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劍飄塵

曆史上第一部關於64事件的長篇小說\"天安門情人“作者,美國企業家,作家
正文

汪精衛對第五層次的追求

(2015-03-17 12:20:12) 下一個
一劍飄塵

許多人知道馬斯洛(Maslow)的層次需求理論:生理、安全、社交(情感和愛)、尊重、自我實現。社會中一般人隻能達到第三個層次的滿足。有些人能夠達到第四個層次。但是,想攀登第五個層次,也就是實現個人的理想、抱負,特立獨行、達到自我實現的境界,就非常難了。

在實現了前麵三個層次的需求以後,向第四個層次的攀登,是自然而然的選擇。這也是社會中常見的一個社會地位的階梯。但是到了去攀登最後一個層次的階梯的時候,可能第四個層次所包含的獲取社會地位並由此獲得尊重,反而會成為自我心理突破的絆腳石。

這裏,我想到了汪精衛。在中國現代史上,國共兩黨都把汪當作漢奸看待。但是在我看來,汪精衛和日本人合作,恰恰是在實現他的第五個層次的需求。而他對於這個自我實現的追求,恰恰是在拋棄了第四層次中社會尊重這塊基石的基礎上,實現的。

看汪精衛的曆史,他在和日本人合作之前,一直就是一個民族主義者。而且,已經成為國民黨中國,僅次於蔣介石的第二號人物。他不僅僅是達到了第四層次的需求,而且在一般人眼中,也是完成了第五層次的自我實現。他和日本合作,並不會提高他的曆史地位,相反,他走到了中國主流文化的反麵。對於他這樣一個“引刀成一快,莫負少年頭”的大英雄來說,不是不知道和日本人合作,對於自己曆史地位的危險性。那麽他為什麽還要鋌而走險?

就如他在離開南京去河內,走上和日本人合作的道路時,給蔣介石發了著名的電報:豔電。從這份電報中看,汪精衛並非單純投靠日本,而是和日本屬於平等的談判。他所期望、或者說日本人答應的,是日本從中國的撤軍。不怪他太太陳璧君在日本投降以後受審的時候反問:汪先生成立南京政府,都是從日本人已經占領的土地上收回來的國土,何談賣國?

所以,許多中國人一提到賣國,就打了雞血。網上單有一點點言論不認同中國、認同中國文化,就攻擊對方漢奸。這是根本就沒有腦蛋白的行為。賣國的人,手裏首先要掌握了國。汪精衛和日本人合作,不過是帶了一些國民政府中的失意官僚而已。哪裏有一寸國土,可以賣?

曆史披露的事實,抗日戰爭時期,蔣、汪、毛三方,無一方沒有和日本人溝通過。我當然不會指責他們這樣的做法。從政治領袖的角度,他們這樣做是無可厚非的。當然,最終的選擇,還是要看他們是站在誰的立場上。相對而言,蔣是完全站在民族的立場上,這與他當時的地位是相匹配的。毛,顯然是站在一個流寇的立場,完全不顧民族大義。而汪呢?其實也是站在了民族的立場上,這與他一貫的思想是一致的,因為這就是他的第五層次的需求。

可以說,汪為了自我實現,拋棄了既有的榮華富貴。在當時的曆史時期,汪不出麵,日本也還是能夠找到其他的漢奸出麵組織政府,那也許是更壞的結果。比如當時的華北偽政權,就根本沒有和日本人討價還價的籌碼。而汪,卻堅持了幾點關鍵原則,比如汪政府的軍隊不出麵和蔣的軍隊打仗,不做兄弟相殘的事情。日本人也無可奈何。從另一點上說,汪政權的建立,讓中國也多了一項選擇。如果不是兩年後,日本偷襲珍珠港,引發第二次世界大戰,蔣介石的國民政府,根本就不是日本人的對手。汪政權至少為中國保留了一種選擇,不至於像明末一樣被滿清滅國。

從對汪精衛一貫的行為分析,他並不是一個對權力孜孜以求的人。曆史上,他幾次辭職出遊。與其說汪是政治家,不如說他是一個誤入了政壇的文學家。他有刺客的激情,卻少了政客的權謀。這也是為什麽他能夠在已經獲取了那麽大的曆史定位的情況下,還義無反顧走上一條可以稱為舍生取義的道路。誠如他的名字所預言的:精衛填海。雖然希望渺茫,前途不測,但是這是他自認的命運。這就是他的第五層次!

