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301總醫院 三名不同凡響的女英雄 ★ 再談 解放軍總醫院】

(2017-06-15 12:53:44) 下一個

 

中國成立前,1948年,她代表解放區參加了在匈牙利首都布達佩斯舉行的第二屆國際婦女代表大會;

她出席了中國婦女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

新中國成立時,她登上天安門城樓參加了開國大典。

新中國成立後,她出席了1950年全國戰鬥英雄代表會議;

她參加了第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中國共產黨第十一屆全國代表大會。

電影《白衣戰士》就是以她為原型創作的。

她就是被毛澤東主席譽為“中國的南丁格爾”——李藍丁。


李蘭丁(1923—2007),又名李藍丁,原名:李一冰,女。浙江海寧人。

1923年10月23日出生於浙江省海寧縣郭店鎮。從小隨父母生活在上海,就讀於上海私立同德高級助產學校,1941年12月畢業後參加了新四軍,1942年3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曆任新四軍第6師衛生訓練隊一班副班長兼教員,新四軍第六師十八旅看護班長、軍醫、營衛生所所長,新四軍一師十八旅兼蘇中軍區第一軍分區衛生部醫務所所長、流動醫院長兼急救所所長;團休養所醫務員室長、淮北軍區兼華中第九縱隊衛生部休養所所長華東第二縱隊團衛生隊隊長。

蘇中軍區後方醫院醫療隊隊長、華東野戰軍第三野戰醫院醫療隊隊長、華東軍區人民醫學院附屬醫院護理部副主任。參加了車橋戰鬥和漣水、萊蕪、孟良崮等戰役。

1944年在淮北汪洋湖轉移傷員,船漏下沉,帶頭跳入水中推船救出傷員。

1945年高郵戰鬥後,率領百餘名傷病員在綠蕩湖一帶被日軍包圍。

她把傷病員和醫務人員分散隱蔽在蘆葦叢中,每天搖著小船去聯係治療。

1945年初,新四軍第十八旅在三垛公路打了個漂亮的伏擊戰,一舉殲滅了二個偽軍團和一部分日軍。旅醫療所一百多名傷員突圍沒有成功,被迫撤退到綠蕩湖上,時任醫療所所長的李蘭丁,與敵人展開了一場英勇的鬥爭。綠蕩湖中,荒涼無際、不見人煙,大家的吃、住都成問題。李蘭丁設法把輕傷員和大部分的工作人員化裝成老百姓,分散到附近農村去,剩下的五、六十個重傷員,都分散在綠蕩湖的漁船上,一麵治傷,一麵在水上與敵鬥爭。由於敵人的欺騙性宣傳,湖上的群眾對醫療隊不是十分了解,存在疑慮思想。李蘭丁見一位老太太咳嗽病重,熱心地義務為她治好了病,老太太一家很感激,李蘭丁趁機給他們宣傳新四軍的政策,漸漸地得到了當地老百姓的理解和支持,很快,李蘭丁組織把傷員分散安排到漁民的船上,有了廣大群眾的保護,盡管敵人四處搜查,終是無功而返。每天,李蘭丁帶著醫務人員,劃著小船,到各個漁民家去給傷員治療,同時還給老百姓治病,幫他們修船、捕魚,老百姓對醫療隊也同親人一般。後來,敵人封鎖了湖岸,斷絕了與村子的聯係,更艱苦的生活開始,沒有糧食,他們以魚蝦充饑;沒有油鹽和燒柴,他們隻好生吃。李蘭丁每天為大家的吃飯而奔忙,她自己卻常常餓得幾乎昏了過去。在這種極端艱苦的條件下,李蘭丁多次化裝上岸,尋訪部隊,後在地方黨的幫助下,醫療隊終於同部隊勝利會合。 

同年出席蘇中軍區英模代表大會,被評為三等模範醫務工作者。

Image result for 李藍丁

1946年部隊撤離淮北解放區時,與其他醫務人員一起,把五百餘名傷病員安全轉移到魯南地區。

1947年在孟良崮戰役中,率醫療隊四晝夜轉移傷病員四千餘名。

1948年出席第二次世界婦女代表大會。

朝鮮戰爭 誌願軍時的  李蘭丁

解放戰爭的硝煙還未散盡,“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號角又響徹全國。

正在北京參加全國戰鬥英雄代表會議的李藍丁,開完會回到部隊不久,

她毅然決定參加中國人民誌願軍。同年11月18日,以李藍丁為隊長的上海軍醫大學誌願手術隊,

緊緊跟隨部隊跨過鴨綠江,來到了戰火紛飛的朝鮮戰場。

。。。。。

李藍丁,1924年出生於浙江海寧,1941年12月參加新四軍,1942年3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曾任華東野戰軍衛生部第二野戰醫院醫療隊長,總參管理局第三門診部主任,

