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in Headlands(馬林岬角),是位於舊金山金門大橋以北的一個丘陵半島。這裏以能隔海觀賞舊金山的美景而出名。馬林岬角也包括了海灘、燈塔、舊炮台、舊軍營、瀉湖、穀地等景觀。
Marin Headlands 的南部有一段與舊金山隔海相望的海岸線。二戰期間曾修建了一係列炮台,有些已經被移除,剩下的則留下來作為觀景平台; 它們被很多攝影師當作是拍攝金門大橋全景的最佳位置。
我們沿著馬林海岬的公路(Conzelman Road)繼續向上走,一直走到海拔281米的鷹嶺(Hawk Hill), 發現了一個非常好的角度來拍攝金門大橋的全景。
鷹嶺比金門大橋的雙塔(227米)還要高上幾十米。鏡頭可以從金門大橋全景一直拉伸到舊金山市中心的高樓大廈;遠處還可以看到海灣大橋(Bay Bridge), 以及海灣對岸的一些城市,令人歎為觀止。
離開鷹嶺後,沿著公路旁的步道繼續向西走。這裏的道路相當狹窄,是一條單行道。
Marin Headlands 南部有幾處海灘。其中這處黑沙海灘(Black Sands Beach), 要從山上走下幾百米的步道和石梯才能到達。由於位置偏僻,海灘上沒什麽遊人,隻看到一位長者在海邊釣魚。
我在海灘上看到有螃蟹在橫行無阻。這裏也是欣賞金門海峽(Golden Gate)和舊金 山西部的好地方。
Marin Headlands 的西南角有一座十米高的燈塔。它是美國西海岸其中一座最具特色的燈塔。
這座名為Point Bonita的燈塔的曆史可追溯至十九世紀中葉的加州淘金熱(California Gold Rush)時期。
在加州淘金熱期間,超過300艘船隻在狹窄的金門海峽附近擱淺。因此需要一座燈塔來幫助船隻定位導航。
最初的Point Bonita燈塔建於1855年,是一座17米高的磚塔,位於海拔93米的位置。但這個位置太高了。與美國東海岸不同,西海岸常有濃霧,隻有在靠近海麵的地方能見度稍高;而燈塔的燈光在海平麵以上一百米左右,常常被迷霧籠罩,從海麵上看不到。因此,燈塔於1877年被移至海拔38米的當前位置。為此,工人們手工挖掘出一條長36米的隧道穿過堅硬的岩石,方便工作人員往返燈塔。
一開始的時候,燈塔都可以通過小徑到達;但到了1940年代,長期的海水侵蝕導致小徑崩塌入海。隨後當局安裝了一條木製人行道,但當它也變得危險後,一座懸索橋於1954年建成。這是美國境內唯一一座隻能通過懸索橋到達的燈塔。
懸索橋在1979年和1991年再次進行了維修;但金屬部件無法承受海浪的腐蝕,逐漸開始生鏽。到了2010年,原懸索橋對外關閉。當局花了一百多萬美元建造了一座新的懸索橋。新橋於2012年建成並對外開放。
自上世紀中後期,該燈塔進行了自動化營運。現在,美國海岸警衛隊在該燈塔維持燈光和霧信號。
該燈塔平時不對外開放。公眾可以在周日和周一的約三個小時的有限時間內訪問該燈塔。
我來過這座燈塔好幾次。最早的一次是在十多年前。
燈塔內部還設有一個小小的展覽室,展示燈塔的曆史。
據介紹,該燈塔發出了西海岸的第一個霧信號,以24磅攻城炮的形式出現。
該燈塔使用菲涅耳透鏡(Fresnel Lens)。該透鏡比早期透鏡更薄,因此可以傳遞更多的光,使得燈塔即使距離相當遠仍可看見。展覽室內有展示菲涅耳透鏡的實物和原理。
我最感興趣的是金門海峽海底3D地形圖。
金門海峽是連接舊金山灣和太平洋的一條狹長海峽,也是從太平洋進入舊金山灣的唯一通道。該海峽長約8公裏,寬1.6公裏至3公裏,最深處有115米。海峽附近有礁石、漩渦,容易發生擱淺沉船意外。
自燈塔建成後,沉船事故減少了很多;即使發生了意外,也更容易被燈塔工作人員發現,得到及時救援。
日落時分從高處望向燈塔和Marin Headlands 西南角。
疫情前,舊金山公車局有一條開往Marin Headlands 的76號公交線路,我曾經坐過幾次。不到一個小時,就可以坐車從舊金山市區來到Marin Headlands(可惜在疫情中,這條線路現在暫停服務)。
該公交線路在上文提到的鷹嶺、Point Bonita 燈塔都有上下車的車站。過了燈塔後,下一個車站就位於Marin Headlands 的訪客中心。
該訪客中心座落在原美國陸軍基地Fort Barry(巴裏堡)的教堂裏。
巴裏堡建於1898年,是一座海岸炮台基地。在巔峰時期,巴裏堡擁有五座海岸炮台、以及一個軍用氣球中隊。冷戰早期,巴裏堡內還有一個地對空導彈(Nike Missile)雷達和控製中心。
