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解放軍總醫院 三零一醫院 今昔】

(2017-06-13 11:35:30) 下一個

 

解放軍總醫院很有名望

它其實本來是協和醫學院和協和醫院的一部分

中國協和醫學院第二臨床學院 分離獨立的一家醫院, 時為 1953年10月。

 

解放軍總醫院 (亦稱301醫院)   1956年  一級教授

 

 

許殿乙 吳在東 陳景雲 黃克綱
黃孝邁 黃克維 蔡醒華 蔣士燾
 
聶毓禪 張福星 薑泗長 (1978提升)  

 

1956 年全國教授評級時

解放軍總醫院共有10位 一級教授:

許殿乙 吳在東 陳景雲 黃克綱 黃孝邁 黃克維 蔡醒華 蔣士燾 聶毓禪 張福星

其中 隻有一位 女士 她就是  聶毓禪

在1955~56年 國家首批教授評定時

她是唯一一名以護師身份獲得一級教授教稱的護士

這不是個湊巧, 而是她很特殊傑出

 

Image result for 聶毓禪

 

聶毓禪 (聶玉蟾,1903~1998),中國現代護理學教育家。

協和醫學院護士學校第一任中國籍校長。

中華護理學會第十五、十六屆會長(理事長)

1903年5月11日生於河北省撫寧縣,1923年考入北京協和醫學院醫預科,

1927年畢業於北京協和醫學院護校。

1929年先後被送到加拿大和美國哥倫比亞大學進修,獲理科學士學位。

1931年回國任私立北平協和醫學院護理係教師及北平第一衛生事務所公共衛生護理主任。1

936年到美國密歇根大學深造,獲理科碩士學位。她熱愛祖國,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後,她放棄在美國繼續攻讀博士學位的機會於1938年回國。

被聘為協和醫學院護士學校第一任中國籍校長,她不斷提高教學質量。

1941年日軍占領協和,學校被迫遷至成都,堅持辦學。

抗日戰爭勝利後,協和護校遷回北平,她竭盡全力地恢複護校工作。1

946年被選為中國護士學會理事長,1954年任解放軍301醫院副院長。

1957年劃為右派,調至安徽省立醫院工作,她建護理部,使得醫院護理工作很快呈現了新氣象。

“文化大革命”中遭到衝擊和迫害,1979年,她的“右派”問題徹底糾正,

恢複了解放軍總醫院副院長職務及一級教授的工資待遇。

1988年任中國協和醫科大學護理係名譽係主任。她前後在護校任職13年,培養了大批護理人才。

具有豐富的護理學、護理管理學的經驗、知識,以及極端負責的精神,

即使在逆境中仍努力工作。

 

-----------------------------

 

 

1903年5月11日 出生於河北省撫寧縣都塞鎮。
1923年 畢業於天津中西女子中學
1927年 畢業於北京協和醫學院護士學校。
1927—1928年 任北京協和醫院病房副護士長。
1928—1929年 任北京協和醫學院公共衛生實驗區北平第一衛所公共衛生護士
1929—1930年 到加拿大多倫多大學醫學院公共衛生係進修,衛生護理證書。
1930—1931年 到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師範學院進修,獲理學士
1931—1935年 任北京協和醫學院公共衛生實驗區第一衛生事共衛生護理主任。
1935—1936年 任南京國民政府衛生署和教育部聯合組織的護委員會秘書。
1936—1938年 到美國密歇根大學醫學院公共衛生係進修,獲士學位。
1937年 任國際護士會公共衛生委員會中國代表。
1938—1940年 任北京協和醫學院護士學校校長助理。
1940—1953年 任北京協和醫學院護士學校校長。
1946—1948年 任中國護士學會理事長。
1950—1959年 任中華護士學會常務理事。
1954—1957年 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副院長。
1959—1966年 任安徽省立醫院護理部主任。
1962—1966年 任中華護理學會安徽分會理事長。
1966年 退休。
1983年 被中華護理學會推選為榮譽會員。
1988年 被中國協和醫科大學聘為護理係名譽係主任。
1998年8月22日 因肺部感染、心力衰竭於北京病逝。享年95歲。
 