解放軍總醫院臨床二部 (大外科)副主任、醫務部顧問,1983年6月離職休養。

 李藍丁1950年9月榮獲華東一級人民英雄獎章,出席了1950年全國戰鬥英雄代表會議。

在戰爭時期,先後榮立大功2次、小功3次,6次獲嘉獎。

1955年被授予少校軍銜,1957年榮獲三級獨立自由勳章和三級解放勳章。

?1988年7月榮獲中國人民解放軍獨立功勳榮譽章。

2007年12月24日在解放軍總醫院逝世,享年83歲。

李藍丁的丈夫苑化冰是開國大校,曾任總後勤部裝備部部長,

1973年7月在北京逝世,享年55歲。

 

Image result for 李藍丁

李先士 (李蘭丁之侄)拿著一張有周恩來總理簽名的周總理和鄧穎超的合影動情地對記者說:
“1950年,抗美援朝開始後,姑媽先後帶領兩批醫療隊奔赴前線。第二次出國時,
她在火車上,突然接到中央衛生部的電報,叫她回來匯報情況。
“這年中秋節(1951年9月15日),周總理和鄧穎超把姑媽接到他們家裏過節。
吃飯的時候,周總理邊吃邊問姑媽:‘前方的情況怎麽樣?醫療隊有多少人?
位置設在哪裏?傷員多不多?’姑媽都一一作了回答。這時,周總理又征求姑媽的意見,
問她醫療隊放在哪裏最合適?姑媽說:‘一般都放在軍裏,或者放在炮兵陣地上。’
總理又問:‘有多少老同誌呢?’姑媽說:‘百分之三十左右。’
最後,總理又問有什麽困難。從問話中,姑媽深感周總理對情況很熟悉,對援朝部隊十分關心。

“姑媽臨走時,周總理和鄧穎超把這張照片送給了她留作紀念。姑媽一直把它珍藏著……”

 

毛主席說:“你是中國的‘南丁格爾’!”

李先士說:“讓姑媽最難忘的一件事,

就是她與蔡暢、丁玲等赴匈牙利參加第二屆國際婦女代表大會之前,

在西柏坡見到了毛主席。”

那是1948年春天,李藍丁突然接到上級通知,讓她火速趕往河北省平山縣西柏坡黨中央駐地,

在那裏會合其他同誌赴東歐參加第二屆國際婦女代表大會。

李藍丁於7月14日來到了西柏坡,接待她的人是鄧穎超。

鄧穎超見李藍丁一身灰土,就親切地幫她拍拍土,又抻抻她的衣襟,微笑著說:

“走,我帶你去見毛主席!”

李藍丁又興奮又緊張,跟著鄧穎超來到一個農家小院。一進院子,鄧穎超就喊道:

“主席,華東的婦女代表來了。你見見她吧。” “好咧!”毛澤東應聲而出,三兩步走下台階,

微笑著向李藍丁伸出手。李藍丁一時愣在那裏,直到鄧穎超推推她說:

“主席在跟你握手呢!”李藍丁才如夢方醒地伸出了雙手。

隨後,毛主席與李藍丁一起走進農舍。房間裏還有一位外國人,那是一位蘇聯客人。

“坐啊!”毛主席微笑著問:“你叫什麽名字?幹什麽工作?”

“她叫李藍丁,醫療隊長,是一位‘白衣天使’。” 鄧穎超代為回答。

“噢,那就巧嘍。國外有一個 ‘南丁’,你又叫 ‘藍丁’,你是中國的‘南丁格爾’嘍!”毛主席打趣地說。

他的話一下子逗得李藍丁笑了起來,也趕走了她的緊張心情。隨後,毛主席和李藍丁交談了起來。

“哪一年參加部隊啊?” “1941年。” “怎麽參加革命的?” “逃出來的,是從上海逃出來的。” “噢,逃出來的?”

毛主席感興趣地追問。 “對,1941年底,我從家鄉跑到了上海。父親也追到上海,並且抓住了我。

大街上人多,押著我不好看,於是他雇了兩輛黃包車。他在前,我在後,上海的路我比他熟,

於是我很快擺脫了他,在同誌們的幫助下參加了新四軍。師長是譚震林。”

“了不起!你是‘譚老板’的代表。看來‘譚老板’還是蠻有眼力的嘛!”

鄧穎超怕李藍丁聽不懂,輕輕地解釋說:“‘譚老板’就是譚震林。”

後來,毛主席又詢問了許多前線傷員的情況。李藍丁一一作了匯報。

毛主席不時地點頭或簡短插話,不知不覺半個小時過去了。 談話時,那位蘇聯客人也饒有興趣地聽著。

李藍丁不知他能不能聽懂,但在李藍丁匯報完後他卻插話說:“這個姑娘應該得到獎章!”

李藍丁剛想謙虛地表白,毛主席看著她說:“我知道,你想說的是,有沒有獎章,都一樣是為人民服務!”

這句話深深地銘刻在李藍丁的心裏!

