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開大陸偶然回頭

三十歲離大陸,經北美到澳洲,不再往回走,但往事回首,前程尚漫,淡定以往,Take It Easy。
正文

北京人變悉尼人,無憂無悔自由身 (四):城市衛生

(2015-02-10 13:58:59) 下一個
四。城市衛生 歡迎加入“中共滅亡討論組”

1。廁所問題

怎麽辦?
又回北京賞霧霾,天飛塵埃口湧痰;
臀急掩鼻茅廁在,衝到坑前忘帶紙!

每次回去後離開北京時最深切盼望的,是悉尼或澳洲的廁所。澳洲公共廁所沒有“收費”一說,且一概備以手紙洗手液烘幹機等,大型購物中心電影院劇院圖書館博物館等公共場所的廁所則堪稱豪華,內設父母嬰兒室,殘疾人專用室,梳妝台之類。 廁所內地麵清潔,空氣流通,微馨無臭,每個小便池內皆置可溶除臭劑且清水定時自動衝下,工作人員約15分鍾打掃一遍(有時牆上可見其輪值排班表)。以前往往在冷熱水(許多是手伸至龍頭下自動開啟)具備的洗手池洗完手後有速用紙巾供擦幹,但近年已多增加各類不接觸式烘手機即將濕手伸入機下或機中空隙烘幹機自動產生熱風,聲音隆隆但幹淨俐落,避免了再扯紙擦拭揉團扔紙簍等老式麻煩(但許多公廁仍同時供有可扯下擦手的紙巾)。 對比一下中國大陸所謂“政府”:一天到晚滿世界揮撒鈔票顯示美元張狂喧囂自稱已經宇宙太空第一第幾,卻不懂把自家廁所塞些手紙潔液任其惡臭熏天數十年如一日,此“大國風範”荒唐怪誕貽笑萬年  --- 當然其中緣由少不了爾等“開國元勳”們打家劫舍占山為匪時滿地拉屎開尿野生慣了,據說那皇帝毛賊澤東一輩子不刷牙不洗澡通體惡臭大便要“貼身警衛”持鐵鍁郊野伺候隨挖隨拉頗為寫意, 對廁所等百姓勞什子自然厭惡之極哪裏管什麽手紙與否?

悉尼城市街頭路邊偶然也有公廁,為一人一間(不像大陸香港式的多為集體方便),進去後把門反鎖(外麵可見門鎖處顯示“有人”)。加油站,快餐店等皆配備公廁,而遠途開車旅行路邊往往隔一些公裏後會有休息處那裏一般有公廁。公園稍大些的也有廁所,旅遊熱點如悉尼的情人港皇家植物園等雖遊人如織但公廁幹淨寬敞且標識清楚(自遠而來都有路標指引),不必如北京街頭那樣需掩鼻循味而往。

偶然在悉尼曾見過某些獨立經營(即不附屬於大連鎖商)的小型加油站限製自己的廁所隻供加油顧客使用(即不給非顧客廁所鑰匙),似多吝嗇,因絕大多數汽車油站都允許任何人借鑰匙使用廁所,也相當幹淨大概也有人專門打掃。

悉尼有沒有不幹淨的廁所?估計也是有少量的:兒子上初中時有次就說過他們學校裏廁所“髒”,那是個1000多學生的公立男子“精英”中學(即需要通過全省競爭考試進入)且華人孩子占了50%以上,但我估計再髒(因有工人打掃)也髒不過我在北京中學師範和大學上學時男廁所那個髒:應稱災難還準確些,那時每次勉強衝入都要屏著呼吸皺眉繃臉,感覺應無人定時打掃。

中國的廁所問題,包括無廁紙肮髒等等,不僅限於北京,我在福建深圳雲南上海等地最近走過時都看到類似情景,即使是上海浦東機場超高級的新式公廁裏麵相當幹淨,但每個門口卻站著個拿拖把掃帚簸箕的老年清潔工目不轉睛地盯著你感覺非常不自在。尤其是在餐館,隻要內急衝入廁所不慎拉開某剛被前人糟蹋過的坑位門保證惡心數日當即再無心情用餐,在雲南大理麗江等旅遊途中遇到有公廁設於商場內部還收費,但臊腥撲鼻令整個商場失色隻是售貨員們神情坦然所謂見怪不怪吧。