1974年,巴裏堡完成其曆史任務,軍事設施被拆除,土地歸還給聯邦政府。稍後,當局把這片土地劃為金門國家保養地(Golden Gate National Recreation Area)。
位於原巴裏堡舊址上的Marin Headlands 訪客中心麵積不大。裏麵有介紹當地印第安原住民Miwork 部落的曆史、近代巴裏堡的曆史,還有關於當地生態係統、以及步行徑的介紹,值得花時間進去看看。
除此以外,在訪客中心以南的山頭上還擺放著一些冷戰早期的美軍裝備、軍事設施等,軍迷網友們應該會對此感興趣。
離開巴裏堡後,公交車的下一站來到了海邊的克隆凱特堡(Fort Cronkite)。這也是76號公交線路在Marin Headlands 的終點站。
克隆凱特堡建於1930年,是一座海岸防禦基地。太平洋戰爭爆發前後,為應付日本對西海岸的危脅,加強舊金山北部的海岸防禦,美國在此修建了以16英寸大炮炮台(Battery Townsley)為核心的海岸防禦陣地,並派士兵24小時輪班值守。士兵們的駐地就是在克隆凱特堡。
冷戰早期,克隆凱特堡成為了美軍地對空導彈(SF-88 Nike Missile)的發射基地,以應對帶核彈的蘇聯遠程轟炸機的威脅。
1974年,與隔壁的巴裏堡一樣,克隆凱特堡也完成了其曆史任務,軍事設施被拆除,土地歸還給聯邦政府。稍後,當局把這片土地劃為金門國家保養地(Golden Gate National Recreation Area)。現在,某些狀況較好的軍營建築改造成為了博物館、廉價旅館,供人們遊玩、住宿。
在克隆凱特堡下車後,我們沿著小徑,走上西北方向的山頭。那裏是海岸炮台Battery Townsley 的所在地。
盡管經曆了幾十年的風風雨雨,這裏的炮台依然保存完好。當然大炮什麽的早就被拆除。隻有在某次展覽的時候,我才在旁邊看到這門16英寸巨炮的原型,還有炮彈模型。我問一名義工解說,這些巨炮從發射到落入目標區域要好幾分鍾時間,如何才能擊中敵艦?解說回答,敵艦會停在某處,讓登陸部隊下船;如果不停船,那就(往敵艦的預計行進路徑上)不停地發炮,總有一發會蒙中的;反正岸炮總比軍艦要厚實、便宜……
從炮台山上回望克隆凱特堡、牛仔競技瀉湖(Rodeo Lagoon)、羅德奧海灘(Rodeo Beach)。
牛仔競技瀉湖,是一個偶爾與大海相連的鹹水湖。該瀉湖長900米,寬250米,最大深度為2米,占地麵積37英畝。
瀉湖的最西端是長幾百米,寬50米的羅德奧海灘;它在大部分時間裏阻擋了瀉湖與大海的聯係。隻有在冬季下雨後,瀉湖的水才會漫過海灘,流入大海。
值得一提的是,羅德奧海灘以西的太平洋上有穩定且給力的大浪,成為劃浪好手們其中一個衝浪勝地。
受地理環境所限,牛仔競技瀉湖的水質不佳。尤其是在夏秋兩季,湖水會發生富營養化現象;大量藻類植物、浮遊生物在湖中滋生,水中含氧量下降,PH值會大於9。
盡管如此,不少動物選擇該瀉湖作為棲息地。它們包括潮水蝦虎魚、多刺杜鵑、水獺、棕色鵜鴣、以及一些候鳥等。
由於水質和野生動物問題,遊客們不被允許在該瀉湖上進行娛樂活動。然而,瀉湖和周邊地區是觀賞野生動物的絕佳場所,尤其是觀鳥和觀看頑皮的水獺。
瀉湖和炮台山一帶有多條步行徑。我去的最多的路線是從76號公交車站出發,前往Hill 88, 再返回。這條路線來回約兩個小時,要上上下下好幾個山坡,海拔落差約900英尺。
1950年代,美國陸軍在Hill 88上設立了一座雷達站。七十年代後,該雷達站被廢棄。現在,山上還留有當年的水泥建築。
Hill 88是附近的製高點。登上山頂,方圓數英裏的景色一覽無餘。
如果不想從Hill 88 折返,也可以繼續向前走,通過Miwork步道向南走,來到瀉湖北岸,再沿著公路向西走回公交車站。這條路線全程約三個小時。
而最具有挑戰性的步道,是從克隆凱特堡走向北邊的田納西海灘(Tennessee Beach)、或者是田納西穀地(Tennessee Valley)。這條線路要上上下下幾個山坡,部分地方的坡度還比較大。
這條路線我走過一次,全程超過四個小時。沿途鳥語花香,看到野花、野草、海灘、馬場、山穀,還偶遇上一隻土撥鼠在鑽洞;盡享大自然之美,和在野外行走的樂趣。
圖為文中鷹嶺、燈塔、炮台山等的位置。
Marin Headlands 真是舊金山市民的後花園和氧吧。
後記:搬來洛杉磯後,我沒有發現南加州有與Marin Headlands 相類似的地方(僅從交通便利、景色宜人、徒步旅行這三方麵來比較)。也許Palos Verdes 有點接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