李先士自豪地說:“1949年10月1日,姑媽登上天安門城樓參加了開國大典。

在1950年國慶節前夕召開的全國戰鬥英雄代表會議上,姑媽再次受到了毛主席的接見。

當毛主席與姑媽握手祝賀的時候,她熱淚盈眶。

在姑媽的一生中,她多次受到了毛主席接見。”

李蘭丁 (1955少校) 中校
 
老太太 晚年身體仍然很不錯, 開朗活潑,
許多新人 都不知道她是誰,是如何曾經的英雄了,
她根本不在乎, 自行自素,旁若無人。
經常看到她 身著65式 老軍裝 帶軍帽 在住處門口 散步和說笑
老遠就聽到了。
 
 

----------------

 

“尊重護士,愛護護士”是一九四二年毛主席在延安給護士的題詞。

他老人家還說,“護士工作有很大的政治重要性”。這些教導仍然適用於今天。

全社會都要尊重護士愛護護士 (一九八一年五月六日)-- 鄧穎超

*  這是在首都護理界座談會上的講話。  《鄧穎超文集》

 

------------

 

解放軍總醫院, 亦稱 301醫院

是老協和醫學院和醫院 分出來的一部分

時在 1953年8~10月。

章詒和等曰 協和學院醫院被軍委接管, 與事實根本不符合, 或許她不知而言曉。

下為 當時 國家教育部和衛生部接管協和醫學院和醫院的真切背景和過程:

 

留下的協和人開始迎接新時代。協和依然有不問政治的傳統氛圍,

1949年1月,北平和平解放。協和的美國高級職員回國述職。除此之外,協和似乎一切照舊。

曾在協和醫學院辦公室任職的孫玉珊在《人民政府接管協和醫學院的前前後後》一文中記錄,

當時學校的最高領導仍然是中華醫學基金會,直接掌管協和的經費、財產和人事權力。

1949年至1950年度,該基金會年度撥款為60萬美元,

其中協和醫院占了12萬美元。

 

1950年6月,朝鮮戰爭爆發,協和的命運轉折不可避免地到來了。

包括中華醫學基金會駐協和代表婁克斯醫生在內,在協和的美國人已經全部撤離。

婁克斯寫給李宗恩醫生的信上說:

“美國人從你們中間銷聲匿跡,或許正是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當時由校長李宗恩和該基金會聯係,每周仍匯報一次北京的情況。

協和的財政危機接踵而至。

美國財政部正式凍結了所有與中國有關的金融業務以及銀行賬戶,

婁克斯曾試圖尋找給協和匯款特別許可的機會,但是一無所獲。

 

1951年1月15日,中國教育部召開會議,開始研究各個接受外國津貼的高等院校的處理辦法。

1951年1月20日,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和衛生部正式決定接管協和醫學院,

並由教育部副部長錢俊瑞、衛生部部長李德全來協和宣布。

李宗恩給中華醫學基金會發去電報:“1月20日本院收歸國有。”

這是來自協和與該基金會最後一次直接通話,三十多年的磨合努力就此曲終人散。

 

 

李宗恩仍然留任協和醫學院院長,1957年反右時被打成“右派”。此乃後話,暫且不表。

李宗恩先生 在下 有專題專說。

 

------------------------

 

在1955~56年 國家首批教授評定時

解放軍總醫院共有10位 一級教授:

許殿乙 吳在東 陳景雲 黃克綱 黃孝邁 黃克維 蔡醒華 蔣士燾 聶毓禪 張福星

其中 隻有一位 女士 她就是  聶毓禪

她是唯一一名以護師身份獲得一級教授教稱的護士

這不是個湊巧, 而是由於她很特殊和傑出的才幹

 

 

聶毓禪 (聶玉蟾,1903~1998),中國現代護理學教育家。

協和醫學院護士學校第一任中國籍校長。

中華護理學會第十五、十六屆會長(理事長)

1903年5月11日生於河北省撫寧縣,1923年考入北京協和醫學院醫預科,

1927年畢業於北京協和醫學院護校。

1929年先後被送到加拿大和美國哥倫比亞大學進修,獲理科學士學位。

1931年回國任私立北平協和醫學院護理係教師及北平第一衛生事務所公共衛生護理主任。1

936年到美國密歇根大學深造,獲理科碩士學位。她熱愛祖國,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後,她放棄在美國繼續攻讀博士學位的機會於1938年回國。

被聘為協和醫學院護士學校第一任中國籍校長,她不斷提高教學質量。

1941年日軍占領協和,學校被迫遷至成都,堅持辦學。

抗日戰爭勝利後,協和護校遷回北平,她竭盡全力地恢複護校工作。

1946年被選為中國護士學會理事長,1954年任解放軍301醫院副院長。

1957年劃為右派,下放到安徽省立醫院工作,主管院長識才知才,支持和保護她,

她的卓越工作贏得了 安徽省護理界的尊重, 被選為 中華護理學和安徽分會理事長。

“文化大革命”中, 保護她的院領導被打到,她遭到衝擊和迫害,

直到1979年,她的“右派”問題才得以徹底糾正,調回北京,

恢複了解放軍總醫院副院長職務及一級教授的工資待遇。

1988年任中國協和醫科大學護理係名譽係主任。

前後在護校任職13年,培養了大批護理人才。

她具有豐富的護理學、護理管理學的經驗、知識,以及極端負責的精神,

她最令人感佩的是即使在逆境中仍堅持奮鬥努力工作。

她不是溫室裏的玻璃翠, 而是頂風傲雪的勁鬆!