因為最近在我所處的網絡世界發生的一些事情,讓我感同身受!特作此文!

版權所有,歡迎轉載,但請注明作者:一劍飄塵
第一部關於六4天安門屠殺的長篇小說、禁書《天安門情人》作者
微信:alexlu68 ; 文學城博客:一劍飄塵-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4)
評論
遍野無塵 回複 悄悄話 如果說汪投日的那幾年對中國人有功,就等於說,被強奸時,應該順從和主動些,那樣你可以享受強奸的快感,或者至少浪費些反抗的力氣。
沈成涵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懶風' 的評論 : "投降=漢奸,是千古論調。但這沒有站在一個“民為貴,社稷次之”的更高角度去看。"

----亡國奴,何談民為貴?漢人在蒙元、在滿清是幾等公民啊?
沈成涵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灜客' 的評論 :

----你沒明白我的意思,我是說你這種非要從缺點中找優點,甚至把缺點都說成是優點的做法,就像那些茅左評價老毛一樣,老毛就是好,錯的也是對的,對的就更是偉大。一個過大於功的曆史罪人,就算身上還有一些優點,也不能改變什麽。
懶風 回複 悄悄話 同意作者的說法。和網友“吃與活”的意見一致。

投降=漢奸,是千古論調。但這沒有站在一個“民為貴,社稷次之”的更高角度去看。
托尼福 回複 悄悄話 汪以下一幹漢賊數典忘祖,庸瑣鄙陋,爭相媚日,群醜恣惡,汪縱有此拯民於倒懸之情懷,終脫不了幹係。
MovingTarget 回複 悄悄話 這個世界上作惡最多的都是堅定而極端的理想主義者。
所以理想並不甄別善惡。
MovingTarget 回複 悄悄話 灜客和作者一樣,從各個方麵,包括私德,品格,信念方麵為汪辯解,其實都不成立。
把希特勒放在你的這個體係裏,他會是一個聖人。
你認為希特勒是聖人嗎?
然後你用毛為汪來辯解,毛是暴君,這個並不能幫你解脫汪。
全麵地理解一個曆史人物的複雜性並不是說可以不論是非。
矯枉不能過正。
歡顏展卷林中坐 回複 悄悄話 從戰略來看,美國不可能坐視歐亞被德日征服,對美洲形成包圍之勢,所以美國參戰是必然的,隻是何時參戰而已。中國需要的是堅持到美國參戰,而且持續有組織的抵抗,蔣這一點沒有看錯,而汪是文人,未必看得透這一關鍵。
歡顏展卷林中坐 回複 悄悄話 汪精衛使日本人以更小的代價從中國獲得資源,繼續侵略,否則需要更多日軍來防守與徵集資源。
汪精衛作為知名高層,動員的能力比別人強,客觀上使日本侵華居於更有利的地位。
這應該沒有爭議。
至於中國若亡,是否汪精衛的路線會比較好?難以論斷。
灜客 回複 悄悄話 回複【沈成涵 】的評論
汪與毛在人格、氣質上完全不同,汪算是一個文人,在與日本人合作之前,方方麵麵的聲譽也不錯。就算是投日之後,對百姓也沒有太多的損害。而毛不同,他是一個玩弄權術的人,表裏不一,利用國家資源,荒淫無恥。他的所作所為給百姓帶來深重災難,直到今天,道德崩壞都與他有關。至於汪,除了那頂帽子特別大外,其他好像也舉不出什麽東西來。
沈成涵 回複 悄悄話 "從對汪精衛一貫的行為分析,他並不是一個對權力孜孜以求的人。曆史上,他幾次辭職出遊。與其說汪是政治家,不如說他是一個誤入了政壇的文學家。"

