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新冠疫情,在中國隨處可見封城封路;在加拿大,最近也出現已持續兩周的“封路”事件,並正在演化成全國性的大危機。加拿大的封路也是因為新冠病毒嗎?當然不是,而是根深蒂固的原住民問題。
一、加拿大封路事件簡況
加拿大是能源大國,也是資源型經濟發展模式,石油、天然氣等儲量豐富,但同時能源運輸的建設相對滯後。最近幾年,規劃了兩個重大建設項目,一個是從阿省到BC省的輸油管道建設,另一個是BC省內的LNG項目的建設。
這兩大項目都需要經過BC省原住民的地盤,所以一方麵有原住民的反對,另一方麵有綠色環保人員的阻擋,所以這兩大項目都進展不順,其中跨山輸油管道項目(Trans Mountain)已於兩年前擱置;而正在建設中的BC省LNG運輸管道(Coastal GasLink)也於近期停擺。
這條在BC省北部建設的LNG運輸管線全長670公裏,要經過很多原住民的傳統領地(如下圖)。盡管該項目已提前獲得沿線的原住民理事會(band council)的認可,但在這兩年施工建設中,一直遭到一些人的反對和破環,特別是Wet?suwet?en人(一個原住民的小部落,現有3000多人),他們的酋長們(即世襲首領,hereditary chief)不接受相關協定,不允許施工方進入他們的領地。
加拿大皇家騎警(RCMP)根據法院的禁止令,1月份進駐Wet?suwet?en領地,開始清理他們設置的路障等破壞設施,並拘捕了幾位抗議者。未曾想,RCMP的行動招致原住民更大的反抗和全國性的團結支持。
在BC省,有人阻擋省內的鐵路線,有人去圍堵政府大樓;在溫哥華,有人走上街頭示威抗議,有人封鎖通向碼頭的道路(為此警察也拘捕了一些人);而在安省,原住民Mohawk人(原住民的一個部落,共有2萬多人)從2月7號那個周末,也開始圍堵封鎖安省的鐵路專線;其後,在魁北克和埃特蒙頓等地,都發生了類似的封路等抗議行動。
這些抗議行為,特別是對鐵路線的封鎖,對加拿大影響甚大。鐵路線就是加拿大的經濟命脈,牽一發而動全身,現在惡果已經顯現,鐵路公司已大幅裁員,部分地區物價上漲。因此,聯邦和省級政府目前都在研究對策,特魯多也不得不提前結束外訪,回來後緊急斡旋處理,但不知能否迅速平息此事。
二、加拿大的原住民問題
原住民,顧名思義,就是相對後來的居民而言,原先就一直住在本地的人群。在這個概念下,全世界的原住民數量在4個億左右,分布在70多個國家,加拿大現在有約170萬人(2016年的數據,占人口的4.9%,150年前剛建國時原住民的人口不到1%),和華裔數量差不多;美國現有約500萬人,和美國華裔人口也相當。
無論在哪裏,原住民與後來者都存在難以調和的衝突,這在有殖民文化的地方尤為嚴重,比如北美和澳洲等,一般都經過了殘酷掠奪、教育同化和尋求和解(reconciliation)這三個階段,但是根本性的衝突還是難以解決。現在衝突主要表現在土地和自治權方麵,本質上還是權利和利益的爭奪。
原住民或稱土著居民(Aboriginal),在各地稱謂有所不同。在加拿大一般稱為Indigenous people,在1982年的加拿大憲法中,把原住民族群劃定為三類,分別是第一民族(First nation,近100萬人,即以前所稱的印第安人)、梅蒂斯人(Métis,約60萬人)和因紐特人(Inuit,約6萬多,即所稱的愛斯基摩人)。
從曆史上看,加拿大的殖民者與原住民的衝突並不算太嚴重,但最近的幾十年,原住民漸漸成了政治正確的話題,各級政府都在做出道歉、補償以及對話等和解舉措,表麵上好像問題變小了,但實際上的衝突卻在加大,在上世紀90年代的90年和95年,分別在魁北克和安省就發生過比較大的流血事件。衝突加大的原因主要有這兩點:
一個是原住民的力量在增強。這表現在兩方麵:其一原住民的人口過去50年來快速膨脹。僅從1996年到2016年的20年裏,原住民的人口就從80萬到了167萬,增長了1倍多,是其它人口增速的4倍,這種人口增速得益於原住民的預期壽命的增長和高生育率。其二是原住民的政治參與度大大提升,比如在2015年聯邦大選中,創紀錄地有11位原住民當選國會議員,去年大選也當選了10位。
另一個是聯邦政府的和解政策產生的反向效果。無疑,各級政府與原住民的和解舉措有很多的積極意義,但是這些舉措並沒有很好地落實到位,同時也產生一些負麵效應。
比如賦予原住民更多的自治權,但現在原住民並存的兩套治理模式(一個是政府不太認可的內部酋長製hereditary chief,另一個是政府承認的選舉委員會band council)就有天然的矛盾(這次事件也是由此引起的);而給與原住民部落和個人更多的福利待遇,也助長他們不斷伸手要福利的想法和做法。像上麵所說的兩次大的衝突,最後都不了了之,甚至原住民在一定程度上還得到了一些利益。
三、原住民問題能解決嗎?