 

-----------------------------

 

 

1903年5月11日 出生於河北省 (秦皇島市) 撫寧縣都塞鎮。
1923年 畢業於天津中西女子中學
1927年 畢業於北京協和醫學院護士學校。
1927—1928年 任北京協和醫院病房副護士長。
1928—1929年 任北京協和醫學院公共衛生實驗區北平第一衛所公共衛生護士
1929—1930年 到加拿大多倫多大學醫學院公共衛生係進修,衛生護理證書。
1930—1931年 到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師範學院進修,獲理學士
1931—1935年 任北京協和醫學院公共衛生實驗區第一衛生事共衛生護理主任。
1935—1936年 任南京國民政府衛生署和教育部聯合組織的護委員會秘書。
1936—1938年 到美國密歇根大學醫學院公共衛生係進修,獲士學位。
1937年 任國際護士會公共衛生委員會中國代表。
1938—1940年 任北京協和醫學院護士學校校長助理。
1940—1953年 任北京協和醫學院護士學校校長。
1946—1948年 任中國護士學會理事長。
1950—1959年 任中華護士學會常務理事。
1954—1957年 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副院長。
反右時 被打成右派, 下放dao 安徽合肥
1959—1966年 任安徽省立醫院護理部主任。
1962—1966年 任中華護理學會安徽分會理事長。
1966年 退休。
1983年 被中華護理學會推選為榮譽會員。
1988年 被中國協和醫科大學聘為護理係名譽係主任。
1998年8月22日 因肺部感染、心力衰竭於北京病逝。享年95歲。
 
============
 

1961年反“右傾”中,支持聶毓禪工作的安徽省醫院院長受到批判,聶毓禪的工作又不順手。

1966年初,聶毓禪因健康情況不佳,且已超過退休年齡,乃向院領導提出退休申請。

當年3月申請獲得批準。當退休手續尚未辦完,聶毓禪在京休養之際,“文化大革命”開始。

她被揪回合肥,住進醫院的“牛棚”。到1972年才被放出,1973年獲準返京。

這時她的住房早被他人占用,隻能在親戚家寄宿,兩年後才分到一間平房。

她的眼睛也因白內障的發展而到了對麵認不出人的地步,過馬路要請行人帶著才能過去。

1979年,她的“右派”問題獲得徹底平反,解放軍總醫院的直屬解放軍總後勤部管理。

總後勤部衛生部為她解決了住房問題,恢複了總醫院副院長的職務和一級教授的工資和福利待遇。

她眼睛的白內障,能動手術的一隻眼睛也做了手術,重新獲得了光明,能看東西了。

 

聶毓禪在坎坷的歷程中,從不為她個人的得失苦惱,但隻要提到護理事業,她仍心潮澎湃,

她立誌將畢生精力獻給護理事業,但她總覺得為人民做的太少。

聶毓禪在護理界有著崇高的聲譽。

在她80歲時,在京的、外地的和從國外回來的有百餘校友、護士和專家們歡聚一堂為她祝壽。

在她89歲時,按照中國慶九的習俗,中華護理學會、

中國協和醫科大學護理係和協和醫院護理部也為她舉行了隆重的九十歲生日慶典。

她從未婚嫁, 單身始終, 將自己的畢生獻給了中國的醫學護理學的理論和實踐。

1998年 她病逝於北京的 解放軍總醫院, 享年95歲。

 

 

 

-----------

 

 

 

丁誌輝  

 

繪畫:倉小寶

丁誌輝 (1955中校) 上校

丁誌輝(1918年-1978年),江蘇無錫人,曾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後勤部衛生部副部長、

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1939年,其參加新四軍,並於次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後任新四軍第一師旅衛生部休養所、

東北民主聯軍衛生部醫務主任兼後方醫院院長、第四野戰軍野戰醫院院長等職位,

參加黃橋戰役遼沈戰役平津戰役。1951年,參加朝鮮戰爭

戰後任協和醫院解放軍總醫院副院長,總後勤部衛生部副部長等職位。

獲三級獨立自由勳章、三級解放勳章

同時也是第一、二、三、五屆全國人大代表。

醫療救護戰線女模範 丁誌輝是中國人民解放軍醫務工作模範。

女,生於民國7年(1918年)6月,無錫城郊河埒口大丁村人。早年在上海一家織布廠當童工。

民國28年(1939年)赴皖南參加新四軍,在軍醫處衛訓班學習。

1940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擔負戰地救治工作,

在黃橋、遼沈、平津等戰役中救治了大批傷病員,
被評為“模範黨員”、“模範醫務工作者”、“模範女幹部”。

1941年,侵華日本軍隊對蘇北地區實行殘酷“掃蕩”,時任新四軍第2旅休養所所長的丁誌輝,

負責掩護30餘名傷員,在沿海一帶與日軍周旋,機智地躲過日軍巡邏艇的追捕。

由於她在醫療救護戰線的卓著貢獻,

1950年先後出席了亞洲婦女代表大會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工農兵勞動模範代表會議。

1949年10月1 日,她作為第一屆全國政協代表,參加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開國大典。

