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女作家林海音曾在自傳體小說《城南舊事》中兩次提到《送別》這首歌。她用《送別》記錄了人們日常生活中的親情和感情交流。可能是因為《送別》比較短小,所以在其流行後有人續填了歌詞。而有的續詞隨原詞一起傳播,時間一長,都被誤認為是李叔同《送別》的第二段了。最著名的當屬陳哲甫續詞。這個版本,文字上的最大特點是把豐子愷版和林海音版中的“地之角”變為“海之角”,沒有人考證過他的依據和初衷是為了什麽?又由於電影具有廣泛的傳播力,特別是在八十年代初,這個版本的《送別》流傳最廣,與電影有著密不可分的原因。她曾先後被電影《早春二月》、《城南舊事》選作插曲或主題歌,在已成為那個曆史時期中國青年學生或知識分子思想感情的象征。另外,還有樸樹等人的版就不再此贅述了。直到1918年,李叔同出家為僧那年截至,有記載他共作學堂樂歌五十餘首。......
這首歌也是李叔同為《送別》摯友許幻園的原創作品。許幻園是中國近代詩人,還是有著新思想的小說家,是上世紀二三十年代滬上新派詩文界的領袖人物之一。許幻園是城南文社的盟主,也是弘一法師李叔同在俗時生前摯友,天涯五好友之一。在當時的大時代背景下,二次革命的失敗、袁世凱複辟稱帝等事件的影響下,導致許幻園家中的百萬資財和家業一夜之間幾乎蕩然無存。許幻園趕赴京要找袁世凱討回公道。離別時,李叔同在百感交集之中,為送別好友許幻園而填寫了歌詞。這是李叔同的優秀音樂作品,更是被幾代中國人所傳唱頌揚。......
李叔同是我國現代音樂史的啟蒙者和先驅。他係統的接受了歐洲音樂文化,把一些優秀歐洲音樂大師的歌曲,由他自己重新填詞。這些歌曲大都曾在國內廣為傳唱。而且歌曲都帶有明顯強烈“舶來品”的色彩,歌詞還有著濃重舊體詩詞的韻調,這些都可以從一個側麵,說明一個文化新時代的到來。李叔同就是這樣用他的歌聲,在慢慢的實現著,在完成著中華現代文化啟蒙者和教育家的任務。李叔同《送別》好友,其實即是在送別一個時代!她同時也開啟了中國文學的一個嶄新的時代......李叔同還於1905年編印出版了供學校教學用的《國學唱歌集》,即把從《詩經》《楚辭》和古詩詞中選出13篇詩詞,配以西洋和日本樂曲,連同兩首昆曲的譯譜合集而成的。其中的《祖國歌》,還是當時為數極少以中國民間曲調來填詞的一首學堂歌曲,以此來激發起了學生們的愛國情懷和鬥誌!(感謝閱讀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