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侵略中國的思想已有長達 400多年的曆史。 ① 從豐臣秀吉時代日本就開始不斷地進行對外擴張,並將一衣帶水的中國作為主要侵略目標。 一方麵,日本大力發展軍事,謀劃侵略戰爭; 另一方麵,日本國內聚集了大批政治、 軍事、 文化、 科技人才,為侵略戰爭提供可行性、 必要性論述,謀劃侵華手段和戰略構想,最終形成了一整套侵華理論。 其中許多言論不僅被收錄成書,甚至進入日本的國民教育、 戰爭動員、 道德評判、 社會規範之中,廣泛地滲透於日本國民的心理意識、 風俗習慣之中。 這些侵華理論通過直接宣傳或間接暗喻等方式積極為侵華戰爭服務,並試圖美化、 合法化日本對華侵略行徑。 因此可以說,日本近代的侵華行為是立體的、 全麵的。
明治維新前日本精英階層的侵華企圖
西渡中國,蕩平大明 曾是日本民間學者的 百年迷夢。19世紀初,以 經世家 著稱的日本學者佐藤信淵便在其 《宇內混同秘策》 一書中詳細地構想了一套侵占中國的 秘策。 該書論述了 攻取 中國的方法和步驟,甚至連各省在 攻取 中國時的出兵順序和作戰分工,也進行了詳盡的描述和周密的安排。 受佐藤信淵的影響,此後日本民間出現了不少同調者,從各自不同的角度提出對外侵略的思想主張。① 日本幕府時期侵華理論代表者吉田鬆陰提出了 墾蝦夷,收琉球,取朝鮮,拉滿洲,壓支那,臨印度② 的大膽構想; 1825 年,水戶儒學人士藤田幽穀也提出 宇內至尊天日嗣,須令萬國仰皇朝③ 的狂妄企圖。 這些言論構成了近代日本侵略中國的思想 原型。
近代日本侵華理論的逐漸係統化
大舉入支那,直搗北京城 的思想使日本民間侵華理論 粉墨登場。 明治維新後,日本近現代曆史上第一位軍國主義理論家福澤諭吉在其著作 《脫亞論》 裏,宣稱日本與西方列強是具有同等 文明程度 的國家,日本有責任也有義務以發動戰爭的方式 幫助 中國及朝鮮這樣還未開化的 野蠻 國家推進 文明。 雖然福澤諭吉一生都隻是以民間文人的身份在日本開辦學校、 編輯報紙、著書立說,但他的思想對日本社會影響深遠。 從明治維新到現在的安倍政府,福澤諭吉的影子無處不在。 日本主流輿論奉福澤諭吉為 日本近現代最重要的啟蒙思想家④,他的肖像被印在如今日本麵額最大的紙幣上。 在福澤諭吉的侵華文章中,武裝、 暴力的言論隨處可見。 就是這樣一個野心家,卻成為許多日本文人頂禮膜拜的 偶像,擁護者甚眾。 德富蘇峰的 《大日本膨脹論》、 竹越三叉的《支那論》、 江藤新平的 《支那南北兩分論》 等作品,不斷擴展和充實福澤諭吉的侵華思想理論,詳盡地設計了侵華過程,通過報紙刊登發行,對社會輿論、 國民思想、 政府決策都產生了很大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