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網絡上找到了1996年TVB的極地探索節目“北極追蹤”。該節目由帥哥羅嘉良、黃智賢主持,可以說是我的童年回憶。裏麵的冰海探險、到達北極點、格陵蘭冰山等情節深深地印入了我的腦海中,讓我自小就對北極念念不忘。
首先,播放一下這個節目的主題曲“極地無限”,由黎明主唱。這首歌在網上很難找到,有網友據說已經找了二十年。
歌詞如下
茫茫雪野冰天不散 , 遙遙百裏多少驚歎 , 文明遠去就像勇闖極地無限
前行縱有風雪阻隔, 沿途有你不管多冷, 寒流掠過像夢裡又像夜裡天藍
不艱難, 總會攀過這冰山, 不會感到我孤單; 忘掉時間, 心裡的暖火從未怕難
我找到的“北極追蹤”的視頻都在B站,共四集。視頻的質量還行,也有中文字幕,就是在音頻上把粵語原聲和普通話解說混在一起,建議觀看的時候把音量調低、甚至靜音。
這一篇先講前兩集,下一篇再講後兩集
第一集(B站上的P3)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ux411b7Sx?p=3?
經過近一年的籌備,TVB的極地探索節目“北極追蹤”攝製組終於在1996年三月正式從香港出發,前往北極。該團隊由主持人羅嘉良、黃智賢帶隊,隨團人員除了TVB攝影師、後勤保障人員外,還有曾到達過北極的香港極地探險家李樂詩女士、以及武漢測繪科技大學鄂棟臣教授等專業人員。
TVB團隊從香港出發,經加拿大埃德蒙頓轉機,再乘坐民航飛機到達加拿大北部的雷索盧特(Resolute),正式進入北極圈(約北緯66.5度)以內。
雷索盧特位於北緯七十四度,約有兩百名居民(絕大部份為因紐特人),是加拿大康沃利斯島上的最大居民點。
當地也是很多北極探險隊所鍾愛的前進基地。加拿大當局在當地儲存了大批北極探險裝備,小至睡袋、單人用雪橇;大至雪地摩托、雪車、雪地拖車等重型裝備,可供探險者們租用。當地還有可在跑道及冰麵起降的雪地飛機可供租用,TVB團隊就租用了兩架這樣的飛機,前往格陵蘭和北極點。
TVB團隊在雷索盧特的旅店裏住了幾天。室內的溫度是攝氏二十度;室外的溫度是攝氏零下四十度,他們需要穿上六件衣服和四件褲子,共十幾公斤重的衣物,用來保暖。
在當地期間,TVB團隊遇上了從瑞士飛過來的北極探險隊;他們帶來了在瑞士養大的阿拉斯加雪橇犬,準備駕馭狗拉雪橇前往地磁北極(地磁北極的位置每天都不同,1996年時的位置大概是在康沃利斯島西北方向數百公裏外的冰海上,北緯79度左右)
下圖為地磁北極的位置變化
但直到TVB 團隊離開雷索盧特,瑞士的北極探險隊仍為動身。後來才知道,他們從瑞士帶來的雪橇犬無法適應當地的環境,在白茫茫一片的冰海上難以辨別方向,導致他們隻能在當地租用十幾輛雪地摩托來替代狗拉雪橇的工作。
TVB團隊在雷索盧特時,曾與當地的因紐特人有過接觸和交流。據資料顯示,因紐特人在一萬年前從亞洲經白令海峽來到北美,後來因為不敵印第安人隻能留在北極地區漁獵。印第安人把他們稱為“愛斯基摩人”,意思是“吃生肉的人”,帶有貶義;他們自稱是因紐特人,即因紐特語中“人”的意思。
幾千年來,因紐特人一直在北極生活,他們住在冰屋裏,日常則在冰海上捕獵海豹、極地狐等中小型動物。外界對因紐特人的詳細記錄始於十九世紀,熱情好客的因紐特人在十九、二十世紀幫助了很多極地探險家適應北極的生存生活方式。
二十世紀下半葉,加拿大政府幫助因紐特人建造木屋、學校、超市、郵局等現代化設施;很多因紐特人也不再堅持祖先的傳統。現在大部分加拿大因紐特人都居住在政府幾十年前建成的木屋裏,每個月隻需付很低的租金。這些木屋也相當堅固、耐用、舒適,隻是在冬天下大雪時要留意大雪會不會把窗戶、房門堵上,或者把屋頂壓塌。
TVB主持人還與當地幾位仍在堅持傳統的因紐特獵人一起乘坐雪橇前往冰海狩獵海豹。
在北極冰海中,狩獵海豹是一件相當危險的事情。海豹一般會在冰層較薄的海中活動,這樣它們可以隨時透過冰縫或者撞開薄冰進行呼吸。
針對這一特點,因紐特獵人會在冰層較薄的冰海中尋找海豹呼吸的洞口,一旦發現海豹浮出水麵呼吸,則用帶鉤的槍把海豹獵殺。但這樣也會增加冰層斷裂,獵人跌入海中的風險。
在第一天的活動中,TVB攝製組捕捉到因紐特獵人在冰海中發現一個疑似海豹用來呼吸的洞口。他們趴在冰層上等了十五分鍾,沒有任何發現。在趕往下一個海豹活動區域的過程中,他們發現了北極熊的腳印。
據因紐特獵人們判斷,這些腳印應該出現在當天上午。那頭北極熊的身長大約有三米。
由於全球暖化和北極海域的汙染,導致北極熊賴以生存的環境遭到嚴重破壞,現存的北極熊已經麵臨絕種的危機。北極熊主要以海豹、北極狐為主食,但在饑餓時也會攻擊人類。現在全球北極熊的數量估計不超過三萬頭。
盡管獵人表示追蹤北極熊會有危險,TVB攝製組仍希望能拍攝到北極熊。因此獵人們槍膛上彈,帶領TVB團隊在冰海中尋找北極熊;一旦發現北極熊危脅人類,則會實彈射殺(這麽做似乎毫無道理。人類主動前往北極熊的地盤去尋找對方,還要隨時準備射殺對方?)