----知道什麽是以退為進嗎?中國傳統士大夫腐儒政客都是這麽做來培養聲望、人望,曲線救國的。就像隱居終南山,不過是為了成為名士、隱士,能更有利於今後出世為官一樣。從最好的角度談汪精衛,也不過是個隻會空談誤國的書生(腐儒文人)政客而已。誌大才疏是其本質。
wsnyy 回複 悄悄話 如果沒有蔣中正的堅持抗戰,光有汪精衛,中國有什麽資格和日本議和?中國隻有投降一條道路。
滿洲國皇帝溥儀,在天皇麵前就是兒皇帝。相應地,如果重慶政府和國軍完蛋,汪精衛的南京政府就隻能夠是日本人的孫子。
wsnyy 回複 悄悄話 如果沒有蔣中正的堅持抗戰,光有汪精衛,中國有什麽資格和日本議和?中國隻有投降一條道路。
滿洲國皇帝溥儀,在天皇麵前就是兒皇帝。相應地,如果重慶政府和國軍完蛋,汪精衛的南京政府就隻能夠是日本人的孫子。
沈成涵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灜客' 的評論 :

你的觀點和毛左之流評價老毛如出一轍。
灜客 回複 悄悄話 汪是國民政府的二號人物,如果當時不是為了一個他以為的偉大目標去作為的話,完全可以舒舒服服地過一輩子。根據他的人格特性,也曾經有過不顧一切的獻身的事。所以評價這樣的人物非常困難。中國人有太多明哲保身,碌碌無為的人,這些人反倒在曆史上有一席之地,而那些敢作敢為的人,最終的結局卻十分悲慘。這種對曆史人物相對簡單、粗暴的兩分法的評價,是否客觀、公正,也許要在許多那之後,政治與感情慢慢被淡忘,那時或許才有一個定論。
劍吼西風 回複 悄悄話 小漢奸說汪精衛不是漢奸,是想說自己不是漢奸。
MovingTarget 回複 悄悄話 動機是後人演繹出來的。有很多主觀感情的色彩。比如說毛是流寇而汪是舍身取義。
但是毛共有平型關,有百團大戰,有反掃蕩。毛是日本的敵人是重慶政府的盟友,這也是black and white的。
曆史的評價應該是基於主流價值觀,否則人們也可以argue納粹有助於改良全人類。
世界也就無所謂是非了。
神愛世人 回複 悄悄話 汪精衛愛國?買國?歷史的解密會告訴我們。
MovingTarget 回複 悄悄話 汪幫了國民政府還是日本,這個是個比較容易判斷的,盡管有些糢糊的地方,比如照顧了淪陷區的百姓,但是南京政府是重慶的敵人,是日本的朋友,這是black and white
降魔 回複 悄悄話 儒家官僚地主階級們,自己家族的利益是放在第一位的,忠君愛國隻是騙人的工具,真正的潛規則是為自己的家族利益而破壞國法,壓迫人民。

中華民族深受儒家家天下文化的影響,愛國者,諸如嶽飛,於謙之流,在儒家文人把握的官場中,被清洗掉了。而結黨營私,貪汙腐敗,行賄受賄,欺壓人民的儒家文人們,形成官僚階級,發展壯大了,一直到國家的崩潰!

普天之下,皆是王土,四海之內,皆是王臣。大夫失職,行事不公;以我為賢,卻派遣不停。

儒將為什麽不得好死?
述而不做是孔聖人的教導。幹實事的那是小人!
宋以前儒家影響還小,對社會威害相對小一些。
而那些帶兵的儒將,在不帶兵的儒臣眼裏,已經有資格作脫離主人的狗,是危險分子,下場非常淒慘。這就是在中國封建社會的曆史中,儒家文人官僚地主階級設計的傳統文化和道德的陷阱體係。
當然,優秀的將領其實和儒是沒有關係的,
但是生活在儒教的環境下,
即使不被洗腦,懂得趨炎附勢來保護自己的安全,也會被自己保護的封建朝廷的儒生們給兔死狗烹。
這就是經典的中華民族的愛國故事和悲劇根源。

