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言密語

甜蓮子純文學文集《田言密語》原創文字版權屬於作者甜蓮子,有意轉載者請聯絡作者甜蓮子。歡迎訂閱微信公眾號:甜蓮子
個人資料
正文

蕭紅熱裏讀蕭紅

(2015-09-17 10:25:15) 下一個

蕭紅熱裏讀蕭紅

 《僑報》7/20/2015

甜蓮子 

 

蕭紅,被後人稱為民國四大才女之一,在世間活了僅僅三十一年,卻擁有傳奇的一生。近年來, 影視界相當關注這位活躍於上世紀30年代、來自東北的女作家。由霍建起導演、宋佳主演的電影《蕭紅》早在2013年就上映了,去年十月起由許鞍華導演、湯唯主演的《黃金時代》陸續在全球發布,還有描述電影《黃金時代》拍攝過程的紀錄片《她認出了風暴》在電影上映的五個月前發布 。電影《蕭紅》和《黃金時代》皆得獎無數。隨著電影的上映,海內外自然而然地掀起了一股綿延不絕的蕭紅熱。

然而,由於蕭紅個人的感情經曆複雜難解而且充滿戲劇性,這些經曆又和她的寫作生涯難以分割,當女作家蕭紅的故事被搬上銀幕後,她的愛情婚姻和悲劇人生不可避免地成為了電影的主題、觀眾關注的焦點,以至於銀幕上的蕭紅這個人物形象作為作家的一麵很容易地被淡化處理了。電影作為優良的視聽感官傳媒確實可以栩栩如生地再現導演和編劇心目中的蕭紅的一生,但是令人遺憾的是,它很難準確地介紹蕭紅的寫作風格和蕭紅作品的文學價值,從而達到激起觀眾的興趣去關注蕭紅的文學作品的目的。

於是,一個令人悲哀的現象浮出水麵:作為一個作家,蕭紅的作品並沒有得到它應有的關注和評價, 反倒是作家的私生活成為了人們街頭巷尾茶餘飯後的談資和消遣。世人七嘴八舌地唏噓感慨蕭紅和五個男人的感情糾葛,兩度懷著前任的孩子和下一任丈夫結婚的奇聞,生了孩子馬上遺棄的惡劣行徑,還有可能牽涉的殺嬰的嫌疑,公眾對女作家蕭紅私生活的興趣顯然遠遠超過了對她作品本身的關注。

網上一部分評論單憑電影裏的敘述和媒體的炒作,嚴肅地質疑或鄙夷蕭紅的為人,給蕭紅貼上“私生活隨便放蕩”、“不自重”、 “自私”、“冷血”、“缺乏母性”等等負麵標簽的同時,這個觀點亦不幸殃及蕭紅的作品。當後人不能寬容地理解作家當年身處的時代和家庭造成的影響和局限性,而義正辭嚴地聲明“這樣的女人寫的文字不讀也罷!”時,對作家的道德評判先行於對其作品的探討和評價,這在無形當中也阻礙甚至抵製了蕭紅的作品在民間的傳播和推廣。

我一向讚同錢鍾書先生的話;雞蛋好,就不必管雞是什麽樣的。作為一個讀者,對於任何作家的作品都應該抱著開放的頭腦和包容的心態,切不可無知者無畏地狹隘武斷,單憑兩三部電影、幾個傳言就給作家的為人貼標簽、給作家的作品判死刑。因為說到底,對讀者來說,錯過好作品還是讀者自己的損失。站在道德高地上對蕭紅的人品高談闊論、評頭論足是最為簡單輕鬆之舉,然而抱著悲天憫人的情懷去理解蕭紅和蕭紅身處的這個時代,去體味她的生命體驗如何引發她對人的生存狀態的觀察和思考從而影響了她的寫作,那才是難能可貴的,是今天的我們應該做的功課 。

因此,我決定稍許做一點功課,開始讀蕭紅的代表作和評論文章,讀有關蕭紅同時代的文人回憶蕭紅的紀錄文字。

我讀蕭紅早年巔峰之作《生死場》裏的文字,讀到了蕭紅超越時代的冷靜思索。當時左翼作家的主流都在謳歌農民,但是蕭紅沒有選擇隨波逐流,她反而不加修飾地展現東北農民愚昧麻木的現狀,觸目驚心地描畫生和死。 “人和動物一起忙著生、忙著死。”“當女人們正在拚足全身的力氣生孩子的時候,不知誰家的豬也正在生小豬。”“成業這樣的小夥子,年輕一過,人就和死過的樹一樣不能再活。”“金枝就因為摘了一顆青柿子,她母親老虎一般捕住自己的女兒,金枝的鼻子立刻流血;母親一向是這樣的,很愛護女兒,可當女兒敗壞了菜顆,母親便去愛護菜顆了。農家無論是菜顆,或是一株茅草也要超過人的價值。” 我在這些文字裏看到蕭紅在寫作中獨立思考、大膽拷問人的價值。在當時的社會,作為女性作家的蕭紅堅守自己的信念,敢於發出與主流不同的聲音,令我肅然起敬。

