灣區金頭腦

徐誌摩的思路,徐霞客的文筆。天馬行空,喜歡寫作。閱讀曆史、地理等知識,追尋探險背後的故事。曾上電視參加益智類競賽節目-金頭腦,並奪得月優勝。這就是我,一個愛好廣泛的小夥子。
個人資料
正文

黑海風雲錄 - 貿易與殺戮

(2021-04-10 23:17:20) 下一個

2018年,考古學家在黑海海底發現一條據信是2400年前的古希臘沉船。這條沉船全長23米,桅杆、船舵、劃船台都保存完好,被認為是世界最古老的完整沉船。

這一發現在讓考古學界振奮之餘,也以實物再次展現了古代黑海的貿易盛況。

黑海是歐洲和亞洲之間的一個大型陸間海,四周基本封閉,僅有一條土耳其海峽與地中海相連。在古代,它北接物產豐富的東歐大平原,南連地中海的文明中心,很適合進行貿易活動。

早在公元前六世紀,希臘人就已經在黑海北岸建立殖民城市。他們會把當地出產的糧食、魚幹等用船運往希臘本土,再從母國進口生產工具、書籍、藝術品等等。

到了一百年後的希臘黃金時代,希臘人控製了黑海的唯一進出通道-土耳其海峽,並在黑海四周的沿海地區建立了大量的殖民城市。黑海貿易也進入了興盛階段。

從黑海北岸出發的船隻,需要航行一千公裏才能到達希臘本土。當時的航海技術較為落後,船隻必須沿著海岸線航行,否則很可能會在茫茫大海中迷失方向。到了晴朗的晚上,船員們會依靠看星星來辯認方向。

黑海的第一個貿易盛世持續了四百年,直到羅馬人控製了地中海東部。在羅馬帝國時期,貿易中心轉到地中海沿岸的埃及和敘利亞。黑海北岸的希臘化城市逐漸衰落。

到了公元七世紀,阿拉伯帝國崛起,攻陷了埃及和敘利亞;繼承羅馬帝國東半部領土的拜占庭帝國被迫重建黑海貿易線。

當時的貿易大宗商品除了此前已經提到的糧食外,還有絲綢之路上的商品。這條絲綢之路上的北線,從黑海北岸出發,經南俄草原、中亞地區、西域綠州、到達東方的中原腹地。東西方的大宗商品通過這條線路發散到不同地方,沿途的國家也可憑此來獲得稅收。

此後的幾百年,控製歐亞大草原的各種突厥係、欽察係政權,和各蒙古汗國均允許歐洲商人在黑海北岸設立貿易點,用船把商品運往歐洲各地。黑海也迎來了第二波貿易高潮。

十四世紀後,歐洲爆發黑色病,其源頭據說是來自黑海沿岸。黑海貿易開始衰退。

十五世紀,信奉伊斯蘭教的奧斯曼土耳其人攻滅了拜占庭帝國,並控製了土耳其海峽和黑海沿岸大部分地區;此後幾十年,信奉基督教的歐洲商人逐漸撤出黑海。

十六世紀初,西歐人發現了新航路。東西方的貿易路線從傳統的絲綢之路轉向海洋,黑海的貿易一蹶不振。

盡管黑海上的傳統貿易已經式微,但居然有一種貿易逆市上揚 - 這就是奴隸貿易。

在黑海北岸,受到土耳其人支持的克裏米亞汗國,每年都派出騎兵深入俄羅斯和烏克蘭腹地,掠奪人口作為奴隸,把他們經過黑海賣給土耳其。其中漂亮的女孩在改宗伊斯蘭教後會送入土耳其蘇丹的後宮,為其繁衍後代;強壯的男孩則在改宗後被作為戰士來培養,長大後充當近衛軍,為土耳其帝國衝鋒陷陣;其餘人等則被淪為最低等的奴工。近三百年將,有兩百多萬斯拉夫人慘遭掠奪,被賣到土耳其和其他中東國家。

深受其害的俄羅斯忍無可忍,多次派兵攻擊克裏米亞汗國以保護境內人民免遭掠奪;然而對方自恃有土耳其帝國撐腰,依然我行我素。直到彼得大帝改革成功後,俄國才有實力去和土耳其爭奪黑海,阻止奴隸貿易。

十八世紀中期,俄國在黑海建立海軍艦隊。經過苦戰後,俄國終於控製了大部分的黑海海域並滅掉了克裏米亞汗國,終結了黑海奴隸貿易。

此後,俄土大戰的性質就發生了改變,從阻止奴隸貿易的正義戰爭轉變為大國間的爭霸戰爭。隨著俄國勢力即將衝破土耳其海峽,從黑海走向地中海之際,擔心自身利益受損的英國和法國終於出手了。