============
 
  • 1953年8月,解放軍建立中國協和醫學院第二臨床學院。
  • 1953年10月,中國協和醫學院第二臨床學院分出,
  • 改建中國人民解放軍軍委直屬機關醫院,由中央軍委直屬。
  • 1954年7月,更名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三〇一醫院(三〇一醫院)。
  • 1954年,中央軍委軍直護士學校並入,成為三〇一醫院附屬醫務學校。
  • 1957年,更名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
  • 1958年,創建中國人民解放軍軍醫進修學院(合署)
  • ...........................
  •  

1949年, 正當北京協和醫學院靜觀新政府會作出何種影響協和醫院變化之時,

美國高級職員回國述職。

1950年11月,中國卷入了朝鮮戰爭。當時在美國的4名美國職員返回北京已顯得不合時宜了。

這4人取消了預訂的船票,深感失望,但心裏明白,他們沒有可能在近期返回中國首都。

惟一令人欣慰的是,美國人的離開可以為李博士 (李宗恩) 減少麻煩。

勞克斯博士在給李博士的信中寫道:

美國人從你們中間消聲匿跡  或許正是塞翁失馬安之非福。

11月30日,這4名美國人全都辭去了他們在北京協和醫學院的職務。

12月18日,美國財政部 (U.S. Treasury Department) 正式凍結了所有與中國的金融業務

以及與中國有關的銀行賬戶。盡管成功的希望十分渺茫,

勞克斯博士馬上尋找給於北京協和醫學院匯款特別許可證的途徑。

對運往中國的貨物也實行了禁運。

1951年1月17日,勞克斯博士致函李博士說已克服了第一道障礙,

可以使用於北京協和醫學院的基金部分解凍。

1月23日早上,李博士簡短的回電被送交洛克菲勒基金會中國醫學委員會:

“1951年1月來函回複:1月20日本院收歸國有。”

這是來自這所學校的最後的直接通話。

中國醫學委員會與北京協和醫學院漫長和富有成果的合作的歲月到此似乎突然劃上了句號。

幾個月後,心情沮喪的小約翰.D. 洛克菲勒 (John D. Rockefeller Jr.) 寫信給一位朋友,

稱他對北京協和醫學院脫離中國醫學委員會深感遺憾,但他希望這所學校將繼續執行它的使命。

“我們不應認為這必將意味著,這所學校的用武之地提前終止了,其實不過是換了一種管理而已

……讓我們希望、祈禱和相信,所有一切必將有最完美的結果。”


(回顧曆史, 不得不佩服 洛克菲勒先生的卓識和遠見!)


多年後,洛克菲勒基金會的福斯迪克先生寫道,中國醫學委員會和北京協和醫學院的故事使人回想起

“一個崇高事業中的光榮成就。它不得不就此結束了,真是令人遺憾。但是,我無法相信它失敗了。”

如果洛克菲勒先生和福斯迪克先生今天能夠歸來,他們無疑會高興地看到,他們沒有失敗。

今天,北京協和醫院仍是亞洲一流醫療中心中的一個,

它目前的醫務人員仍在提供高質量的衛生保健和世界水平的醫學教育,

這正是差不多一個世紀前這所醫學院的創建者所希望的。
 

 

------------
 

王琇瑛,1908年5月28日出生於河北省保定府定縣,護理專家和學者。

中國第一個獲得國際紅十字會委員會頒發的南丁格爾獎章和獎狀的護士,

第一個獲得英國皇家護理學院榮譽校友稱號的護士。

 

 

1941年5.12護士節慶祝會上,

沈元暉理事長

兩次接過毛澤東同誌的親筆題詞:

“護士工作有很大的政治重要性”

“尊重護士、愛護護士。”

 

-----------

 

 

 

