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鹹淳三年(1267)12月,知襄陽府兼京西安撫副使呂文煥(?—1298年?)走馬上任。 呂文煥是端平元年(1234)宋蒙開戰以來襄陽第四任守將。端平三年(1236),嶽飛收複襄陽後102年,襄陽守將是京湖製置使趙範。蒙軍進攻襄陽。 城內宋軍南北軍隊不和。北軍主將王旻焚燒城池倉庫,投降蒙古。南軍主將李虎也乘火搶劫。襄陽30萬石糧草,24庫軍械,和金銀鹽鈔毀之一空。趙範受到降職處分,但仍任職京湖製置使。 蒙古人洗劫一空後退走,並沒有占領襄陽。嘉熙三年(1239),孟珙進駐襄陽,並沒有投入人力物力修複襄陽。15年來,襄陽基本上是一座空城。淳祐十年(1250),李曾伯接替賈似道任京湖製置使、知江陵府。賈似道調任兩淮製置大使。李曾伯重視襄陽,命荊鄂副都統製高達帶兵二萬一千人進駐襄陽。高達經營10年,襄陽再次成為南宋邊陲重鎮,兵精糧足,城高水深。 淳祐十二年(1252),寶祐元年(1253),蒙軍入侵襄樊一帶,被擊退。開慶元年(1259年),鄂州戰後,高達以戰功升遷湖北安撫副使,兼夔路策應使,知江陵府。程大元繼任知襄陽府,直到呂文煥接任。 呂文煥一上任就碰上蒙軍進攻。如果仍然是程大元或者高達,結果是否不一樣? 他1286年從元朝宮廷告老還鄉。假設他70歲退休, 那麽1267年是51歲。呂文煥大概是呂文德堂弟,從軍前曾學習兵法六韜,不像呂文德赳赳武夫。 也許少年時就有報國之誌。 他的自述寫道:“伏念某少服戎行,壯臨邊徼。 幹戈滿眼,輕性命於鴻毛;弓箭在腰,係死生於馬足。” 呂文煥一從軍,就在呂文德部下。最早的軍旅經曆是寶祐五年(1257年),跟隨呂文德布防播州(今貴州遵義)一帶, 防止兀良合台從雲南經貴州進攻南宋。以後隨呂文德在京湖、四川作戰,沒有什麽立功的記載。 倒是在景定三年(1262),因為遇敵逗留不前,而且謊報戰功,被呂文德上報,理宗下詔削職兩級。 鹹淳二年 (1266),在高頭赤山戰鬥中,被蒙軍張禧打敗。 呂文煥也許文武雙全,也許文武平平。如果不是裙帶關係,不知道他是否能在吃了敗仗一年後,被授予如此重任。也許賈似道、呂文德都不認為襄陽有多重要,才讓呂文煥赴任。 一到襄陽,呂文煥隨即考察軍隊、糧草和器械,考察襄樊和周圍地形。 城內有軍隊2萬多人。鄂州戰後(1259),宋蒙邊境特別是京湖地區包括襄樊相對平靜,不少士兵懶洋洋的。武器充足,糧食足夠10年。鹽和布匹少一些,夠2-3年用,不是大問題。 宋以前襄陽是土城,宋朝改為磚牆。漢水從西北流向東南,在襄陽彎成一個背向東北45 度的馬蹄形。馬蹄兩邊相距離大約5.8公裏。襄陽城西北臨漢水,另外3麵為護城河環繞。護城河引漢水,最寬處約250米,平均寬度180米,深2~3米。明代襄陽城牆,東西城牆分別長2.2公裏、1.6公裏;南北城牆分別長1.4公裏、2.4公裏;高8.5米,寬5~15米。牆體高約10米,厚1.3─1.5米,周長7.6公裏。城門共有6座。南宋城牆,估計規模沒有這麽大。 樊城與襄陽城分據漢水左右岸。襄陽比樊城大,城牆更高更厚,護城河更深更寬。 