廁所無手紙,大陸由來已久,記得40多年前我在武漢街頭,急衝衝尋找廁所外帶詢問賣手紙處,幸遇一小攤婦女攤主指引且遞我一些手紙解燃眉之急千恩萬謝,情景至今難忘。

2。抽香煙者

中國大陸抽香煙者,泛濫成災,轉頭即是,難躲難閃,遍布各行各業各地點各場合,煙雲繚繞,惡味撲鼻。昨日看《文學城》有人親曆說昆明的醫院裏“專家醫生”一邊抽煙一邊打發病人,真奇跡也。澳洲城市鄉村,不但醫院,所有公共場所室內一概禁煙, 曆久已成習慣, 絕無任何人在任何公共場所室內抽煙(除非是諸如飛機場內專門的抽煙休息區?我已很久未注意到了)。澳洲社會成年男子尤其是辦公室白領工作人員中,煙民比例甚低,估計1%, 我在數百名共同工作過的男人裏隻能回憶起兩三位吸煙者:一般是在工作間隙他們會與女煙民(比例比男人大些)走到辦公樓外過癮兼聊聊天,形單影隻,頗有被歧視的慘像。有一次曾看到某私人小公司招程序員工作廣告,特意注明本公司室內可吸煙,估計是煙民主持。

澳洲售香煙處,都有明確標識指明吸煙之危害,且不售與未成年人(有年齡疑問者售貨員會要求他們出示年齡證明如駕照等),不知大陸是否也有這樣規定?

大陸男子,在諸如同學聚會餐飲等處麵不改色怡然自得地點煙噴吐還慷慨散發連對在座婦女詢問可否的意願也沒有,顯得無教養。

吸煙對自身及周邊人包括兒童健康的危害,自不必說,且也增進了環境汙染。 所謂空氣中PM2.5微粒, 肯定也有來自無數煙民的貢獻。

3。城鎮灰塵

澳洲城鎮街道灰塵較少,汽車若停在路邊露天過夜,即使許多日子譬如主人不在等原因,也不會像北京街頭停放的汽車那樣厚灰如蓋蓬頭垢麵。穿白色鞋子許多日子也不會變黑,而在北京幾天就黑掉。 北京街頭走一遭,立刻鼻孔嗓子感覺堵塞總有摳挖吐痰的需要(所以北京街道地麵痰跡甚多), 悉尼則不會感覺那麽強烈。 悉尼市政府有小型清掃車輛定時在街頭馳過掃地,沒有見過清潔工戴口罩揮舞大掃帚的情景。悉尼即使幾個月不下雨,街邊的樹木葉子也是綠油油的,有落塵但遠無北京街上樹木葉子的那種厚厚積土令綠葉失色。北京城的許多新建樓宇沒多久便灰塵滿麵相貌蒼老,但悉尼往往建樓十多年後仍感覺新鮮。

澳洲的鄉村地區,比如離悉尼/墨爾本城區兩/三百公裏之外的小鎮子上,街道一般比大都市城內更幹淨整潔。

每次回北京,嗓子一定要先難受至少2~3星期感覺癢癢多痰常咳嗽,即使狂吃化痰中藥如枇杷露等也無解,肯定與空氣中懸浮微粒有關。問身邊其他從海外回去者,情況類似。 從北京回悉尼後,嗓子問題兩三天便消失。

4。垃圾處理

澳洲家庭垃圾的處理,是各家將垃圾放入由市政廳發放給每一家庭的至少兩個垃圾桶內:一是裝可回收垃圾如書籍紙張瓶子玻璃等(有的地方還要再細分),另一裝一次性處理掩埋的其它垃圾。為保持自家垃圾桶的潔淨幾乎所有人都會用塑料袋等將一次性處理垃圾包裝後再扔入垃圾桶裏。住樓房者則雇有清潔工處理垃圾, 但最終的集體垃圾桶也會分別置放成可回收與其它垃圾。近來常有將電子垃圾如電視機電腦等分開來放置或專門集中收取的,但似乎還未形成統一製度。公共場所如公園街道市場等處都置放垃圾箱:箱內多由工人定時換放大型塑料袋(多為黑色),袋子滿後會被換成新的。

