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彼利埃,座落於法國南部的地中海沿岸。它沒有大城市的喧囂與繁華,倒有小城市的寧靜和安詳。
幾年前的夏天,我們終於有機會來到這座城市,主要是和住在西歐的多年未見的小學同學敘舊,同時也順便在附近遊玩。
我們先去參觀市中心西北麵的蒙彼利埃植物園Jardin des plantes de Montpellier。這裏是法國曆史最悠久的植物園,建於1593年。值得一提的是,植物園建成時,曾作為法國最古老的大學-蒙彼利埃大學植物係學生的研究專用。
植物園裏有很多漂亮的植物。不過我對這些略顯滄桑的拱門和石牆更感興趣。
十六世紀宗教改革後,歐洲出現了大量獨立於羅馬天主教庭的新教會。這些新教徒被法國人稱為胡格諾派。從1562年開始,法國的天主教派和胡格諾派互相攻擊,斷斷續續地打了三十多年的慘烈的宗教戰爭,直至1598年的南特敕令劃分了胡格諾派的勢力範圍。
根據敕令,天主教為法國國教;占人口總數僅8%的胡格諾派則在蒙彼利埃等多座城市擁有自治權,可以在城內擁有自衛軍和城堡。
1622年,法蘭西王室和蒙彼利埃的胡格諾派談判,要求對方放棄自衛軍和城堡;談判沒有成功。隨即爆發了為期兩個月的圍城戰,王軍獲勝。為了加強對城市的控製,法國國王修建了蒙彼利埃軍事城堡(下圖)
此後,當局還重建了蒙彼利埃的天主教座堂。
在太陽王路易十四執政期間,連接法國地中海沿岸和大西洋沿岸的米迪運河(Canal du Midi)開通。此後,他為鞏固王權,又廢除了南特敕令,使法國的胡格諾派紛紛逃亡,天主教徒則歡欣鼓舞。為了慶祝以上大事,當局在蒙彼利埃的西部修建了一座名為“佩魯門”的凱旋門 (Arc de Triomphe)。
佩魯門後的廣場上豎立著路易十四的騎馬雕像。再後麵則是十八世紀建成的水道局。
稍後,我們穿過佩魯門向東步行來到了老城區。這一帶街道狹窄,建築物的布局還大體保留著十八世紀的風格。
老城區建築物被統一塗上很有曆史質感的米黃色;外牆上還有一些壁畫和塗鴉;偶爾還看到綠色的爬藤類植物在牆上生長。沿街還看到一些有特色的小商鋪和小吃店開在小巷兩旁。我很喜歡這種風格。
狹窄的街道上人來人往,偶爾也會有一些小貨車和摩托車穿行在老城區的大街小巷裏。
蒙彼利埃是南法的大學城,街上的行人以年輕人居多,充滿朝氣有活力。
我們走得累了,就在這座名為Place de la Canourgue的城市公園的長椅上休息一下。公園內還有一座矗立著獨角獸雕像的噴泉。
穿過了密密麻麻的老城區建築,前方豁然開朗。這是以十八世紀的喜劇院命名的喜劇廣場(Place de la Comedie)。
廣場中央是三女神噴泉。廣場旁有很多餐廳、咖啡館,人流很多,充滿了煙火氣息。雖然人流很多,但是這裏不像巴黎或馬賽等大城市那麽混亂,不用擔心小偷或者毛賊的光顧。
蒙彼利埃的大部分時間都是陽光燦爛,有“陽光之城”的美譽。到了下午,人們喜歡來到這座以法國總統戴高樂命名的城市公園裏(Esplanade Charles-de-Gaulle), 在林蔭大道下漫步,在噴水池、雕像旁閑聊,在長椅上休息,又或者去旁邊的小吃店品嚐美食。
走了大半天,我們也走累了,逐坐了幾站當地的有軌電車。電車車身塗上花花草草或者大海的顏色,車廂裏還挺幹淨整潔的。
稍後,我們在附近的路邊餐廳坐下吃飯。我們邊吃邊聊。食物很豐盛,有雞翅、麵包、熏肉等等。
第二天早上,我們和朋友在討論當天的行程。朋友在地圖上看到了海岸線,決定坐火車去海邊小鎮塞特Sete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經過二十分鍾的火車之旅,我們很快就來到了塞特。
塞特原本隻是一座小漁村。自1681年法國連通地中海和大西洋的米迪運河開通後,塞特逐漸成為法國地中海沿岸的重要港口,還數次擊退了英國軍隊的攻擊。當地現在以美食、陽光和休閑的氛圍著稱。
這裏的遊艇可真多,密密麻麻。
我們來的時候,城裏很安靜,少有喧鬧的遊客。陽光下的地中海是翡翠綠色的。
由於沒有在旅遊攻略上看到塞特,讓我們差點錯過了這座美麗的城市。我笑稱這裏是被法國人“藏起來”的美麗小城。
稍後我們還挑著當地人最多的地方試了豪華的海鮮大拚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