我讀蕭紅的回憶小說《呼蘭河傳》裏的文字,讀到了蕭紅全然一幅“自我開始有了先例,好壞聽憑世人後代論說”的氣魄。蕭紅寫小說好像無視約定俗成的結構章法,什麽對稱什麽完整她都不管,筆法詩意率性,令我不禁暗歎:原來小說還可以這樣寫呢!我還發現蕭紅特別不願意修飾雕琢文字,總是喜愛用最簡單最直白的語句,樸實無華,一派天然,貌似稚拙,然而讀來親切感人、回味無窮。“呼蘭河的人們就是這樣,冬天來了就穿棉衣服,夏天來了就穿單衣服。就好像太陽出來了就起來,太陽落了就睡覺似的。”“花開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鳥飛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蟲子叫了,就像蟲子在說話似的。一切都活了,要做什麽,就做什麽。要怎麽樣,就怎麽樣,都是自由的。”“黃瓜願意開一個謊花,就開一個謊花,願意結一個黃瓜,就結一個黃瓜。若都不願意,就是一個黃瓜也不結,一朵花也不開,也沒有人問它。”“大人總喜歡在孩子的身上去觸到時間。” 這樣詩意雋永、淡而有味的文字不正是我一直向往追求的文字的理想境界?

我讀劉勇先生今年四月在北京師範大學新圖書館發表的演講《今天為什麽再讀蕭紅》,讀到了蕭紅的生命體驗對寫作的意義。蕭紅的童年時代,東北早已淪陷在日寇的鐵蹄之下,再加上蕭紅幼年喪母,和父親感情疏離,寂寞孤獨的童年記憶裏唯一的亮點是祖父的愛 。 蕭紅短短的一生漂泊流浪在無數個陌生的異鄉,如她在散文《失眠之夜》裏寫到:“我沒有家,我連家鄉都沒有。那塊土地在沒有成為日本之前,家在我就等於沒有了”。正是因為這樣顛沛流離貧病交加的苦難經曆才激發蕭紅冷靜地思考生命的意義。

我讀蕭紅同時代的人留下的回憶蕭紅的文字,讀到了一個比銀幕上的形象更立體更多麵的蕭紅。比如,當我讀駱賓基在《蕭紅小傳》裏的“琴聲不再響起的遺憾”,一個有關蕭紅在每個夜晚準時為巷尾拉琴賣藝人準備銅板的故事,我讀出了蕭紅對社會底層窮苦百姓的理解同情和感同身受;當我讀魯迅先生記載的“蕭紅叫魯迅先生出來看太陽”的情節,我又讀出了蕭紅的純潔善感。我相信,在我讀到更多不同的人留下的不同的回憶蕭紅的文章之後,蕭紅的人物形象會在我的心目中漸漸地豐滿起來,幫助我理解她,理解她身處的時代,從而理解她筆下的作品。

以上是我個人在蕭紅熱中閱讀有關蕭紅和蕭紅作品時的點滴心得,願與讀者諸君分享,並且希望此文能引起讀者對蕭紅文學作品的興趣,和我一道於蕭紅熱裏讀蕭紅。

寫在2015年農曆端午節(蕭紅生日)

附錄:魏微寫在蕭紅百年誕辰 《悲慘的人生,溫暖的寫作》 http://weixin.oldcui.com/gujin/128697.html

微信公眾號:甜蓮子

tianlianzi.writing@gmail.com 

[ 打印 ]
閱讀 ()評論 (5)
評論
mzl9876 回複 悄悄話 《生死場》是蕭紅的經典名篇,它對人性、人的生存這一古老的問題進行了透徹而深邃的詮釋,這種對人生的生存死亡的思索,超出了同時代的絕大部分作家。
魯迅為之作序,胡風為其寫後記,在文壇上引起巨大的轟動和強烈的反響,蕭紅也因此一舉成名,從而奠定了蕭紅作為抗日作家的地位。
窗外細雨 回複 悄悄話 蕭紅是我最愛的中國作家。她記錄了她生活的那個時代,語言簡浩靈巧深刻(魯迅先生形容為"力透紙背"),感情撲素真摯。勇敢追求愛情和事業。她的早逝是那個貧窮落後的國家在戰爭時期女性更悲慘命運的寫照。她的個人生活經曆命運與她的性格有關,與男人的品性有關,蕭軍的感情不專一和脾氣暴躁,端木蕻良的自私和沒有擔當。這些男人的劣性相當普遍,既使在今天也不見得有多少好轉,隻是在那個時代更容易顯露,他們做為她的伴侶更多地被人認識。我喜愛她和她的作品。她的作品沒有政治,有普世社會文化曆史的價值,她的生命熱烈真誠。

終有許多人懂得她的作品,握手!
甜蓮子2014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京華人' 的評論 : 魏微在《悲慘的人生,溫暖的寫作》一文中將蕭紅和張愛玲做了對比,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讀附錄鏈接。
京華人 回複 悄悄話 個人認為,蕭紅的作品比張愛玲的更深沉,更有思想。
落英如雪 回複 悄悄話 魯迅對蕭紅的照顧就是因為憐憫她的身世,欣賞她的文采。套用一句經常被引用的話:因為懂得,所以慈悲。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