找了半天,沒看到北極熊的身影,隻看到疑似被北極熊獵到的海豹的血跡。順著血跡,大家來到一處冰洞中;獵人們爬入冰洞中,沒有任何發現。稍後,大家在幾百米外看到一頭北極熊的屍體,估計它早已被其他獵人射殺。
幾天後,TVB團隊乘坐早前提過的雪地飛機,離開雷索盧特,飛往格陵蘭的伊塔村。伊塔村位於北緯77度的格陵蘭西北海岸,附近海麵上三四月份時海冰的厚度超過三米,完全可以承受雪地飛機起降。TVB團隊的飛機遂在冰海上降落。
下圖為雷索盧特(左下角)和伊塔村(紅點處)的位置。
伊塔村的居民自稱為“格陵蘭人”,他們是一千多年前從加拿大遷移到此的因紐特人的後代。他們和在加拿大的同胞的生活方式稍有不同,相同之處是一樣熱情好客。
一年之中大概會有兩百名外來者造訪伊塔村。TVB團隊則是1996年第一批造訪伊塔村的北極探險隊。當他們的飛機在冰海中停穩後,隻有六百名居民的伊塔村(TVB節目中稱為1600名居民,疑為口誤),幾乎全體出動,扶老攜幼出來迎接(圍觀)TVB 團隊。
伊塔村居民平時主要以狩獵為生。TVB攝製組拍到居民們把獵到的海豹放在高棚之上,主要是為了防止雪狗或者夜間出沒的北極熊偷吃。獵人們也以自己擺在高棚上的獵物為榮,獵物越多則越受人尊敬。
第二集(B站上的P4)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ux411b7Sx?p=4?
獵人們打到的海豹有多種用途。內髒會拿去喂狗;較瘦的肉留給自己吃;海豹皮剝下來給自己穿、或者拿到市場上去賣;較肥的脂肪則留在高棚上,讓裏麵的脂肪油流出來,收集起來充當外出打獵時的燃料。好客的獵人們還會在家裏掛著一頭獵物,以便隨時招待上門來的客人。
接下來的十幾天裏,TVB主持人和攝製組將跟隨當地的因紐特獵人出去冰海狩獵;而武漢測繪科技大學鄂棟臣教授則會留在當地進行科學研究。
鄂棟臣教授(1939-2019),曾五次赴南極科考,四次赴北極,被譽為“中國極地測繪之父”。
1986年起,鄂教授任武漢測繪科技大學(後並入武漢大學)黨委副書記、兼任中國南極測繪研究中心主任;是全國唯一一名同時參加過中國南極考察隊建立長城站(1985年)、中山站(1988年),以及北極黃河站(2003年)的科考人員。
在與獵人前往冰海打獵之前,TVB團隊作了大量準備工作。
其一,在伊塔村的超市采購罐頭食物。
伊塔村內隻有一家大型超市,每年隻會進貨一次:即是在夏季為期一兩個月的冰海解封期間,通過破冰船海運入貨。如果某些貨賣完了,顧客們可能要等上好幾個月才能買到新貨。
村內還有兩間小賣部。除了賣禦寒衣物以外,還有賣獵槍、子彈。但這些普通子彈隻能打海豹,它們無法打穿北極熊的皮毛。(能打北極熊的子彈估計要另外申請)
其二,則是學習如何迅速在冰海上搭建帳篷。
在訓練中,TVB隊員們用了三個小時才搭起帳篷。在野外攝氏零下四十度的冰海中,隊員們還要墊上一張充氣的毯子,再把身子鑽進幾層的睡袋中,才能在睡覺時得到充分的保暖,不至於凍僵。(在極地氣溫下,如果沒有衣物保暖,人類皮膚隻能在野外暴露三十秒,再長就會凍傷凍死)。
到了出發的那一天,TVB團隊把一噸的物資運到了海邊的出發地;因紐特獵人們覺得驚奇,說此前從未見過這麽龐大的隊伍和物資。因此他們給TVB團隊配置了十幾輛雪橇車和超過150頭用來拉車的雪狗。每輛雪橇車上隻能坐一個人,在團隊的一頭一尾各有一名攝影師來拍攝全程。
冰海狩獵是一件相當危險的事情。不時出現的冰裂、冰縫會導致獵人墜入海中、甚至死亡。因此,每次出冰海前,獵人們的家人都會在出發地與獵人們送別,場麵雖然溫馨,但家人們的臉上都帶著憂慮的神色。