建國後,丁誌輝任第4野戰軍兼中南軍區第2陸軍醫院醫務處主任。

1950年9 月出席全國工農兵勞動模範代表大會,被選為主席團成員。

同年冬,她積極要求去抗美援朝。隨後擔任中南軍區赴朝醫療手術大隊大隊長。

回國後曆任中南軍區廣州陸軍醫院醫務主任、協和醫學院附屬醫院副院長、

解放軍總醫院副院長、總後勤部衛生部副部長等職,

先後被選為第一、二、三、五屆全國人大代表。

她長期患肝硬化和血吸蟲病,但仍堅持帶病工作、搶救危重病人。

她始終保持艱苦樸素的優良作風。

1956年曾將自己多年積蓄的1萬元人民幣上繳作黨費;

1966年邢台地震,她捐獻人民幣1200元;

1975年又捐款 1萬元支援河南災區人民。

“文化大革命”期間,丁誌輝受到殘酷迫害。

1973年,林彪反黨集團被粉碎後,在周恩來、葉劍英的關懷下,

她的冤案得到平反,又回到領導崗位上。

丁誌輝和丈夫曾在“文革”中被無辜審查、下放,天各一方。

3年後,他倆重聚時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組織補發的工資繳了黨費。

經過一場空前的浩劫,黨性之碑仍然牢固地聳立在他倆心頭。

1978年秋,她的血吸蟲病和肝硬化日趨嚴重。

住院期間,仍堅持撰寫《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抗美援朝時期的戰救工作體會》。

書稿終於在去世前完成。1980年5月12日在北京逝世,終年62歲。

 

 

--------------------------

 

以上三位前輩 是我心目中的英雄

她們波瀾壯闊的一生 是時代浪花的樂章

她們的坎坷經曆 也與 當年當時

她們的領導和同事的

文化, 政治, 政策 水平, 為人, 涵養等因素有關

其實  哪一個人 不是這樣或被這樣的呢?

 

 

China Emblem PLA.svg

 

1970年8月,解放軍總醫院由正師級升格為正軍級

 

曆任院長

  1. 靳來川 開國大校(1970年8月-1971年10月)少將 1963
  2. 劉軒亭 開國上校(1971年12月-1978年5月)大校 1963
  3. 李其華 開國大校(1978年5月-1984年4月)
  4. 劉軒亭 開國上校(1984年4月-1986年10月)大校 1963
  5. 梁國章 少將(1986年10月-1989年12月)
  6. 廖文海 少將(1989年12月-1995年8月)
  7. 朱士俊 少將(1995年8月-2004年7月)

 

曆任政委

  1. 蔣漢卿 開國大校(1970年8月-1975年7月)
  2. 白崇友 開國大校(1975年8月-1980年11月)少將 1964
  3. 李尚武 開國大校(1978年5月-1983年12月,第二政治委員)
  4. 郝德章(1981年12月-1984年12月)正軍職退休
  5. 劉軒亭 開國上校(1986年10月-1988年8月)大校 1963
  6. 梁國章 少將(1989年12月-1996年12月)
  7. 範銀瑞 少將(1996年12月-2002年12月)

以上資料 均截止到 2002 或2004年, 後來都是新人新手, 略去。

 

開國 指 1955年9月授銜

 

-----------------

 

301醫院 劉軒亭院長

 

他特殊在: 十五年裏 他先後兩次擔任 301醫院院長 (其中也有原因,略去)

還有, 他是我同學的父親.

 

他 1920年12月生,山東省萊蕪縣人。有些資料也作劉軒庭。

1938年4月入伍,同年10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抗日戰爭時期,任八路軍山東縱隊4支隊衛生員,

1939年2月任山東縱隊醫療保健科科員兼保衛幹事。

1939年11月參加護送山東縱隊和山東局代表固赴延安參加學習。

1940年10月入延安中國醫科大學學習。1944年12月畢業,任八路軍豫西軍分區衛生隊隊長。

1945年2月隨衛生隊編為八路軍太嶽軍區第4軍分區第2醫療所任所長。

1945年12月任八路軍太嶽軍區衛生學校教務主任兼衛生部直屬醫療所所長,

參加了華北敵後抗日遊擊戰爭。

解放戰爭時期,任晉冀魯豫軍區第8縱隊、第60軍衛生部醫政科長、醫療隊長。

參加了音南、運城、臨汾、晉中、太原、扶肩、秦嶺等戰役。

 

新中國成立後,任60軍衛生部醫務主任。1950年1月任川西軍區衛生部醫務主任。

參加了西南戰役和川西剿匪建政。1951年3月參加抗美援朝戰爭,

任中國人民誌願軍第60軍衛生處長,

60軍後勤部副部長,參加了第四、五次戰役、東線防禦和夏季戰役。

獲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兵和國二級國旗勳章和二級自由獨立勳章。

1953年10月回國,任華東軍區衛生部訓練處處長,衛生部副部長,南京軍區總醫院院長,

南京軍區衛生部部長,南京軍區後勤部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

1955年被授予上校軍街,榮獲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二級解放勳章。

1963年晉升為大校。

1972年任解放軍總醫院院長、黨委書記。1978年任南京軍區後勤部政委。

1984年4月任解放軍總醫院院長、政委、黨委書記。

1988年8月離休。

 

------------------

 

解放軍總醫院 是個技術精湛的好醫院

地理位置, 特殊背景, 使得她比老協和更甚

特別是 某些高新尖設備, 自上世紀80年代起 即是更勝一籌

她的軍事化管理和運作特殊長處 使其效應更為非凡

即是在文革動亂年代, 她相對穩定有章 (老協和就迥然了)

301醫院 是現下中國 最大最高最好的醫療集團

無可匹敵, 沒有之一.

