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的河

懷念逝去的苦難、喜悅和青春
正文

中美文化趣談

(2020-02-16 10:12:14) 下一個

                                   中美文化趣談

      美國人的名字是名在前,姓在後,中國相反,是姓在前,名在後。這一差異反映出美國更注重和強調個人,而中國更注重和強調家庭、集體和曆史。美國的3億人口擁有約150,000個姓氏,而中國的14億人口隻擁有約4,000個姓氏;美國人之間的姓名主要靠姓來區分,中國人的姓名之間主要靠名來區分。在美國,一個教室裏幾十個學生裏麵很可能有重名的,但不一定有重姓的;在中國,教室裏幾十名學生肯定有重姓的,但不一定有重名的。確實如此,美國3億公民均是在過去300年內由世界上200多個國家移民而來,而中國14億人口幾乎都是具有5000年曆史的華夏子孫。這反映出美國是一個由多種文化背景構成的開放型國家,而中國是一個由相對單一文化背景構成內斂型國家。

             美國人郵寄信件,在信封上寫收信人的地址和姓名時,先寫收信人姓名,然後寫地址,且地址是從小到大的順序來寫的,即先寫街道或房間號碼、街道名,然後寫城市,再寫州(或省),最後寫國家。中國則正相反,先寫國家,然後是省、市、區、街道及號碼,最後寫收信人。中美在這一習俗上的差異,也反映了美國人更崇尚個人、自我,而中國人更崇尚集體、國家。

             美國人相互之間稱呼,除第一次見麵會比較正式地稱對方xx先生或xx女士之外,一般都是直呼其名,即直接呼名,不呼姓,且不論男女老幼以及身份地位。這在中國是不可想像的,中國人恐怕任何時候都不能對長者、尊者、領導、上司直呼其名,更不能隻呼名不呼姓。這一差異反應了美國是一個追求自由平等的社會,而中國是一個等級分明的社會。

           美國人過節一般是往外走,即和家人或朋友外出旅行,遊覽世界各地;中國人過節則是回家,哪怕千裏萬裏,也要趕回家裏,趕回父母身邊。因此,中美兩國在重大節日期間都有交通擁堵問題,但方向不一樣,一個是離散性,一個是內聚性。中美兩國節日習俗上的差異反映出美國人更追求個人自由而中國人更注重家人團聚。

           美國的第一大運動是橄欖球,第二大運動是曲棍球,美國這兩項運動水平之高在全世界無人能敵,是當之無愧的世界冠軍,但中國的這兩項運動的水平非常低,甚至根本不開展。中國的高居世界領先地位的運動乒乓球和羽毛球,美國人的水平卻非常低,甚至根本不開展。

           美國人不為自己存錢,更不為子女存錢,他們一般是掙多少花多少,更有很大一部分美國人提前消費,買房子、買車、甚至買一部手機都貸款。中國人既為自己存款,也為子女存款,對貸款等提前消費持謹慎態度。美國人年滿18歲便原則上不再花父母的錢,結婚時一般不會指望父母給錢,給買房子、買車等。中國人則是從學費、生活費、婚禮費用、買房子買車等全由父母包攬。美國年輕人結婚,一般是女方父母張羅置辦婚禮,男方父母不用管,所以在美國養兒子更省錢;中國年輕人結婚,出錢出力都由男方父母,女方則不用有什麽花費。

     在美國一般不要求員工加班,如果不得不超時工作,則必須按規定支付加班費;即使不是上級要求,而是自願加班趕進度,也不受提倡,更不會得到表揚,相反,如果由於加班導致某些不良後果(如工傷、儀器設備損壞等),當事人和其上級都要承擔法律責任。美國人從來不提倡帶病工作,或者說不理解為什麽要帶病工作;在美國如果帶病工作,不但得不到表揚,而且可能受到同事的嘲笑和反感。在中國,工作加班、帶病工作被當作學習的榜樣,受到大力提倡。中美之間的這一差異,反映出美國崇尚人身權利和權益的保障,中國崇尚奉獻精神。

   在美國,年齡、收入、婚姻狀況、健康狀況等屬於個人隱私,這些信息受到嚴格保護,人們相互之間從不談論這些,更不會在日常生活、工作中試圖窺探別人的這些信息。在中國,上述信息不屬於隱私,中國人相互之間不但不隱瞞這些信息,甚至經常在茶餘飯後談論這些話題。

      美國人在大街上、走廊裏或其他任何地方相遇,不管認識不認識,一般都會友好地相互示意,如點頭、微笑、擺手、問候等,最常見的是彼此點頭微笑。中國人沒有這樣的習俗,陌生人在公共場所相遇時沒有互動。

