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五月至六月第二次"流浪"歐洲 - 第十二站, 從撒丁島到馬耳他
馬耳他屬南歐地中海島國(群島),位於意大利以南,突尼斯以東和利比亞以北,總麵積約122平方英裏(相當於11英裏長和11英裏寬),在地中海上呈西北到東南的長條形狀。所以,在馬耳他旅遊,買當地的公交卡乘公共交通基本可以搞定。
這片島嶼6500年前(中石器時期,Mesolithic)就有人居住,後來各路人馬紛至遝來,他們依此是古代的腓尼基人(Phoenicians),迦太基人(Carthaginians),希臘人和羅馬人;中世紀的阿拉伯人,諾曼人和阿拉貢人(Aragonese);以及現代的醫院騎士團(Knights Hospitaller),法國人和英國人,導致馬耳他曆史不是一般地豐富,目前是歐盟成員,屬歐元區。
瓦萊塔的古城堡伸入湛藍的地中海,在夕陽下泛著金光。
我們從意大利撒丁島飛抵馬耳他已是下午(上圖為馬耳他國際機場),在機場買了馬耳他公交卡,叫做探索卡 (Explore Card),有效期一周,可坐白天,夜間和直達線路在馬耳他本島和第一大島戈佐(Gozo)無限次乘車,還包括渡輪(須在碼頭售票處憑卡換船票)。從機場出來乘機場快線班車TD4直達瓦萊塔的酒店門口(Valletta,馬耳他首都)。
酒店房間寬敞明亮。一瓶香檳,又稱"起泡葡萄酒"已在桌子上冰鎮,鍍絡容器上布滿冷凝的水珠,冰涼香檳倒入酒杯喝起來絲滑可口,爽意衝淡了旅途的疲勞,一張寫著客人名字的歡迎卡更感賓至如歸。
安頓停當,我們出酒店來到瓦萊塔的古城門前的廣場,一座巨大的圓形噴泉雕塑提醒著人們這座城市或島國的輝煌過去(也有人稱馬耳他是城邦國家),名字叫特裏同噴泉(Tritons’ Fountain),實際上是座令人驚歎的紀念碑。按酒店前台服務生推薦的路線,我們利用當天剩餘的時間在瓦萊塔來了走街串巷,對馬耳他首都來個先睹為快。此時正值夕陽西下時分,建築,教堂和古城堡都染上了金光。
城門內登城的台階氣勢不凡
貫穿瓦萊塔半島的共和大街(Republic street)
共和大街旁,馬耳他皇家歌劇院舊址(Royal Opera House Site)。
馬耳他新議會大廈(New Parliament Building),可以看出設計者的苦心,讓大廈與周圍古城和諧一體。馬耳他的全名是馬耳他共和國,1962年脫離英國統治,但仍留在英聯邦內,以伊麗莎白二世作為馬耳他女王和國家元首。1974年完全獨立成立共和國,實行與英國類似的一院製議會,由總統和眾議院(馬耳他語:Kamra tad-Deputati)組成,總統(議會選出)任命獲眾院多數支持的議員任首相,管理國家。順遍提一下,馬耳他通行英語和馬耳他語。
就目前而言,馬耳他是歐盟中貪汙腐敗最嚴重的國家,廉政程度65個中排第65位。公民參與尤其薄弱。我們入住的五星級酒店服務態度似可佐證(餐廳大部分服務生懶惰而不專業),因涉及個人看法的可能偏差和酒店名聲,饒恕不披露酒店名字。
在瓦萊塔,到處是時間和曆史留下的痕跡。
共和大街上的一個小廣場,左側是馬耳他法院。一對情侶攜手漫步共和大街,猶如"走在鄉間的小路上"。
馬耳他法院
用穀歌推薦,在一個"酒香不怕巷子深"的小街飯館點了披薩權當晚餐,味道好極了。
晚餐時間,街頭的露天餐座上滿是食客,夕陽在背後的建築上灑下迷人的金光。
聖喬治廣場(St. George's Square)
古建築下餐館林立
一座順勢而建的咖啡小館,餐座設在上麵大路旁的陽傘下。
從小咖啡館的地方往上走,就到了有城堡的海邊,一艘豪華遊艇正在返航。
從海濱往回走,正值日落時分,加爾默羅聖母聖殿(Basilica Sanctuary of Our Lady of Mount Carmel)在餘暉下顯得高大肅穆。
瓦萊塔半島麵朝夕陽的馬薩姆塞特街(Triq Marsamxett 或 Marsamxett Street)被染成一片金色
聖保羅大教堂(St. Paul's Cathedral)的鍾樓
從西街(West Street)的十字路口看聖保羅大教堂(St. Paul's Cathedral)
古城牆下的一個渡輪碼頭,時間留下的斑駁到處可見。
這樣的街角宗教雕塑在瓦萊塔街頭到處可見。教堂和房屋隨坡而建,漂亮的石板階梯一直通向共和大街。
街頭餐座和漂亮的商家通道
馬耳他國家圖書館前的維多利亞女王雕像(Queen Victoria Statue)
從共和大街透過城門向外看,遠處是聖普布利烏斯教堂(Knisja ta 'San Publiju)和薩裏亞教堂(Knisja ta’ Sarria)
一位藝人在城門護城河橋上獻唱。
太陽剛剛消失在地平線下,晚霞映滿了天空。城牆上的角樓讓人想起星球大站的場景。
結束了當天的瓦萊塔之遊,回酒店休息,準備明天的深度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