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有理

人生的價值在於思想
正文

哲學是什麽東西?(4)

(2014-11-27 17:18:29) 下一個
哲學是什麽東西?(4)

特有理
2014-11-27

在概念的基礎之上,傳統哲學進一步創建了思想邏輯的基本模塊,以及對邏輯模塊進行擴展的基本方法。所謂的“基本邏輯模塊”就是概念的定義域,以及存在於定義域內的邏輯關係集合。比如“物質”的概念,傳統哲學所定義的概念邊界,從客觀角度講就是“感知”、是“意識”反映的“對象”。之所以說是“從客觀角度”,是因為“感知”在人類發展中的可塑性和擴展性,使得不同的人在對“物質”概念的認定上必然產生歧義。但在傳統哲學中唯一不能與“物質”概念有交集的就是“意識”。除了模塊的邏輯邊界,很明顯,“物質”概念中存在著無數的邏輯關係子集,比如“空間”、“運動”、“形式”、“種類”,等等。為了梳理各種概念之間,以及概念內部的邏輯關係,傳統哲學創建了一係列思維擴展的基本方法,並形成了思想的基本“工具”。這些方法大致包括:觀察、采樣、核對、分類、歸納、計算、取證、關聯、對比、推理、論證、檢驗、確認、肯定、否定。在方法之上,傳統哲學形成了以《三段論》為代表的經典邏輯模型,並逐漸演化出一係列的定理和定律,也就是思想的“工具”。哲學思維的發展直接導致的就是數理邏輯的係統化建立,並形成了名為《數學》的科學領域。數學的發展極大促進了人類對物質概念的思維深度,並支持了《物理》和《化學》的成功發展。由此,科技便廣泛地被應用到人類的生活中,並形成了人類社會發展的巨大推動力。
 
傳統哲學雖然孕育了現代科學,或者說現代科學雖然源於傳統的哲學,但傳統哲學與現代科學卻有明顯的差異性。提到最多的,是學哲學的人常講的層次差異。這種觀點站在《哲學》的立場完全可以理解,從上麵的分析我也給予認可,但這隻是淺層次的表征。真正核心的差異正像開篇時提到的:“哲學不科學”。那麽,科學的特征是什麽?我認為,能稱為科學的,必須具有以下兩個特征:
1、概念定義的明確性、完整性、穩定性、和一致性;
2、概念集合中,邏輯關係的連續性和收斂性。
首先,任何科學概念必須具有閉合的定義域或是空間,而且這個空間是唯一的。這就是概念的明確性和完整性。例如數字“1”,1所代表含義必須是其它任何概念無法表達的,也是與其它任何概念沒有交集的。所謂的“穩定性”,就是一個概念無論在邏輯關係中處於什麽位置,它的定義空間都不會變化。例如“1+1=2,1×2=2,2÷1=2,2^1=2”,無論怎樣的運算,“1”與“2”的概念關係始終是穩定的。“一致性”則是指一個科學概念在其所在的科學領域之內,不會隨著科學的發展和深入而改變其定義域的範圍,以及和其它概念的相互關係。例如圓周率π,它的定義是圓的周長與直徑的比。那麽無論科學如何發展,π始終代表圓的周長與直徑的比,雖然π是一個永遠無法確定最後一位的無理數,而且隨著時間的延長,人類得到的小數點後位數在不斷變化。
 
邏輯關係的連續性與數學中的連續性概念是相同的。科學的邏輯關係不允許邏輯的空白及跳躍。現在網上流行一種“小明係列”的應用題笑話,所表現的可笑本質,就是邏輯關係的空白和跳躍。如:“小明在百米賽跑中得了第一,問小明幾歲了?”在邏輯關係的收斂性方麵,科學邏輯必須導致一個明確的結論,哪怕這個結論尚未得出,亦或結論具有多種的可能性。但是結論一旦得出,那就必須是排它性的。
 
而哲學在這兩個方麵恰恰具有與科學完全相反的表現。特別是在最基本的原始概念,如:“物質”、“意識”、“空間”、“時間”上,哲學至今也沒有給出完整、閉合的定義空間。哲學悖論的出現,許多人認為是語言表達精確度不夠所造成的。這個邏輯關係雖然成立,但哲學為什麽不能像科學那樣,不斷創造出更高精度的哲學概念、哲學語言呢?其本質就是傳統哲學基本概念的不確定、不一致。當看到《唯物》、《唯心》成為哲學中兩大對立的門派時,我很想回到過去問一句:大師們,你們所探討的“物質”概念是完全一致的嗎?

(未完待續)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