儒學-亡國與漢奸之道
warge 中國曆史

中國曆史王朝眾多,這些王朝的更替應征了儒學的危害,從兩晉南北朝開始,每個胡人建立的國家都是在儒化之後開始滅亡的,之後的五代十國也是如此。最明顯的是宋代,西夏立國600年,在河西百戰之地東征西討建立了一個國度,但後來,西夏的國主不知道腦袋裏那跟筋搭錯了弦,竟然要求全國學習儒禮、研讀儒學著作,結果儒化才完成便亡國了。

西夏之後是遼,遼之後是金。據說成吉思汗在攻打金國前,曾擔心金國已完成了儒化,文明程度太高不可輕敵,但他觀察完金國的腐化後,立刻決定滅金。這才有了後來成吉思汗對孔廟射了一箭的行為。不過,成吉思汗身死之後,他的後人們還是沒能擺脫身邊降儒的攛掇,雖然元朝儒人的地位很低,可國家的官製還是儒學體製,管理方法也一脈相承,於是,曾經縱橫歐亞的大帝國,在這種亡國之術的指引下,輝煌不到百年就轟然倒地。

如此一個龐大的帝國,崩潰的如此迅速,也算是舉世無雙。

曆史就是明證,儒學最極端的擁護者也否認不了這個曆史事實:胡人一學儒,滅亡在眼前。

這種學問除可讓當局便於統治和盤剝百姓外,對於國家對於民族都是絕滅之術。不過,國家民族絕滅了,對儒士們來說毫無影響,因為他們還有另一套理論:恰好他們已搜刮的盆滿缽滿。四書五經中沒有“漢奸”與“國家”這些詞,隻有順應五德循環與“天時”的“識時務”之“俊傑”。敵寇來了,他們正可以慷慨激昂地出賣他們曾經的同胞、曾經的同事,並義無反顧地叛變投敵。他們把這叫做“順應天時”,“識時務者為君子”。

這種行為還有一整套被稱為“五德循環”的理論為他們作道義支持——一個政權的道德衰敗了,自然有另一種道德替換。“氣運已盡”,這話聽得很耳熟。

以前,大明滅亡時,許多儒生——包括著名的“清流”派別東林黨人,便紛紛嚷嚷著這句話,爭先恐後地投降滿清做下等民族。

再後來,日本侵華時,北京城內那些博學大儒也紛紛嚷嚷著這句話投奔鬼子,而後才有了南京大屠殺。

中國曆史上,這樣的事少嗎?

比如明朝氣數已盡,則女真族入侵也是代表了最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滿清氣數已盡,則日本人侵華,也是一種王朝更替。所以在儒士的字典裏,漢奸就是君子,識時務的君子

靠賣友求榮,叛國投敵之功,在新王朝裏,他們至不濟也可用搜刮、盤剝來的財產繼續做大富翁——隻要今世作威作福,哪管黎民是生是死,哪管身後洪水滔天!

所以儒術隻能是批量培養愚民與漢奸,靠出賣國家與民族以求容的“開國元勳”的加工廠。

它不僅是愚民之術,也是亡國之術與漢奸之術。

儒家文人官僚地主階級:好話說盡,壞事做絕;喪盡天良,禍國殃民;抵製交稅,欺下瞞上;賣國求榮,道貌岸然的宏偉史詩之一!

《崇禎臨死前為何說文臣個個可殺?》

http://bbs.tianya.cn/post-worldlook-841842-1.shtml

儒學帶來了獨裁、階級剝削和壓迫,導致國家的腐敗和衰落,並且製造了大量的奴才;於是新侵略者就變成了統治階級;奴才就當了漢奸,又成了新主子奴才。這就是儒學長盛不衰的原因。
降魔 回複 悄悄話 孔府千年傳統是什麽?

宋朝老趙家對孔府掏心掏肺的,但孔府可沒想吊死在一顆樹上,那趙宋被完顏家打到南邊去了後,孔府立即派出孔端操向大金表忠心,受封衍聖公。雖說這金夷的奶有股子膻味,那也是娘啊!

