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劍飄塵

曆史上第一部關於64事件的長篇小說\"天安門情人“作者,美國企業家,作家
正文

不可能獨立完成的任務

(2015-01-26 16:01:42) 下一個
一劍飄塵

晚上看了部電影:“The inevitable defeat of mister & Pete”,講的是一個14歲的黑人孩子照顧一個7歲左右韓國小孩的故事。聽起來是一部兒童片,實際上,傾注了好萊塢左派知識分子對於美國社會現實的思考。但是,恰恰是一些過於左傾的思考,削弱了影片的力度。比如,母親的改邪歸正,從一個吸毒販毒的垃圾女,變成一個體麵的自食其力工薪階層(從衣著上)。在美國社會中,這不是不可能。和我一樣的許許多多第一代移民美國的華裔,都有著或多或少相似的從底層爬上來的經曆。這說明了美國社會的開放性,也是我一直堅持的美國社會上各種歧視沒有一些人想象的那麽多的理由。

但是一個吸毒的非裔母親,想做那樣的改變並非易事。在我自己的接觸中,就看到過同樣的例子,那母親最終不是自食其力,而是靠多生孩子獲取社會福利生活。因為這個社會給予她們太多可以依賴福利的機會。我常常不明白,好萊塢的導演,為什麽就是不能接受這個事實:這個社會中就是有一些不負責任的父母,對於他們,孩子是從政府那裏獲取福利的工具。這部影片在這個母親角色的處理上,與現實脫節。否則,通過這部電影能夠引起討論:對於一些不合格的父母,政府是否應該剝奪給他們領取福利的資格?我不相信電影中這個母親最終能夠變成一個負責任的母親。但是在目前的體製下,孩子幾乎就成了她的人質,而我們即使看到Mister 生活在那麽惡劣的狀況下,也是愛莫能助。就像電影中那個show負責人,雖然同情他,卻無能為力。

好吧,吐槽完了,談談優點。這還真是一部讓我感動的電影。裏麵描述的許許多多的小人物,就是現實中真實存在的。雖然對於Mister 的社區,我們華裔避之唯恐不及,但是那確實是真實存在於我們這個社會中。導演從兩個最底層的家庭的孩子身上入手,用顯微鏡一樣的細致,帶著我們走入他們的生活。當我看到Mister 因為自尊而倔強地對抗整個社會的時候,當我們看到Pete閃著無辜的眼神要求privacy(隱私)的時候,我的心被分裂了:一半為他們的現狀難過,一半為他們身上閃爍的淳樸的人性而喜悅。

但是,他們這種出於天性的淳樸善良能夠持續多久?

當然,從華裔文化,我們很難理解這種淳樸的人性。因為我們從出生的那一刻,就被父母寄予厚望。我們的子女,很少會有Mister這樣的經曆。當他買一份報紙回來,要求他的母親在分類廣告上找一份無須背景調查的工作的時候,華裔同樣年齡的孩子在幹什麽?他們麵對的是父母安排的各種補習班!

雖然我們同樣生活在美國,兩種文化的差距,卻如天地之別。就在前天,灣區最有名的Gunn高中,又有一名華裔孩子自殺。這是這所著名高中最近四個月來的第三起學生自殺事件。Gunn的大名,隻要看看所在學區的房價,就可以知道。所以,在那個學校學習的孩子,可以說都是富裕家庭的孩子。他們不會知道在這同一國裏,會有Mister這樣的孩子,需要靠政府的食物卷生活。他們不會像Mister那樣每天都要麵對毒品販子,夜裏還要被竊賊驚醒。但是,這些在我們華裔看來家境富裕而優秀的學生們,卻接連自殺。

如果時間可以倒流,我是多麽希望自殺的三個學生能夠看看這部電影,聽聽Mister對Pete說的:“you are strong! Don't let anybody punk you.”而我們的華裔父母,是否也應該反思一下,為什麽我們對於子女的夢想如此偉大,最終的結果卻不如人意?

最近一個韓裔作家寫了一篇文章:paper tiger,說我們亞裔的優秀停留在紙麵上。學生時代都是老虎,走上社會以後成就寥寥。他分析了許多的原因,我覺得沒有說到點子上。因為他不夠深刻,或者說,他因為不是第一代移民,對於亞裔的文化缺乏深刻的理解。

我覺得這個問題的一個最重要的因素,是亞裔文化的血緣意識作祟。看看灣區吧,前兩天還和灣區來的朋友開玩笑:“你們灣區掃大街的都是碩士以上的學曆,估計還至少是清華本科。”但是就是這樣一個看起來高素質的華裔集中營,有多少人是狹隘的華裔至上主義者?對於這些人來說,隻要是中國、華裔,就是好的,就是不能被批評的。這種表現後麵的,是他們根深蒂固的血緣意識,家族觀念。而一些家長,更是深怕自己的孩子愛上美國,他們每每強調的就是要愛“祖國”,他們這樣強調中國元素,卻絲毫不考慮,自己孩子長大以後要麵對的是一個多元文化的美國社會,而不僅僅是華裔、更不會是中國。其實,這些碼農之間的關係也是矛盾叢生,在現實中他們也感覺得到,跟其他族裔交流會更輕鬆簡單。但是教育自己的孩子,就立刻上升到國家民族大義上。在這樣的環境下教育出來的孩子,成人以後在美國社會上一定不是一個受歡迎的人,他們和美國社會的多元性、開放性、寬容性,格格不入。他們接受了父母潛移默化的影響,習慣於小圈子,習慣於以種族劃線。這樣的人才即使聰明絕頂,如何能夠在一個多種族的實體中獲得其他族裔的認可呢?

