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文哲是台大醫院創傷醫學部主任,專長為外傷、急救、器官移植等。為了增加心臟移植成功率,柯文哲自美國引進葉克膜技術,建立了標準器官移植程序,是台大醫院史上第一位專責重症加護的醫師。2013年9月,柯文哲在Ted Taipei的演講《生死的智慧》,短短18分鐘的演講,異常精彩,發人深思。(本文是後十分鍾)
三十幾歲,我就當上了主任,覺得醫學很厲害,什麼都可以解決。可是到了40歲以後,常常有裝了葉克膜還是失敗的案例,家屬問我:「為什麼別人救得回來,我們的親人救不回來?」我也不曉得怎麼回答。為什麼病人的四肢會黑掉?我要是知道,就可以避免了,就是不知道啊。
慢慢地到了50歲以後,我終於想通一個道理。醫生是人不是神,我們隻能盡力,僅此而已。
不管醫學如何發達,還是有其極限。以現在的科技,沒有心、肺、腎,還可以存活,但是難道就這樣裝著機器過一輩子嗎?
大自然有春夏秋冬,園丁能不能改變這種規律?當然沒有辦法,園丁隻能讓花在春夏秋冬裡麵開得好看一點。一個醫生有辦法改變生老病死嗎?很困難。醫生隻是讓人在生老病死之間活得好看一點,僅此而已。
醫師隻是生命花園的園丁,他到底如何麵對草木的枯榮,麵對死亡呢?
從科學上講,一切物理化學反應,都應該趨向最低能量、最大亂度,也就是越來越混亂。人的存在是違反這種趨向的。這是一個很重要的概念,任何有組織的團體都是不穩定的,必須破壞環境,才能使得總的趨向是最低能量、最大亂度。有一天,我再不能破壞環境,就隻好破壞我自己,這就叫死亡。
有一天,我在巡房的時候,突然大徹大悟。人生的結局隻有兩種:插管和不插管,但都是死。
你問我,什麼是死亡?我的回答是,怎樣才算活著?你問我,什麼是人生,我的回答是,追求這個問題的答案就是這個問題的答案。
因為人一定會死,所以死亡不是人生的目的,人生就是一個過程,我們在這個過程中不斷去追尋一個問題,這就是人生。
最近,我常常講「一坨大便」的啟示。
有一次,我的老師退休了,我就請老師和學長吃飯。我們三個人到喜來登飯店二樓的法國餐廳,結果吃了26000元,平均每人9000元!我看到帳單的時候,臉都綠了,怎麼這麼貴!我沒有去過這種地方,都是亂點的,也不曉得點了什麼菜要26000元。第二天早上,我上廁所,一直在看我的大便,這個花了我9000元才製造出來的東西,看來看去,跟我平時去台大醫院地下室吃70元一頓的自助餐,看不出差別。我在廁所裡麵,突然悟到,人生的榮華富貴不過就是一坨大便。
中國人最重要的思想是儒家學說,可是《論語》說「未知生,焉知死」、「未能事人、焉能事鬼」、「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總之就是不想談論死亡。如果你一直追問,它就說「舍生取義」、「朝聞道夕可死矣」。儒家對生死問題采取一種逃避的態度,就是不想討論。
這種做法積極的一麵,當然是讓人們重視活著的時候,可是終究沒有回答死亡。
我的個人看法是「置於死地而後生」,我們唯有麵對死亡,才能看清人生到底是什麼。人終究會死,人生隻是一個追求人生意義的過程。
人生應該像a的n次方。如果a大於1,a的n次方就無限大;如果a小於1,a的n次方很快就趨近於零。你知道這是什麼意思?我對社會的付出多於索取,就代表a大於1,每個人都如此,社會就會越來越好,如果每個人對社會都是索取大於付出,就代表a小於1,社會很快就會崩潰。
我用下麵這句話,作為今天的結束語:「最困難的不是麵對各種挫折打擊,而是麵對各種挫折打擊,卻不失去對人世的熱情。」
謝謝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