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語

我們從哪裏來? 我們是誰? 我們往哪裏去?
個人資料
風語空靈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乘著高鐵去米蘭 - 湖光山色和城市掠影

(2025-08-06 09:45:49) 下一個

2025五月至六月第二次"流浪"歐洲 - 第五站,米蘭和科莫湖

從錫耶納和佛羅倫薩北上乘快車到意大利第二大城市米蘭,如中國的上海,它既是時尚之都又是科技和經濟重鎮。在米蘭停留的主要目的是遊覽北麵約50分鍾車程外的科莫湖(Lake Como),同時"回顧"一下昔日去過和未去過的米蘭景點。這次到米蘭還是老伎倆,酒店選在火車站旁邊,入住就緒後在網上訂了去科莫湖的大巴團一日遊,行程包括乘遊艇(private yacht)看湖光山色,別墅庭院,附帶遊山鎮嚐美食。

從佛羅倫薩去米蘭,乘快速列車,即停站較少,米蘭中央站下車。路上典型的托斯卡納風光,令人賞心悅目。

 
列車飛奔,車速在280公裏/小時左右,車內寧靜寬敞,窗明幾淨。這是一趟從南意大利城市薩勒諾(Salerno)到米蘭的快車,途經那不勒斯,羅馬,錫耶納,佛羅倫薩等主要城市,縱貫意大利半島。

 
一路上大部分軌道由金屬護板封閉起來,以最大限度減少燥音對兩邊村鎮居民和牧場動物的影響。擋板上沿的透明玻璃,可使坐在車內與之同高的旅客看到外麵的風景。一些火車站也設計得別具風格。


米蘭站到了

 
米蘭中央火車站(Stazione di Milano Centrale)是歐洲客流量最大的火車站之一,在意大利僅次於羅馬特米尼火車站(Stazione di Roma Termini),號稱地球上最美火車站。套用一句廣告詞就是:來過的都說美。該車站於1931年納粹獨裁時期建成啟用。修大道建廣場,座座建築"高大上"恢宏無比是獨裁政體的典型特征,米蘭中央火車站建的如此宏大自然不奇怪了。

 
左:進站口內。                    右:出站口外。

 
進出站大廳的巨大開放空間,或許能緩解旅客趕火車的焦慮感。可以想象一下,伴隨儀仗隊的鑼鼓和音樂,這裏可以襯托"元首"迎送賓客的豪邁,不但能給客人"下馬威",也讓子民看到他"至高無上"。


米蘭中央火車站前的奧斯塔公爵廣場(Piazza Duca d'Aosta)。這座雕塑由藝術家米開朗基羅製作,此米開朗基羅(Michelangelo Pistoletto,1933)非那米開朗基羅(Michelangelo Buonarroti,1545)。巨大的象牙色蘋果,獨特的咬痕已被鋼釘縫合,原以為有諷刺蘋果公司的含意,一查才知道不是這回事,是作者為紀念2015“食物與營養”世博會贈予米蘭的。


入住的火車站廣場對麵酒店的早餐廳,至今未悟出是什麽風格,但食物還不錯。

 
凱羅利廣場(Largo Cairoli)雕像和菲拉雷特塔(Filarete Tower),該塔樓是斯福爾紮城堡(Sforzesco Castle)的一部分。從這座城堡向北是一條大街,直通米蘭大教堂前的廣場。

 
坐在雙層大巴上層第一排,看到米蘭的街車走在"草坪"上。出城前下起了雨,遂即不指望在科莫湖能遇上好天氣。出米蘭城上高速第一個經過的是收費站,和在中國見到很相似。


單向五車道的A8高速公路及兩旁的服務區。這條路的意義在於它是世界上第一條高速公路。A8於1924年9月21日通車,專為機動車建造。當時馬車仍然盛行,可以想象沒有了緩慢的馬蹄聲且行駛在同一方向,第一次開車跑在暢通無阻的大道上是什麽感覺。今天我們習以為常,當時肯定是革命性的。每位使用高速公路或喜歡在上麵"飆車"的駕車人或許應來"朝聖"一下。

 
著名的科莫湖(Lake Como)是一個冰川湖,麵積146平方公裏,水深超過400米,從穀歌地圖看其形狀像一個倒“Y”字,而同名的科莫鎮(見上圖)位於這個倒Y的左側(西)分支末端。從高速上下來後,大巴沿西岸公路把我們送到湖畔小鎮科隆諾(Colonno)的一個私人碼頭,一行人上了一個小遊艇向對岸半島上的貝拉吉奧(Bellagio)開去。