1853年,英、法、土三國對俄羅斯宣戰,克裏米亞戰爭爆發。強大的英法艦隊終於開進了黑海。在這場戰爭中,雙方共動員兩百萬大軍和無數軍艦在黑海及沿岸作戰,是黑海曆史上規模最大的一場戰爭。

俄國的黑海艦隊在此戰中釆取避戰的策略,英法艦隊輕易控製黑海海域,並在克裏米亞半島附近掩護陸軍登陸,開始圍攻俄國要塞塞瓦斯托波爾(Sevastopol)

然而英法海軍最大的敵人不是俄軍,而是大自然的風暴。1854年冬季,一場十一級風暴突然橫掃黑海中的英法艦隊,導致三十多艘軍艦沉滅,成千上萬的官兵葬身大海。這次災難也催生了現代天氣預報的誕生。

海上如此,陸上的環境也同樣艱難,每天雙方都有大批士兵戰死、病死。著名的南丁格爾也來到克裏米亞做護士、照顧傷員,戰後她創辦了護士學校,後來也間接催生了紅十字會的建立。

克裏米亞戰爭共打了三年,造成雙方共超過四十萬人死亡,結果俄國戰敗,被迫解散黑海艦隊,拆除沿岸要塞。但英法除了教訓了俄國一頓外,似乎也沒有什麽收益,可謂兩敗俱傷。

戰後二十年,俄國實行解放農奴的改革;其後趁著法國在普法戰爭慘敗的機會,重建黑海艦隊,再次打敗了土耳其。後在歐洲列強調停下,俄國也不想把事情鬧大,土耳其才保住了重要的土耳其海峽和主要領土。

到了二十世紀初,歐洲列強分為英法俄的協約國陣營和德奧意的同盟國陣營,雙方都想拉攏土耳其。土耳其傳統上親英法,但懼怕俄國,因此兩頭下注,暫時宣布中立。

樹欲靜而風不止。很快一戰在兩大陣營之間爆發,在一係列戲劇性事件的影響下,原本想保持中立的土耳其也被拖下水,黑海再次淪為殺戮戰場。

此事和兩艘軍艦有關。一戰前,英國答應向土耳其出售兩艘戰艦,但在戰爭爆發後卻食言;此時,德國正好有兩艘戰艦在地中海被英軍追殺,被迫逃到土耳其避難。德國正好順水推舟把軍艦半賣半送給土耳其,土耳其也接受了,但軍艦仍由德國人操控。結果這些德國人也不老實,開著這兩艘軍艦去炮轟俄國港口搞個大新聞,導致俄國向土耳其宣戰,成功地把土耳其拖下水。

一戰前,俄國的大部分對外貿易主要依靠黑海的港口。土耳其一參戰,把俄國接收英法軍援的主要通道給堵死了(其他通道要麽被德國封鎖,要麽太偏僻沒什麽流量)。一年後,英法軍隊試圖奪取土耳其海峽以打通通道,結果慘敗,俄國的處境更加艱難,終於在1917年沙皇被革命推翻,退出一戰;土耳其帝國更慘,一戰失敗後被協約國勒令解體,在丟掉大部分領土後另建新的世俗政府。

二十年代的黑海地區也是風雲變幻。舊的勢力退場,新興勢力登場。1920年,白軍在俄國內戰中失敗,被迫將十幾萬白軍支持者及難民通過黑海撤退到希臘,其後再轉往法國;1922年,凱末爾率領新興的土耳其共和國擊敗希臘,重奪土耳其海峽控製權。凱末爾決定和俄國內戰後建立的蘇聯修好關係。

1936年,土耳其、蘇聯和各海軍強國簽訂了蒙特勒公約,規定各國海軍在平時和戰時進出土耳其海峽的規模、權利、及程序,有利於維持黑海內國家的利益。該條約至今仍然有效。

1941年,德國入侵蘇聯,黑海北岸重燃戰火。數萬蘇聯紅海軍官兵上岸作戰,在黑海沿岸港口的保衛戰中大放異彩,並留下了德國陸軍天不怕地不怕,就怕紅海軍上岸的傳說。一年後,蘇聯在撤出克裏米亞時遇上德機轟炸,船隻被炸沉,成千上萬的蘇聯軍民葬身黑海。風水輪流轉,1944年輪到德軍撤退,船隻被蘇軍飛機和潛艇攻擊,造成德軍損失慘重。

二戰結束後,黑海又恢複了往日的平靜,沿岸很多地方都成了度假勝地。位於黑海東岸的索契還舉辦了冬奧會和世界杯等賽事。

但是,2014年克裏米亞危機爆發及隨後的俄烏衝突,再加上北約對當地的介入,都讓黑海地區的和平前景蒙上了陰影。甚至有傳聞說俄羅斯會在近期與烏克蘭爆發大戰。

 

資料來源:https://www.bbc.com/news/world-europe-45951132?

 

https://en.wikipedia.org/wiki/Black_Sea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我思我愛我在 回複 悄悄話 謝謝分享!學習了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