 

中國有三家醫院 是中央直屬醫院 (非指行政管轄)

 

北京醫院

北京醫院的前身是始建1905年的德國醫院,

1945年北平市衛生局接管了前德國醫院並更名為“市立北平醫院”。

1949年,中央軍委衛生部帶領延安中央醫院和白求恩國際和平醫院的醫務人員

接管了市立北平醫院,並隨著北京地名的變更改名為“北京醫院”。

北京醫院不屬於協和學院醫院

 

解放軍301總醫院

 

Image result for 上海華東醫院

上海華東醫院 (現依屬複旦大學) --- 中央

雖偏隅東南, 實非等閑!

 

-----------------------

 

解放軍總醫院 非常棒

但 並非一無不是

問題不少,  是非之地, 院長難當:

賀龍病死這裏

陳毅闌尾切除術中才發現真實病因是結腸癌轉移

才首次知道是癌症, 被耽誤和誤診了81天

總理詫異, 連問: 怎麽搞的!

葉帥震怒

羅瑞卿 等等高級將領也在這裏療傷治病

結果皆不順利, 至少可謂醫療事故

醫院院長政委都有職責, 特別專管首長保健的副院長, 難辭其咎

被抓受審查, 理所當然.

 

---------------

 

陳毅治療被耽誤?

 

 

中共九屆二中全會臨近結束時,陳毅、徐向前等幾位老幹部都曾向總長黃永勝提出:

能否讓他們回北京檢查一下身體。黃永勝電話中一口回絕:“哪裏來的,回哪裏去!”   

張茜見丈夫身體日漸消瘦,腹痛加劇,心中著急,催陳毅連夜給周恩來寫信,

請求批準返京治療. 周恩來接信立即複函同意。   

1970年10月21日,陳毅和夫人張茜回到北京。此時,陳毅隻有軍委副主席的職務,

當天便與解放軍301總院聯係。醫院回電話:6病室沒有床位,等準備好床位,再通知。

直到26日才來了住院通知。其實,南樓6病室有5組空病房,隻因黃永勝正在住院,

聽說陳毅要來住院,氣哼哼地說了句:他來吧,我走!

醫院負責人便不敢收治陳毅,直拖到黃永勝出院。

而且, 急病 重病 也並非隻有一個南樓才可以給病人-陳毅診治啊!

 

  住院難,診治更難!   

陳毅在6病室沒住幾天,又被搬到5病室。陳毅後來曾多次對妻子張茜說:

“我對301醫院沒有意見。”

因為他憑直覺也判斷出誰是製造冷遇的幕後總指揮。

陳毅住院的第二天,李作鵬也住進了6病室。當晚,陳毅在走廊裏散步,

迎麵遇上來看李作鵬的邱會作、吳法憲。第二天就被搬離6病室。   

下麵抄錄的是陳毅入院的首頁病曆:   

“陳毅,男,70歲,70—10—26入院。   主訴:頭痛、頭昏、高血壓10餘年,

近兩月加重。近兩年多來體重下降20多公斤。要求住院治療期間進行一次全麵檢查。”   

 

年逾古稀,體重驟降,這本是患有腫瘤等嚴重疾病的重要體症,理應及時組織會診,

做到早期診斷,早期治療。 然而,陳毅住院後,醫院某負責人專門對醫生交代:

陳毅主要是治療高血壓和一般查體。此外,又反複向醫護人員“敲警鍾”,

他是“二月逆流”黑幹將,你們思想上要劃清界限,這是階級立場問題!   

56天過去了,陳毅病曆上除了經治醫生的病程記錄和科、部主任的一般性查房記錄外,

沒有一次各科會診的記錄。   

相反,黃永勝因胃痛住院18夭,醫院某負責人親自出麵為他組織大小會診16次,

其中請著名專家會診次數達7次之多。   

這恐怕就是邱會作“醫療為政治服務”的最好注釋。   

醫生奉命對張茜說:陳毅身體檢查不出什麽,可以出院。

1970年12月22日,陳毅出院了。當然,留在醫院病曆上的白紙黑字注明:病人自己要求出院。   

1971年1月16日下午5時許,周恩來接到301醫院報告:陳毅闌尾炎亞急性發作

需要立即做切除闌尾的手術。

周恩來批準了,並派自己的保健醫生卞誌強陪張茜一起前往醫院。   

晚,6時15分,手術開始了。  

普外主任 盧惟善主任主刀 (可以說當時最好的一把刀) 

剛過幾分鍾,手術室裏突然慌亂起來。原來,腹腔打開後,醫生們才發現:

陳毅的闌尾是好的,真正的病因,是靠近肝曲外的結腸癌,並已有局部淋巴結轉移,

侵及附近肝髒。由於病發部位較高,隻得將開闌尾的切口,向上延長為丁字形,

盡目力所及,把已經轉移的部分盡力切除幹淨。因為手術室根本沒有做大手術的準備,

手術隻能做做停停,原先預定半小時的手術,整整做了5個多小時。

  卞誌強 在術中 電話報告總理 手術種的問題

卞誌強撥通了周恩來辦公室電話。話筒裏傳出了總理驚異、嚴厲的問話:

“怎麽回事?會診確診是盲腸炎嘛,怎麽變成了癌?!你立即去告訴醫院領導,

組織全部力量進行全力搶救,需要哪個醫院的醫生, 立即去請,就說是我的意見!” 