 
遊艇向北駛過科莫湖上的唯一小島(在畫麵外),不遠處湖岸突出部有一個聞名世界的別墅,叫 Villa del Balbianello (巴爾比亞內洛別墅,見右上),該建築如此獨特,至少出現在兩部有名的電影中,一個是《皇家賭場》(Casino Royale),另一個是《星球大戰 II 克隆人的進攻》(Star Wars II Attack of the Clones)。


湖水清澈平靜,船方沒有要求乘客穿救生衣,護欄內擺著沙發,麵對青山綠水可坐著欣賞也可站著觀看。這是欣賞科莫湖光山色的高光時刻,頭頂上是一排燈泡,看來晚上可以在小艇上開爬梯。


掩映在湖畔綠色之中的是各種豪華別墅


這個湖邊小亭叫摩爾亭(Chiosco Moresco)。到貝拉吉奧鎮後,在岸邊小道散步肯定會留下美好的回憶。


 
在湖畔享受意大利美食,別具一番風味。

 
貝拉吉奧鎮依山而建,小巷人家和台階盡顯山城風格,教堂內即樸素又不缺金壁輝煌。


位於阿爾卑斯山南麓的科莫湖氣象豐富,致密潔白的雲,碧綠青翠的山和微波蕩漾的湖,每時每刻都是一幅令人陶醉的風景畫。乘渡輪回到西岸,回望坐落在湖心半島尖端的貝拉吉奧鎮,像一顆鑲嵌在皇冠上的明珠,魅力四射。

 
科莫湖的交通規則不允許旅遊和外來車輛調頭,湖岸公路雖是雙向的,但要單向行使。載我們的大巴也不例外,返回時繞湖一周回到科莫鎮,再從那裏稍事停留後返回米蘭。作為遊客我們一點都不介意甚至求之不得,見識了科莫湖的全貌,尤其是山頭的"怒雲"像極了加洲夏日的山火濃煙。


科莫鎮的迷人港灣,鮮花盛開。

 
左:科莫大教堂(Duomo di Como)的門麵。右:科莫大劇院,叫社會劇場(Teatro Sociale)。


返回米蘭時再一次走在A8高速公路上,100歲高齡的世界首條高速公路仍然一派車水馬龍的景象。


夕陽下,米蘭市內的一座"生態大樓"。如果你仔細觀察,樓頂上有一升降機,可能是幫助居民吊卸大株植物用的。

第三天,在米蘭市內走馬觀花,包括一些主要景點,比如米蘭大教堂,這次沒有上到教堂頂部,而是"鑽"到了她的地下,那裏的考古博物館記錄著大教堂的滄桑變化。

米蘭不僅是個時尚之都,也是煙火氣十足的城市。偶遇一群中學生和一個幼童互動,想和她來個"high five"小家夥就是不合作。


大教堂博物館門前廣場上的一個雕塑。教堂側牆下的那個小門是洗手間,來參觀時最好在酒店把"公事"辦了,否則在這要出三歐元才讓你進去,這是在歐洲旅行見過的最"昂貴"收費廁所,和美國的小費一樣讓人垢病。

 
米蘭大教堂的照片見多了,這裏也不免俗,貼上兩張以示"到此一遊"。無論如何看上去還是很雄偉的,其實更有意思的是大教堂地下的博物館,見下麵照片。

 
大教堂的地下有墓穴,長眠著一些對教會或教堂有功德的人物。


很多遊客可能不知道,大教堂門前廣場的地下是中空的,保存著被挖掘出的老教堂考古遺址和眾多文物。千年前的地麵仍然可見。西方的教堂被毀壞後往往在原來地基上重建,或在旁邊建更新更高更大的,米蘭大教堂就是例子。遺址上方是廣場上熙熙攘攘的人群。

 
左:(上圖)維托裏奧·埃馬努埃萊二世長廊(Galleria Vittorio Emanuele II),是一個購物中心,而且是曆史悠久的購物中心。這座19世紀的玻璃拱廊內,有奢侈服裝品牌商店和高檔餐廳。
右:長廊北口斯卡拉廣場(Piazza della Scala)上的達芬奇紀念碑,旁邊的馬路對麵是享譽世界的米蘭大劇院,叫斯卡拉劇院(Teatro alla Scala )。

 
如果有時間,可以參觀米蘭眾多的博物館,或在她的大街小巷閑逛。對我們來說,看完上述景點已不虛米蘭之行,唯一的小遺憾是沒去看達芬奇"最後的晚餐"壁畫,原因之一是要提前預約門票。在佛羅倫薩時已看過文藝複興時期三位大師的作品真跡,盡管可去現場售票處碰運氣,但對該壁畫的興致已動力不足。

下一站飛往意大利西西裏島,對我們來說是一個既畏懼又十分向往的地方。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