   在美國一夥朋友去飯店吃飯,一般是各付各的錢;如果是去美國人家裏做客、吃飯,雖然不用付錢,但經常會帶一、兩樣菜,或者帶瓶酒。美國很少有一個人出錢請一幫朋友去飯店吃飯的。中國人一夥朋友出去吃飯,一般都是由一個人付錢請客。

      美國火警、匪警、急救電話都是911,但沒有公共查號台。美國警車攔截嫌疑車輛時是從後麵追趕、閃警燈、鳴警笛,而不是從前麵攔截。美國沒有交警,路口交通完全按紅綠燈指示;遇有突發實踐時,經常會臨時承擔指揮交通的責任。美國小學、初中、高中的早晨上學時間是小學最早,初中次之,高中最晚。上述情況在中國則相反或者有很大不同。中國的火警電話是119,匪警110,急救電話120,公共查號台114。中國警車攔截嫌疑車輛是在前麵堵截,而不是從後麵追趕。中國有專門的交通警察,有時代替紅綠燈指揮交通。中國小學、初中、高中的早晨上學時間是高中最早,初中次之,小學最晚。

      美國是全世界科技最先進、經濟最發達的國家,但卻不使用全世界通用的計量和度量單位,而是使用自己的體係。重量用磅、盎司,體積用加侖、杯,長度用英裏、碼、英尺,溫度用華氏,等等。中國廣泛使用世界通用計量和度量單位。

      在美國,在任何商店購買了除食品之外的任何商品,兩星期之內可以任意退貨,不論商品是否已經開封,也不論是否已經使用過,甚至已損壞。在中國,買了東西後想要退貨是一件非常難的事,常有的情況是費盡口舌、劇烈爭吵之後仍不能退貨。

      總之,中美在文化習俗方麵的差異,表明中國是一個注重傳統、珍視家庭、看重集體、國家至上的國家,而美國是一個追求平等、崇尚自由、開放外向、個人至上的國家。中美兩國的這些差異,或者可以說是中美難以相互認同甚至劇烈衝突的根源所在。

 

[ 打印 ]
閱讀 ()評論 (6)
評論
一個沒有驚豔的老樹 回複 悄悄話 好文!
小百臉 回複 悄悄話 中國人最關心領導人的健康,美國人隻關心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兵團農工 回複 悄悄話 中國崇尚皇帝、官員、教授、博士、專家,
美國重視很多經驗的人;
中國軍隊像私人的;
美國軍隊高層經常不聽總統的。
yueli 回複 悄悄話 美國小學、初中、高中的早晨上學時間是小學最早,初中次之,高中最晚。
Are you kidding me?
westshore 回複 悄悄話 這是語言特點導致的,並不存在你這裏這種推論。
西方進入封建社會很晚,大致比中國晚一千多年,曆史上人們沒有姓,隻有名,同樣名字需要靠地名來區別,比如傳說中的英國羅賓漢,必須用Robin of Locksley來區別到底是哪個Robin,畢竟這個名字是很普遍的,而locksley是地名。
從英語的語序來講,非人屬性從屬關係用of,地名必然放在後麵,所以如今這種名字就是Robin Locksley。甚至英國王室也是如此,家族姓可以隨便改,不就是個地名嘛,天下都是自己的,可以隨便選一個地方作為姓。比如如今的英國王室姓溫莎,這是地名,是一戰時從德國姓改的。
因此這僅僅是因為語言語序的特點,並沒有什麽突出什麽的概念。比如我一個冰島同學,她的名字按照意思就是誰誰的女兒,這個誰誰就是用於區別與他人的方式,甚至有誰誰的兒子的女兒這種取名方式,很土的。但她說這是冰島人很平常的取名方式,她爹是個國會議員,也算知識分子了。
中國在秦統一中國後進入封建社會之前,人們的姓氏基本也是依據地名,但中文語序是與英文或者其他拉丁文字不同的,用“的”來表示從屬關心,修飾詞一般在前麵,比如楚地的大柱,用於區別大柱這個名字。
因此關於姓名順序問題僅僅是語言特點導致的,明顯也不限於姓名,而是任何類似結構的詞匯,並不存在為了突出什麽的特點。
HBW 回複 悄悄話 關於姓和名的順序很有意思。我個人感覺姓氏靠前名稱靠後更為合理。反映出家族的邏輯關係。

人的思維與行為之間有個有意思的規律,思考與行動的方向是相反的。IT上講就是控製平麵與數據平麵的反向性。

中國人思想上總是強調集體主義,但是行動上是從個人出發的。所以會發現中國文化中有很多為私利傷害集體的行為;西方是強調個人主義的,很多時候的行為是從集體主義的角度開始的。最終才是利益落實到個人。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