手術後,陳毅經過了幾個波折。

一是發燒。刀口局部感染,醫生隻好在刀口插入兩個管子,向外引流;

二是並發心髒病。醫生診斷是心肌梗塞。 可此時,70歲的陳毅卻毫不在意。

他在醫務人員麵前從未表現過有何不適,也不使用任何的鎮靜、止痛藥物。

自己強打著精神,盡量地早一天下地活動。 過了一段時間,為了使病人能配合治療,

醫生向陳毅講明了病情。陳毅說:“你們不告訴我,我也能猜到幾分。

不要緊,是癌症就把它切除,再長出來再切除,沒有什麽了不起!”對於下一步的治療,

陳毅充分信任醫生。他對醫生們說:“癌病變部分已經切除,還要怎麽治,

你們治吧!可拿我作個實驗,找出經驗來。” 

 

醫院個別負責人擔心周恩來查問,寫了一份不足百字的“檢查”,承認重視不夠,

發生差錯,以此搪塞周恩來。“檢查”送請邱會作過目。邱會作冷冷一笑,說:

“陳老總手術發現癌是好事,你們有什麽錯誤?!陳老總要長瘤子,你能讓他不長嗎?!”

說完在“檢查”上批示:“暫不要寫報告,以後需要寫時,再研究。”   

事後,邱會作不放心,又派老婆專門去找那個醫院負責人談話,不要上報檢查,自找麻煩。

直到陳毅逝世,醫院負責人沒有向中央、向周恩來交出一個字的檢查。

 

《陳毅的病被耽誤81天》

 

陳毅自1970年7月就感到身體不適,他要求回京治療,被黃永勝一口拒絕。

直到10月26日,經周總理批準,陳毅才住進北京301醫院。

1971年1月16日上午,經外科醫生檢查,摸到他腹部右側有一個很大的硬塊,

按上去痛區很明顯,診斷為急性闌尾炎,須立即開刀。 是日下午,陳毅被送進手術室,

原以為割闌尾,隻是個小手術,但打開腹部才發現,那個硬塊原來是一個脹得鼓鼓的“大便包”。

這是因為得了結腸癌,它像一個箍,緊緊地卡住了那截腸子,

排泄物到了這地方過不去,形成了一個大包。這是出人意料的情況,

於是,醫生們隻好臨時改變手術方案,拉大刀口,切除腸子的癌病變部分,手術時間長達5個多小時。

曾有一種傳言說,醫生在手術時故意留下部分腫瘤不切除幹淨。這種說法是不公正的。

醫生們動手術時發現是結腸癌後,盡最大可能清除了癌變部分。但因臨時改變手術方案,

以致未能清除幹淨,這是可能的。

 

大約在手術後的2個月,周總理親自給日壇醫院院長吳桓興打電話,

提出可否將陳老總轉日壇醫院放療。

日壇醫院又稱腫瘤醫院,當時是北京惟一的治療腫瘤的專科醫院。

吳桓興當即答應接受這個任務,並向周總理提出:日壇醫院治療腫瘤設備較全,

但住院條件差,可以采取門診治療辦法,即仍住在301醫院,去日壇醫院作放射治療。

吳院長查閱了陳毅在301醫院的病曆,發現病曆首頁就記錄著 “2年體重下降20多公斤”,

這是患癌症的重要症狀,可是從病曆中找不到專家會診的記錄。

吳院長感到震驚,憤慨地歎息:陳老總的病被耽誤了!他算了算,足足耽誤了81天!

耽誤這麽長時間,意味著喪失了多少治療機會呀。

 

但是,上海文藝出版社的《一個老兵心目中的陳毅元帥》對此做出了否認,

認為確有耽誤,但醫務人員盡心盡責。 大家覺得陳老總去世非常突然,

加上林彪、"四人幫"反革命集團有"醫療服從政治"的殘害老幹部的陰謀詭計,

就對他的去世留下了不少疑問。

甚至為陳毅進行手術的主刀大夫,解放軍總醫院 (301醫院) 外科主任 陸惟善

也對小兒子開玩笑說:"小四,外麵都傳說我害死了陳老總,要抓我去坐牢。

可我的病員太多,你先去替我蹲兩年監獄行不行?" 小兒子陸鬆不假思索地答道:

"我又沒有犯罪,幹嘛讓我坐牢!"