樊城西南,西北東北都是陸地,隻有東南鄰漢水。呂文煥感到,守襄陽城沒什麽困難。蒙軍要想強攻襄陽,將付出慘重代價。 呂文煥帶著一隊精銳騎兵,視察襄樊周邊地區。雖然是新官上任,呂文煥曾經在這一帶作戰,對這裏的地形不太陌生。書生出身的他心細,要再次實地查看一番。 襄陽地處南陽盆地邊緣,往北30多公裏就是宋蒙邊境。北麵幾乎是一馬平川,蒙古大軍可以輕易、源源不斷、不可阻擋地湧到襄樊。 襄陽城西邊,從北向南,向東有幾座小山:萬山、虎頭山、百丈山和峴山。這些山與其說是襄陽的屏障,不如說是襄陽的障礙。這些山頭再往南,就是從北向南的鳳凰山山脈。 襄陽和後方的交通有兩條路線。 一條是西南鳳凰山山脈和荊山之間的陸路通向荊門軍。另一條是東南鳳凰山山脈和大洪山之間的漢水及兩岸的陸路與郢州相通。考慮到蒙人野戰的優勢,一旦和蒙古人在襄陽爆發戰爭,襄陽和後方隻有漢水一條通道。 蒙古水軍,已今非昔比, 漢水能不能成為通道,難以預料。
呂文煥沿著漢水右岸向南行14 公裏左右,漢水在這裏向東邊繞了一個180度弧形,然後向西南流。對岸是鹿門山,山腳幾乎伸到漢水邊。漢水和鹿門山之間隻有一條狹窄的道路。靠近路的斜坡上,幾百人擠在那裏,地上似乎堆滿了皮毛, 還有大群的牛,毛驢上駝著糧食。貨物後麵是一道土城,城牆大概三人高。遠遠望去,城牆裏麵似乎還有城堡,不少人拿著弓箭,長矛彎刀在裏麵來來去去。 呂文煥問: “那是什麽?” 部將答:“蒙人開的權場。” “光化軍的權場幾年前就關閉了。 怎麽會把權場開到這裏來了?攔腰斬斷我們的交通?” “那是呂製帥同意,朝廷批準的。” 我得和大哥商議,關閉這個權場。呂文煥想。
回襄陽的路上,呂文煥隱隱感到不安。遠遠看到襄陽城高大堅固的輪廓,他想起朝廷關於襄陽的戰略地位,對襄陽應該投入多少人力物力的爭議。孟珙收複襄陽後,沒有重建襄陽。 他認為取襄陽容易守襄陽難,守襄陽得精兵十萬。重建襄陽費用浩大,得不償失。接替孟珙的賈似道,在李曾伯主持修複襄陽時,曾經密奏朝廷,說襄陽“孤壘綿遠,無關屏障”, 最好棄而不守。另一派則非常看重襄陽。曾經拜左丞相兼樞密使的李宗勉說:襄陽失陷則江陵危急,江陵危急則長江失去屏障作用。接替賈似道任京湖安撫製置使的李曾伯,也非常重視襄陽。 他說:“惟襄陽天下之脊,古今重地,南北必爭。”正是他派高達進駐襄陽,投入大量人力物力,使襄陽重新成為邊境重鎮。他還請求朝廷給襄陽地區免稅3年,得到朝廷同意。 從李曾伯修複襄陽後,再也沒有誰說拋棄襄陽,除了理宗在開慶元年(1259)一度提到放棄襄陽以保鄂州。花費巨大重建的城池,城內可供10的糧食和軍械,城內的財富,都難以放棄送給蒙人。 戰略意義也許還在其次。高達經營襄陽10年,由程大元接任。程大元在宋史中沒有立傳,也沒有多少記載。他大概在襄陽從1259幹到1267。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將領,守襄陽8年,朝廷對襄陽大概不那麽重視。 襄陽棄還是守,非呂文煥能定。更糟的是,也許誰都不能決定,誰都不想決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