫃台的後麵,由售貨員拿給顧客。有次和同學去買鞋,隔著櫃台看來看去也沒售貨員招呼,旁邊的一位大爺見了,用四川話說:你們這個樣子不得行,要喊嘀:買孩子買孩子~~
那時還是一周六天工作製,百年老校治學嚴謹,周日被稱為禮拜七。學業負擔之外, 也會抽出時間給自己一點reward。記得春熙路有家店叫龍抄手, 小吃是按套餐賣的,二元四元或六元,最豪的是十元。常吃的是二元一份的, 含四樣:擔擔麵, 龍抄手,湯元和鍾水餃,都用小碗盛了放在托盤裏。那時三兩同學去街上逛過,再美餐一頓,唇齒留香心裏是飽飽的幸福感。這個店不知道還在不在?
~~~~~~
鍾水餃
1.肉餡加一勺鹽、雞精花椒麵少許,一勺生抽和一勺蠔油,攪拌均勻;
2. 蔥和花椒泡水(放置至少四五個小時,我放了過夜)
3. 2.泡好的水一點點打入肉餡,一個方向攪直至肉餡成肉糜狀;
4. 和麵及包餡與普遍餃子相似,隻是片更薄一些,且厚薄均勻,不需中間厚;餃子包成扁平狀;
5. 煮餃子之前做好調味蘸料:生抽、紅糖各半, 加幾粒茴香和一粒大料, 一兩勺清水, 小火慢燉, 為了汁稠點,可加二三粒冰糖;有網上說煮二十分鍾,我偷懶隻用六七分鍾,貌似味道也不差;
6. 煮餃子,水裏放些鹽,據說這樣煮出的餃子不粘皮;
7. 餃子煮好盛盤, 澆上調味汁,一勺紅油、蒜泥、 青蔥香菜末。
好巴適!
你做一定更地道。
成都就是巴適,
所以退休了,還得跑回去享受那悠閑富足的慢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