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開金閣寺後,我又走了幾分鍾,與太太在公交車站會合。本來以為兒子已經睡醒,誰知道還在睡。
現場看到有一名日本大媽在公交車站指引人流上下車。在我太太與兒子坐的位置的後麵,有幾十人在排隊準備上車。每次公交車一來,車上幾十人從前門上車,車站裏幾十人從後門上車。車上滿員後,後麵的人擠不上去,就隻能繼續在車站等待。太太說,這位日本大媽已經幾次來到身旁,用日語和身體語言問要不要幫忙。
由於兒子繼續睡覺,我們等到有空位時才上車,去了公交車最後一排座位坐下,讓兒子睡得舒服一些。
半個小時後,公交車來到了終點站 - 京都火車站。兒子依然在睡覺,我抱著他來到了京都火車站地下層的商場,找了一處空位坐下。差不多到了傍晚六點,兒子在睡了三個小時後終於醒了。
在京都火車站內的餐館吃晚飯
晚上七點,準備坐公交車前往本能寺之變的發生地 - 本能寺跡
車站的對麵是京都塔,一座建於1963年,高131米的瞭望塔。
在公交車上坐了十幾分鍾,來到離本能寺跡最近的車站。在小巷裏走了五分鍾,終於來到本能寺跡。
其實就是一塊紀念碑,位於消防團旁邊。除了偶爾有自行車、機動車經過外,這裏幾乎沒有行人走來。
本能寺之變發生在天正十年(1582年)六月二日淩晨,是日本史上被公認為最關鍵、最多迷團的一次謀反。
事變的主角,是反叛其主公的明智光秀。
明智光秀,生於十六世紀早期,比後來的主公織田信長要年長一些。他最初侍奉美濃國大名齋藤道三;齋藤道三戰死後,明智光秀又先後投靠不同的諸候。1568年,明智光秀隨足利義昭(幕府大將軍)投靠織田信長。
明智光秀頗有將才。在取得了一些戰功後,被織田信長封為獨立領導萬餘人軍隊的一方諸侯。
1580年,織田信長封明智光秀為丹波國龜山城城主(總俸高34萬石)。該地與京都隔山相望,相距不足一天路程。明智光秀被稱為“近畿總管”。
1582年年初,明智光秀隨織田信長討伐武田軍,大獲全勝,武田家滅亡,織田信長統一日本指日可待。
1582年五月,明智光秀在安士城(信長的主城)負責接待長年與武田家交戰的德川家康。然而,僅僅兩天後,明智光秀突然被解除接待負責人的職務。後世學者猜測,明智光秀因此怨恨信長,成為其半個月後發動本能寺之變的主要原因。
二十世紀時的小說“繪本太閣記”寫道,原本明智光秀計劃周到細心地招待德川家康,但是準備的菜肴中有惡臭的氣味(亦有說準備材料因天氣關係而發出非腐爛的自然味道,信長在巡查廚房時發現,但不接受光秀解釋,且褫奪其饗宴奉行一職),信長怒道“你打算拿爛掉的菜來招待嗎?”撤掉了菜肴,並罷免了光秀的接待職務。
其它的謀反動機猜測包括:光秀有取代信長,奪取天下的野心;朝庭黑幕說;理想衝突說;家康黑幕說;秀吉黑幕說,等等。
在明智光秀被解除接待負責人的同時,羽柴秀吉(日後改名為豐臣秀吉)傳信向信長求援,信長命令光秀返回封地備戰。五月底,織田信長為了支援秀吉,帶百餘名年輕侍衛從安士城出發,進駐京都本能寺,計劃在此集結軍隊。
舊曆6月1日,信長在本能寺舉行茶會。當天下午,明智光秀率領一萬三千名士兵從龜山城出發,號稱“接受信長公的檢閱”,向京都移動。6月2日淩晨,橫渡桂川時光秀向全軍大喊“敵在本能寺”,起兵謀反討伐信長。
傳言中,聽到兵器聲響的信長,一開始以為是衛兵武士的醉酒吵鬧,結果近侍打探報告:“好像是明智光秀大人發動了叛亂!”信長遠望見敵軍打出水色桔梗家紋的旗幟,冷冷說道:“沒有辦法”, 便喚侍從取長槍迎敵。然而敵軍人多勢眾,信長在與亂軍作戰中負傷,侍從忙喚信長逃脫;信長以大勢不妙為由,拒絕離去,回到殿內自盡。當時身距本能寺約200米教堂內的傳教士Luis Frois記錄目擊信長從側門親自以弓箭射殺明智士兵、指揮侍從持槍拒敵以及負傷後退入寺中的過程,也記錄了信長被明智軍用弓箭射中的情況。
本能寺被襲擊的信長一行人幾乎沒有生還者,目前流傳甚廣的細節真偽難以求證。
根據信長家臣太田牛一著作的《信長公記》,混戰時寺內發生火災,而本能寺地下儲存的大量火藥(本能寺僧侶在赴種子島傳教時接觸了來自歐洲的俗稱鐵炮的火繩槍,之後成為日本戰國時代鐵炮推廣的重心之一,故設有存放火藥的倉庫),更進一步助長了火勢,信長的遺體隨灰燼下落不明。
……
在中國曆史上,與“本能寺之變”相類似的可能隻有五代十國時期後唐宗莊李存勖所遭遇的“興教門之變”吧。後人作詩曰“時來天地皆同力,運去英雄不自由”。
在本能寺跡拍完照片後,我們原路返回京都火車站,再坐火車返回大阪的酒店,結束了在日本的第二天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