數十年後,蒙夷興起,將金夷滅之,在衍聖公孔元用的率領下,孔府審時度勢,大義凜然地倒向了忽必烈,為表耿耿赤子之心,孔元用親率族人加入元軍,清剿漢人“反賊”,“不幸”死在軍中。

孔元用死後,孔元措一係乘機奪權,孔家內部為了衍聖公稱號展開了爭奪,持續數代,主要就是關於帽子顏色的大討論,其中精彩激烈就不累說了。最後,韃元仁宗判孔元措一係為正溯,孔元用一係徹底敗北。嗚乎哀哉!可憐孔元用為忽必烈統一大業流盡了最後一滴狗血,他的後人卻慘遭排擠打壓,蒼天啊!

為了取悅忽必烈,孔府還派出大儒張德輝與元好問等覲見忽必烈,跪請他為“儒教大宗師”。堂堂華夏“聖學”,竟然請得一位雙手沾滿數千萬漢人鮮血的酋首來做大宗師。雖說不識幾個漢字,忽必烈還是愉快地接受了他們的請求,出任“儒教大宗師”。心情大好之下,忽必烈蠲免了孔府和儒戶的兵賦,一眾儒士彈冠相慶歡呼雀躍。“君子謀道不謀食”在這裏得到了完美的體現。

其實孔府平日裏就財富六車威震鄉裏,廣大勞苦百姓無不獻地獻女,為奴為仆,改姓為孔以求沾得衍聖公之聖恩。這蠲免孔府兵賦不過是錦上添花而已,當然,錢多不咬手,何況這可是“儒教大宗師”的恩賜啊!

華夏朱明崛起,趕走蒙古人,孔府再度倒戈(幾度了?數不清),那朱元璋雖鄙視孔家人品,卻也知儒家寨對維護朱家朝廷之妙用,故而續封衍聖公。

要論孔府衍聖公中最具與時俱進順應大勢素質的莫過於明末孔府衍聖公孔胤植,朱家待他那真是沒得說,此公本非嫡傳,卻不但受封衍聖公,還先後被加太子太保和太子太傅,可謂“君恩如山”。可李自成一入山東,離曲阜還遠著的時候,孔府就出朱示,令人供奉大順國永昌皇帝龍位,並獻馬獻銀,跪納印信。

哪曉得這回換主急了點,沒幾天,大順軍跑了,來了清夷大軍,這位三姓衍聖公知錯就改,即上《初進表文》,向清廷表忠心,稱頌清帝“山河與日月交輝,國祚同乾坤並永”,表示“臣等闕裏豎儒,章縫微末,曩承列代殊恩,今慶新朝盛治,瞻學之崇隆,趨蹌恐後”。

接著,為響應清政府發布的剃發令,三姓公孔胤植隆重舉行了剃發儀式,“恭設香案,宣讀聖諭”,令族人剃發。

再後來,為了避清帝胤禛諱,三姓公孔胤植改名孔衍植,再度表明了對清廷的耿耿忠心。三姓公公孔衍(胤)植如此識大體顧大局順應曆史潮流,怕是連汪精衛吳三桂之流的也要伸出大拇指啊!孔家如此識相,清廷自然少不了封賞,孔府一門更是得勢,至於老祖宗所言“士見危致命,見得思義。”,乃教化萬民之語,非孔家治世準則。

縱觀孔府曆史,越是外夷戎狄,越是恩賞有加,元成宗上台後封孔丘先生為“大成至聖文宣王”;清代順治皇帝當政之初,更把孔子封為“大成至聖文宣王先師”,使這種逐步的吹捧終於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而孔府也跟著沾光無限。

事實上孔府有時還是知恩圖報的,比如清廷被推翻近百年後,孔府依舊牢記大清恩德,穿著旗袍馬褂給祖宗上豬頭。今天孔家用於排輩的字還是乾隆所賜的呢!民國後袁世凱:複辟之初,孔家連發兩封“勸進電”,要袁“早日登極,以慰民望”,袁本人“亟宜早正帝位”,另有“不勝歡汴鼓舞之至”“一體懸彩慶賀”“禱祀而請之者也”