1951年1月20日,李宗恩給洛克菲勒基金會發去電報,電文隻有一句話:

1月20日本院收歸國有——這是協和向洛氏發出最後的聲音。

洛克菲勒基金會與協和的合作曆經三十五年後,驟然而止。

也就在這一天,協和醫學院、協和醫院由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和衛生部全麵接管。

學校和醫院改為:“中國協和醫學院”和“北京協和醫院”,並宣布:

院長李宗恩;學校和醫院的規章製度不變;經費由教育部撥款;教職員工原職原薪。

   

   1月21日《人民日報》刊出接收北京協和醫學院的消息,全院師生員工歡欣慶祝。李宗恩表示堅決擁護,於26日發表談話,對未來的協和抱有信心。他說:“我們希望今後在教育方針上應有明確專點,或著重教育,或著重業務,或著重訓練。我相信在政府領導下,協和一定可以辦得更好。”意想不到的是,大洋彼岸的小洛克菲勒的朋友也寫下類似的話:“我們不應認為這將意味著,這所學校的用武之地提前終止了。其實不過是換了一種管理而已……讓我們希望、祈禱和相信,所有一切必將有最完美的結果。”

   

   結果呢?

   

   結果是於1952年的元旦,

中國協和醫學院劃歸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建製,即移交軍委。協和高級護校停止招生。

   

章詒和之此段原文見:

http://bbs.wenxuecity.com/memory/1137994.html

 

-----------------

 

實際是:

 

由於朝鮮戰爭爆發

 

1951年1月20日中央人民政府和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後勤部衛生部

接管北京協和醫學院和協和醫院。

當年5月協和護校還從各大學招收了一班新生,

1952年奉命停止招生,並改用中文授課。

1953年,協和醫學院護士學校全部結束。

 

-----------

nvhushi4.jpg

1946年赴美進修的20名中國護士合影於紐約

 

1947年上半年,國際護士會在美國加州召開國際護士大會。我國有5位護士代表與會。

會後,她們與我母親(翟枕流)等七名在美學習的中國護士受加拿大護士會之邀去多倫多大學參觀。

多倫多市長設午宴款待國際護士界有身份的人物——除中國外還有法國、英國、菲律賓等許多國家的代表。

會上推舉中國的聶毓禪發言,聶女士畢業於北京協和護校、時任中國護士學會的理事長

博學多才,氣度非凡,深得大家的讚賞與欽佩。她引用了中國成語“眾誌成城,集腋成裘”,

意在表達國際護理界團結一致,為護理事業的發展貢獻力量的理想。

 

blob.png

林巧稚 黃家駟 等 與 周恩來

 

 

1980年8月合影,左起:徐春棣、張孝騫、林巧稚、牛滿江、黃薇、黃家駟。

 

1952年黃家駟被中央人民政府任命擔任上海第一醫學院副院長兼中山醫院院長,分管教學。

 

 

====================

 

章詒和(1942年9月6日-),中國安徽桐城(今樅陽)人,生於重慶,

中國戲曲學院戲文係畢業。為章伯鈞二女,

現為退休作家、戲曲研究學者、中國民主同盟成員,現居北京守愚齋。

章兒時曾居於香港(灣仔與旺角親戚家)三年,在香港培正小學讀書,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前隨家人遷到北京定居;

1954年起就讀於北京師範大學附屬女子中學(即今北京師範大學附屬實驗中學),

1960年考進中國戲曲研究院戲曲文學係,大學時期(1963年)被下放到四川川劇團藝術室工作;

1970年被四川省革命委員會、四川省公檢法軍事管製委員會宣布為現行反革命罪犯並

判有期徒刑20年,獄中誕下一女;1979年5月丈夫唐良友在成都因急性胰腺炎離世。

同年秋天被判無罪釋放並回北京,後在四川省文化廳劇目室工作。

1979年起在中國藝術研究院戲曲研究所,任助理研究員、副研究員、

研究員,碩士生和博士生導師。2001年退休並開始寫作。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