所以,我在和朋友討論的時候,越來越覺得碼農的世界真的是農民的世界。雖然我也曾經和他們一起為sca5戰鬥過,但是我清楚地知道我們的區別:我是為了美國社會的公平和正義而戰,而他們是為了自己的一畝三分地的利益而戰。我不能說他們一定是錯的,因為每個人的價值觀不同。許多碼農會用其他種族為本民族的利益咋咋呼呼做例子。問題是,人家這樣咋呼的時候,本身就是這個社會的底層(經濟方麵),咋呼咋呼並不有損什麽。但是華裔的經濟地位已經很高,我們還是表現的那麽狹隘斤斤計較,其他族裔的人不得不思考:華裔是否具有在一個多種族社會中的領導者品質?妓女有妓女的生活方式,大家閨秀有大家閨秀的修養。你一定要像妓女一樣敞開大腿生活,就不要指望別人還會用對待大家閨秀的禮貌待你。在這個方麵,我們不去學習白人的忍讓,卻采取潑婦罵街的方式,在一些很微不足道的小事上也無理三分鬧,這樣一個種族形象,對於我們後代進入美國的領導精英階層,顯然是不利的。

在一個多種族的社會中,思考問題的著眼點就不能僅僅限於血緣關係。更不能再有永遠化解不開的祖國情節。顯然,這也是這部影片所希望展示的一麵。一個貧民區的黑人孩子,照看一個年齡更小的亞裔孩子。這裏麵沒有什麽高大上的愛、什麽了不起的國際主義,就是那麽自自然然地,在日常相處中建立了兩個普通人之間的感情,與種族無關的感情。而這一點,恰恰是華裔很難跨出的一個關口。這顯然也是華裔是paper tiger的原因。

Mister在最後被警察抓住以後,流淚說:I can't do it alone. 是的!作為一個貧民窟的孩子,他已經做到最好。鼓勵母親戒毒,照顧並且保護其他族裔的孩子,為參加電視節目努力,在自己都缺衣少食的情況下給流浪漢食物,在被印度裔商販歧視時敢於反抗!雖然他沒有參加過奧數,甚至在學校學習都不及格,但是他所做的一切----這出於淳樸人性的自然反射,都不比任何一個華裔的孩子遜色。但是,最終他還是不得不承認:I can't do it alone.

在今天這樣複雜的社會形態下,再優秀的個體也是能力有限的,再優秀的族裔也離不開其他族裔的認可。從孩子教育上,從自我認識上,我們都可以從這部影片中學習到很多,而最重要的一點,就是順從人性的自然。首先是人,然後才是華人!首先是孩子,然後才是學生!

希望華裔的孩子多一點Mister的這種自然屬性,也希望Mister們能夠接受一下現實,明白教育改變人生的道理!當然,更希望好萊塢的左派導演們,能夠真正麵對美國的社會現實,而不僅僅是用同情心淹沒貧困人口。他們需要的其實並非福利卷,而是Mister那樣自律的精神!我真的希望現實中的Mister永不放棄!

其實,我自己生活中就一直在照顧著一個這樣的Mister,他沒有那些華裔頂級孩子那樣聰明,但是他具有他們不具備的毅力,在一個月內減重60磅,在兩個學期內達到全A的成績。他從我這裏獲得的不僅僅是經濟上的資助,更重要的是華裔文化的一些人生觀價值觀。而他也沒有讓我失望。坦白地說,我覺得他比我自己的孩子更優秀。因為他的意誌品質是一流的。通過這個孩子,我看到的是在墨裔身上的另一麵,改變了我對他們的偏見。常常看到一些華裔,對亞洲非洲施展愛心。其實,我們更應該針對自己身邊的人釋放愛心。看看和我們共同生活在這個國家的其他族裔的生活吧,裏麵藏了多少悲催的故事?當我們力有所多的時候,為什麽不可以像Mister照顧Pete那樣,照顧一下其他族裔的孩子?要知道,我們子女的未來,是要和他們一起在這個國家生活的。we can't do it alone!

*****
版權所有:一劍飄塵;微信:alexlu68;微博:一劍飄塵usa

文學城博客:一劍飄塵- 後麵有一個-, 因為原來那個id登陸不了
*****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