冰海狩獵開始。狗拉雪橇車以每小時十公裏的速度前進。過了一個半小時後,隊伍才停下來休息。雪狗要休息,人們也下車活動一下身體,獵人們順便整理一下連接雪狗與雪橇的繩索,讓它們不要亂成一團。
又走了一個多小時,天氣忽然變差,氣溫從攝氏零下三十三度降到零下四十度;四周霧氣彌漫、白茫茫一片;能見度隻有幾米,幾乎見不到陽光,分辯不清楚方向。這正是當地因紐特獵人所說的天氣“白化”現象。
人們紛紛下車,半蹲在雪橇車旁,吃高熱量的食物來保持體溫;當地獵人則撬起附近的冰,用高壓鍋煮熟成熱水,讓大家趕緊喝下取暖;雪狗在風雪下也縮成一團,趴在地上休息。
過了大半個小時,趁著風雪減緩的機會,大家抓緊時間再次趕路。當天共走了五十公裏,來到了預定地點,支起帳篷宿營。不一會兒,暴風雪又來了,時速五十公裏的風雪讓人們在戶外幾乎無處躲藏,大家都進入帳篷內,生起暖爐等取暖用具來取暖。
一夜過後,暴風雪終於停止;陽光普照,氣溫回升至攝氏零下三十度。因紐特獵人通過雲層的變化來判斷,這場暴風雪後,至少有兩到三天的好天氣。
TVB隊員們起床後,第一件事情是在冰海上跑步,增強體溫。因為外麵穿的衣服隻能減緩人體失溫的狀況,隻有運動才能保持體溫。
盡管經曆了一夜的風雪,縮成一團的雪犬依然像沒事一樣,起來繼續上路拉雪橇。這種雪犬非常吃苦耐勞,能在攝氏零下六十度的環境下生存,也能在兩天不吃東西的情況下工作長達十六個小時。
十幾輛雪橇上的物資裝配完畢,大家重新上路出發。趁著好天氣,TVB團隊拿出了太陽能電池板,希望能多充一些電,讓攝影機能有充足的電來運作。
每輛雪橇車由十二隻雪犬排成扇形狀向前拉動。由於海岸邊的冰麵較為平滑,所以一般在那裏前行,阻力也較小。坐在雪橇車上的人不時要下車跟著車跑、以這種運動方式來保持體溫,否則就會失溫。
然而,海岸邊的冰麵雖然較為平滑,但厚度也較薄;意外終於發生了,一名TVB 隊員所乘坐的雪橇車一時不察,連人帶車掉進了海裏麵。周圍的人趕緊把她拉上岸,衣服都濕透了,要立即換衣服。
在北極,掉進冰海裏的人如果三分鍾之內回不到水麵上,則會失溫而死。
為免再發生意外,大家決定避開海岸,改走離岸較遠的冰海。
那裏雖然冰層較厚,但冰麵並不平滑,很容易會遇上“惡冰”。
所謂“惡冰”,即是在冰海裏由於潮水漲退,使得冰麵凸凹不平,形成一堆堆類似於亂石堆的冰麵,有時這些“惡冰”會高達三米。行駛在“惡冰”上,不僅雪狗會更容易碰到堅冰而被劃傷,坐在雪橇車上的乘客也因為冰麵顛簸不平,而隨著可能被拋下車,再撞上冰塊而受傷。因此很多乘客情願下車在冰海上步行,也不願坐著雪橇車在“惡冰”上行駛。
又走了一個多小時,因紐特獵人發現前方有冰裂;再登上由“惡冰”壘成的冰台仔細觀察,看到前方冰裂的情況相當嚴重,雪橇車無法通行。大家決定繞路前行,走陸路的雪地來完成當天的行程。
結果上了岸才發現,陸地上的情況並不比冰海要好。雪橇車隊伍首先要爬上三米高的雪坡。人們全部下車,前拉後推,協助雪犬們一起把雪橇車和物資拉到雪坡上。過了這道坎兒不久,又遇上了一處六米高的雪坡。因紐特獵人把兩組狗隊(共24隻雪犬)集合在一起,在人們的協助下才能拉得動一輛雪橇車及其物資。等所有的人、車過了坡,雪犬和人們都已經精疲力盡了。然而,當因紐特獵人在坡頂向海上眺望時,發現冰海上有一條大的冰裂,隊伍依然無法通行。此時太陽很快就要日落下山;由於山坡上容易發生雪崩,因此隊伍也不可能在他們此時所處的雪坡上宿營過夜。究竟怎樣才能渡過難關呢?
下一篇中,TVB團隊在結束了冰海狩獵後,將乘坐飛機向北極點發起衝刺;他們也會向我們介紹一百多年前北極探險者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