陸惟善有個哥哥在香港,20多年沒有來往,突然來信說:他在香港報刊上得知,

你這個弟弟現在解放軍總醫院工作,並在"文革"中參加了陳毅元帥的手術。

這次手術,海外報刊有各種說法,

有說醫生將縫合針留在傷口中的;有講不把癌瘤切除幹淨的;

還有說是把狗腸子接進去的......

20多年不見,誰知弟弟會變得怎麽樣啊?哥哥在來信中一再追問:當時到底是怎麽回事?

請將事情的真相告訴我們! 難為陸惟善大夫了,但你是理解的,

無論國內各個階層人士,還是國外的華僑、

華裔或有識人士都關心這位戰士、詩人、元帥、外交家啊!

 

有一次,45年前一起參加新四軍的幾個老同誌聚會。

有位孟敏中,當年曾經是解放軍總醫院的副政委,我當然要抓住他問根究底了

...... 孟敏中說:...... 張茜的密友王於阱告訴我:

1972年3月,張茜做了惡性腫瘤切除術,夏天在北戴河療養,

隔段時間由解放軍總醫院派人來體檢。

陸惟善在陪張茜散步的時候,掏心傾訴說:

"張茜同誌,陳老總逝世後,我們都極為痛心。

陳老總的病,確實是被耽誤了。陳老總1970年10月住院時,

醫生在進行全胃腸造影檢查後,

沒有再做鋇劑灌腸。如果做了,癌症有可能被提早發現兩三個月。"

 

他這話,顯然是經過充分思考的,"可能"但不是"一定",當時的醫療條件,

早期發現癌症是非常困難的,況且北京放射科的專家對陳毅的X光片進行了事後的會診,

都看不出癌症的跡象。 (此說存疑! --- 偃月畫戟 注)

陸惟善難過得哽咽了,負疚地低著頭:

"我......再就是我把陳老總下腹的包塊誤診為'亞急性闌尾炎',手術時才發現結腸癌。

張茜同誌,我們醫生也是普通人,肯定會有出差錯的地方。

但請你相信,我們絕不會整陳老總啊。

我們給首長做保健工作,深知責任重大,有時甚至是提心吊膽。

希望首長也能夠理解我們的心情......"

(下腹的包塊誤診為 '亞急性闌尾炎' -- 此說存疑, 右下腹包塊 結合不短的病史, 應是反複發作性闌尾炎, 慢性)

 

張茜側臉看著雙眼淚光晶瑩的陸惟善說:陸主任,陳總手術前後的情況我都了解。

今天有人回北京,我給葉帥寫封信。 她深知陸惟善等人的心理壓力,有責任撥去這塊陰影。

她俯視著翻卷白色浪花的大海,感觸很深地說:

"你剛才談到整人,可你們不一定知道誰是整人的人哪。

在延安時,就有人借'搶救運動'整同誌、整老幹部;到了'文化大革命',

更是變本加厲,非置人死地不可嗬!......"

張茜當晚就給當時負責中央軍委日常工作的葉劍英寫了一封信,

說明醫護人員對陳毅的治療是盡心盡力的。葉劍英把這信批給了總後勤部並轉總醫院領導。

 

幾年以後,當毛澤東、周恩來病重時,陸惟善和周光裕又分別參加了毛、周醫療組的工作。

周恩來逝世後,醫療組的同誌再次遇到了麻煩。有些不了解情況的人說他們從精神上、

肉體上殘酷迫害周總理,是"四人幫"控製的醫療小組。

這次是鄧小平、李先念、鄧穎超給他們解了圍。

批評了有些作者不了解事實真相而講假話的作法。

為了妥善處理此事,中宣部、衛生部同有關醫護人員和作者一起,核對事實,

由作者用適當方式公開加以澄清。 以後,

鄧穎超得知陸惟善患胃癌做了手術時,特意派秘書到陸惟善家裏去慰問探望。

 

------------------

 

陸惟善,普通外科專家。浙江吳興(今湖州)人。

1942年畢業於協和醫學院

留院做住院醫, 住院總。

曾任國民黨政府時重慶中央醫院醫師。建國後,曆任北京協和醫院副教授

解放軍總醫院軍醫進修學院普通外科主任、教授。1961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第四、五屆全國人大代表。

陸主任 為陳毅 和夫人 張茜 做的手術的醫生

 

-----------

 

吳桓興(1912-1986),著名腫瘤放射治療學家,全國僑聯副主席。

是第二至五屆全國人大代表、第六屆全國人大常委第五屆全國政協委員。

1984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我國放射治療的主要創始人和先驅。

負責組建了中國第一個放射生物學研究機構。

1959年在腫瘤醫院負責建立我國第一個獨立的腫瘤內科化療科。

研製成功北京型放射源容器,為發展我國腫瘤防治事業作出貢獻。

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研究所所長、腫瘤醫院 (日壇醫院) 院長和名譽院長

 

吳院長 為 陳毅做放療 加 化療的醫生

 

吳醫生 與陳毅 既是醫患, 又是摯友 (以後專題談及)

吳醫生 特別感人的一點:

他對每一個病人都全心倍至

爸爸曾經告訴我

吳醫生 在給 陳毅 做放療照射時

有時由於體位要求, 他親自手扶著陳毅的頭部開機照射

他自然也同時吃到鐳輻射

................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