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傷人又傷己。
創作的源泉來自生活,尤其是苦難的生活。作者講的故事,不論是道聽途說,還是親身經曆,隻有真正觸動了內心深處的痛點,筆間才會流淌出感動讀者引起讀者共鳴的文字。然而,這是多麽痛的領悟,多麽重的代價。
記憶是一道道沉重的枷鎖,它隻在夜深人靜陰陽交接一刻襲來。當你脫下白日裏衣冠楚楚的社交麵具而毫無招架之功時,它蛇一般滑入你半夢半醒的潛意識。此刻,你擁有異常靈敏的嗅覺和聽覺,聞得到濕熱的江南梅雨,聽得見死去先人親昵的呼喚,夾雜著舊時留聲機裏的薔薇與少年。你閉著眼睛也能看到一幅幅活色生香的畫麵,風在野地裏刺拉拉地刮過你的臉頰,慫恿你親手剝開血淋淋的傷口。寫作就是這樣的二度再度讓你品味人世間的苦難。
兒時心目中的英雄一個個轟然倒塌土崩瓦解,或者變得麵目可憎猥瑣苟且。而隻有到這時你才能夠真正看清他們的全貌,讀懂他們的人性,在感歎人性的黑暗殘忍和無奈之餘,理解人世間的恩恩怨怨。每一個虛構人物都有他的生活原型,你掂量著下筆的輕重,調色的深淺,小心翼翼地穿針引線,把他們隱藏在緊密的線腳裏,把自己的所思所想包裹在雲山霧海裏,怕人識破。精雕細琢,濃妝淡抹,你畫了一張張畫皮給自己戴又給別人戴。然而,細節和語言可以輕易把你出賣。一旦天機泄露傷及無辜,無心之語也會引來親人朋友的詰責。你情不自禁的直抒胸臆更是讓你成為一個不諳世事毫不設防的少年。就這樣讓你在道德隱私和創作欲望之間痛苦徘徊無從選擇,因為寫作會傷人。
現實生活是井然有序的朝九晚五,偶爾的加班加點,還要買菜做飯洗衣服打掃衛生,又要接送小孩課餘活動輔導功課,還有親戚朋友人情往來。寫作卻是晨昏顛倒日夜不分,跟著感覺走緊拉住夢的手,隻怕一不留神情緒和靈感會從指縫間溜走。食不知味填飽肚子就行,下決心上床休息了可是睡了幾個小時就會自動醒轉,黑暗中分明可見一個個清晰的畫麵,心裏冒出電光火石般的語言驚擾你催促你下床寫稿改稿。為了應付現實生活中的角色所要履行的義務責任,寫作逼著你見縫插針,在現實和虛擬世界之間穿梭遊刃,窮於應付,學著玩變臉。唉,寫作傷神。
若說出的話是潑出去的水收不回來,那麽寫下的文字就是十月懷胎辛苦分娩的寶貝,卻要眼睜睜地看著它獨自麵對人世間的炎涼和艱難。一麵低聲下氣懇求別人讀你熱氣騰騰的新作,一麵害怕他們說你的寶貝根本不值得你的心血為什麽要來。一麵希望讀者與你同悲同喜,一麵又害怕他們徹底把你看穿看厭。要是沒有人讀你廢寢忘食寫下的作品,你又焦躁不安,看著繈褓裏的新生兒憐愛地問,寶貝這是為什麽。唉,寫作傷心。
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攬鏡端詳,寫作可以吸盡你的精氣神,美人兒也落得雙眼充血臉色蒼白,成了個紙片人兒。唉,寫作傷身。
寫作啊,實在是一樁吃力不討好的賠盡老本的買賣,可是啊,你還是賠得心甘情願!
文革中,多少人因為寫作賠盡老本,甚至生命
姒玉明
寫作除了耗費時間與精力,必須接受、忍受別人的挑剔、批評甚至攻擊、詆毀外,我認為還會有以下的效果:
第一,砥礪自己的毅力和信心。沒有絞盡腦汁、冥思苦想、搜腸刮肚的經曆,就難以體會“兩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
第二,提高閱讀的質量和文學鑒賞水平。常動筆的人對別人的文章不大會走馬觀花地泛泛瀏覽,一般會仔細研究、玩味。就象“春風又綠江南岸”中的“綠”字,其達意、傳神的效果是諸如“到、“過”、“入”、“滿”不能比肩的。
第三,鍛煉良好的文字駕馭能力。真誠的文字是情感的揮灑,是精神和信念的載體,鐫刻著思想的文字帶給讀者的是生命的氣息。
第四,幫助理清思路,增進思考能力。讀書使人充實,寫作使人精確。若沒有對問題的深思熟慮和對條理、邏輯的足夠重視,就不容易有效地交流思想、傳遞信息。
第五,提升口頭語言表達和組織的能力。因為寫作要求遣詞造句、布局謀篇。這樣的習慣可以使人在講話時不至於言之無物、詞不達意。
第六,改變你的人生。當你以思想點燃思想,以心靈贏得心靈,用人格塑造人格時,就有一種持續不斷的動力與激情重塑、更新你的生活。
Publish or Peri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