加拿大原住民問題,由來已久,想根本解決非常不易,因為這已經慢慢變成三大方麵的博弈:
首先,原住民自身的博弈。原住民在教育、健康、就業、收入、居住等方麵的發展上,都與主流群體的差距不斷拉大,也遠不如其它後來的新移民群體,像印度裔、華裔等。
這些問題的形成,雖有外在原因,但更多是自身的選擇問題,比如,是堅守原有的土著文化還是主動向現代文明邁進,是采取維護酋長利益的自治模式還是民主選舉的自治模式,等等,都使得原住民內部也是矛盾重重,進退失據。
其次,多種利益團體的博弈。原住民所居住生活的區域,很多是有待開發的資源之地,很容易成為各種團體爭奪利益的焦點,這不僅有國內國外的各大財團,還有像綠色環保等社會組織,甚至美國的一些利益團體都是幕後的博弈推手。其中最大的博弈,還是如何平衡原住民群體利益和加國整體民眾利益的問題。
最後,左右政治力量的博弈。原住民問題現在也常常成為加拿大各大政黨角力的政治問題,使得小矛盾極易轉化為大的衝突,像這次事件就明顯帶有保守黨與自由黨、聯邦政府與各省政府相互博弈的跡象。
這次事件的轉折點或最大的難點就是隨後在安省Tyendinaga小鎮發生的鐵路線封鎖問題,這直接導致東部鐵路運輸的中斷。安省的事件,本該由安省政府來處理,特別是在事件剛發生時,加拿大鐵路公司就從法院拿到了禁止令,但是安省警察(OPP)卻遲遲沒有采取有力的執法行動。相反,魁省、埃特蒙頓、溫哥華等地都及時阻止了相關非法抗議活動。
安省的福特保守黨政府一直沒有有效介入,原因可能有兩點:一個是擔心再次發生1995年Ipperwash Crisis的流血衝突事件;另外更是有意無意地放縱事件的發展,以便逼迫最終聯邦政府出手來處理,也就是要把這件事情變成保守黨和自由黨博弈的政治問題。
在處理原住民問題上,加拿大保守黨和自由黨的態度和做法有很大的不同,一個傾向於法製手段,一個偏重於懷柔政策。比如,在哈珀的保守黨政府時代,加拿大一直拒絕批準《聯合國原住民權利宣言》(UNDRIP);到了2015年特魯多自由黨政府執政後,很快就通過了。這幾年,特魯多也一直在推動與原住民的對話和解策略,這已經成了他執政後一個很大的政治財產。
這次事件,特魯多和聯邦政府本想置身事外,像特魯多本人其時正為了遊說他國支持加拿大成為下一屆聯合國非常任理事國而在外出訪,但隨著事態的擴大和嚴重,以及反對黨、各省長和民眾的質詢,他不得不提前返回、參與處理。
在前幾天的國會辯論中,保守黨黨領熙爾就矛頭直指特魯多,批評他逃避此事,縱容違法行為,讓一小撮人破壞加拿大的經濟和民眾生活,但他卻沒有批評本該早就采取行動的安省政府。
特魯多之前還是多次表態要通過和平對話的方式解決此事,但在上周五,他開始改變口吻,聲稱封路行為是不可接受的,要求示威者必須在近日內予以撤離。不管怎麽說,這次事件已經成了特魯多和自由黨政府的燙手山芋,對他的執政能力是一個巨大的考驗,未來的幾天他將麵臨更大的壓力和兩難選擇。
鑒於上麵幾大原因,特別是黨派爭鬥,使得加拿大原住民問題很難在短期內有效解決,而這次事件的最終如何走向和怎樣解決,也將影響深遠,加國民眾正拭目以待,期盼盡快平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