八十三天帝王夢滅,張勳又繼承和發展了袁的事業。“民國六年”成了“宣統九年”,孔丘七十六代孫孔令貽又拍電報,電文說“恭承明詔日月重光毅力誅猷普天同慶”,“敬賀大喜”不勝欣喜若狂之真情,可惜十二天之後,磕頭叫“萬歲爺”的機會又沒了。

此後多年,孔家對清帝依然忠心耿耿,時時念懷。1919年,孔令貽“入覲天顏”,在紫禁城裏享受了騎馬待遇。後,孔府對清廢帝依然呈送“奏折”,自稱“微臣”。更可一觀的是,清亡十幾年之後,一九二三年(民國十二年),孔丘七十七代孫孔德成還以“宣統十五年”向溥儀“叩謝天恩”。

一九二八年三月,蔣介石至曲阜“朝聖”,孔府隆重接待自不必說,據稱當年之宴席賬單保存得還頗為完好。五個月後,孔丘生日被定為“國定紀念日”。十一月,《尊孔祀聖》決議通過,且“決議衍聖公改為大成至聖先師奉祀官特任待遇”。三五年六月,孔德成赴南京宣誓就職,吹捧新生活運動是“拯救中國,振興民族的良圖”(《孔府檔案》8466卷)

1935年,已經為全麵侵華積極備戰的小日本開始煮文化武器粥了,東京又是蓋孔廟,又是開儒教大會,祭孔,這種場合,不能少了“聖裔”,明德中學校長孔昭潤去了。1937年,日軍大舉扣動扳機之前,孔德成先生詩興大發,鼓吹中日“同文同種”,詩曰:“江川珠泗源流合,況是同州豈異人”。

1938年2月8日,在淪陷後的曲阜,孔府代理“奉祀官”孔令煜宴請日寇“長官”,“部隊長”,“副官”等一幹頭目,並笑盈盈合影留念

1943年,孔家的孔令煜在“恭逢”汪精衛“還都三周年”之際,拍出祝賀電報,口稱“我主席”,大讚其“旋轉乾坤之,實為從前所未有”如何如之何

孔令煜於1942年在汪偽政權紀念孔丘大會上發表廣播演說,要“複興各方文化”,“完成大東亞聖戰”(《孔府檔案》8886卷)孔子嫡親後裔是最高級別的世襲官員,一邊教書一邊做官,還兩次讓蔣介石幫忙走了“後門”。這些年,孔子後人在台灣過得挺不錯。

台灣地區最高領導人馬英九在10月27日特意參加了一個人的逝世五周年紀念大會——逝者孔德成生前是台灣地區“考試院”前院長以及台灣數所大學的教授,但能夠令台灣地區最高領導人親往致哀的原因卻是他2500年前的家世背景——孔德成是孔子第77代嫡孫,中國曆史上最後一代“衍聖公”以及唯一的“中華民國”世襲官員。

《論語·憲問》記載:“子貢曰:管仲非仁者與?桓公殺公子糾,不能死,又相之。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諸侯,一匡天下,民到於今受其賜。微管仲,吾其被發左衽矣。豈若匹夫匹婦之為諒也,自經於溝瀆而莫之知也。”可見,假如沒有管仲保護漢族人民,胡人占領了曲阜的話,孔子是會像新主子一樣“被發左衽”的,就像變色龍換顏色一樣。神馬民族氣節,那是個屁,榮華富貴才是真的。

因此,當孔府貫徹祖傳的變色龍精神,積極配合“剃發易服令”的時候,孔子如果泉下有知,也會由衷地誇獎:“乖孫子,識時務,幹得妙,呱呱叫。”
一劍飄塵- 回複 悄悄話 汪並沒有助紂為虐,相反,他組織政府,減輕了淪陷區中國普通百姓的壓力
吃與活 回複 悄悄話 很有見地。這種認識要等中日合為一家後才能得到大眾的認同。

中國不是沒有被征服過。 如果日本象蒙古和滿清一樣征服了中國,汪就為中國保存了種子。反之,他就被罵為漢奸。

汪是了不起的人,有著悲天憫人的情懷: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
MovingTarget 回複 悄悄話 曆史的評價看重是結果而非動機。
汪的行為客觀上起到了助紆為虐的效果。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