5。家居衛生

澳洲家居地麵,以地毯為主,間有地板或瓷磚的。地毯除鬆軟舒適外,有令人進入時將室外所穿鞋子脫下換上室內用拖鞋或光腳穿襪在室內行走的作用,總之比穿著室外鞋子要幹淨不少。澳洲家庭廚房內,如亞洲人做飯多安裝抽油煙機,以免室內積累油膩煙灰。廁所內霧狀除臭劑馬桶清潔劑等被廣泛使用且價格較低廉(1~2元一瓶), 超市內廁紙的銷售則品種繁多研製精細多有令人舒適高效者且新產品不時出現,常常三兩種好品牌曆久不衰居民常年持續購買。

6。嬰兒衛生

澳洲寶寶出生後,尿布便是重大問題:首先要在超市眾多品牌花樣變幻的各種速用尿布(本地稱為Nappy)中選一適合你家寶寶的,當然要反複試驗一段時間。這些都是外包隔水紙中墊柔軟吸濕材料一次性用品,用了即扔掉絕無“洗洗再用”可能。年輕媽媽在幾年時間內帶寶寶走到哪裏都要隨嬰兒車帶一包如此速用尿布,一出情況便要趕緊給孩子換掉,所幸商場等公共場所都有換尿布的家長嬰兒室,內設嵌於牆上翻下可放置孩子的鋪板,擦拭用紙巾,甚至速用尿布本身,供父母把嬰兒換洗幹淨,有些母親也在嬰兒室內喂奶。小孩子成長過程中,絕沒有隨地大小便的過程。上次我在深圳福田鬧市區“維也納”旅館對麵餐室門前,見一三/四歲小男孩被其父母從餐桌旁轟向門外掏雞雞便在路邊大撒其尿,旁若無人,這種現象澳洲難以想象。

7。市區塗鴉


這應是中國城市未見但西方城市常有的壞現象,即總有某些心懷忿怨的青少年,半夜三更攀援登高在城市建築某些地方用彩色噴漆胡亂塗抹,有時是文字但多為無意義糟亂圖案,令市容大為失色。若被警察抓住,這些家夥會被至少拘留且罰他們自己勞動將塗鴉清洗幹淨。 據說新加坡北韓這些懲罰嚴格的地方沒有塗鴉,中國大陸城市未見到的原因不明,是否購買彩色噴漆要花錢為原因之一也未可知。

8。飲食衛生

澳洲燒開水,從未有我在北京時常見的水壺底留下的那種厚厚水垢(記得小時候我媽讓我兄弟倆“幹活兒”之一即是用鐵器挖鑿開水壺底的水垢)。 這裏的孩子都是從小直接喝水龍頭裏的生水長大的,包括學校公園街道上路邊設立的自來水龍頭大家都是對著噴頭(旁邊有按鈕按下水噴出)直接喝,沒見哪個拉稀臉黃的,隻有我們這種大陸來的亞洲客才喜歡燒開水喝。牛奶奶粉新鮮幹淨,沒夢想過會有人為賺錢向奶粉加化工原料毒害嬰兒。餐館經常會被衛生局來人檢查,稍不合格即被罰款或強迫停業之類,中餐材料烹調過於複雜衛生問題也常被揭露,但比國內顯然幹淨不少:工作人員多帶透明速用塑料手套擺弄食品。水果蔬菜銷售時全都洗得相當幹淨擺在貨架上新鮮水靈毫無北京蔬菜站那種灰頭土臉似剛被從田埂上撿起的原始樣子。購物中心裏的餐飲廳(Food Court)內清潔人員多是打領帶工作,整潔衛生使人吃飯也舒服。

掃描至微信(QR Code):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