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曹先生

5年前在新浪開博(同樣的博客名字:北美曹先生),主要撰寫北美教育、投資、文化、管理等方麵的文章,借文會友,並希望能助人助己。現同時在文學城開博,希望能得到這裏新朋友的關愛和支持!謝謝!歡迎來溫哥華!
個人資料
正文

深度分析:華人為何輸了大溫市選?

(2018-10-25 06:35:01) 下一個

大溫市選後,華人當選情況很不理想,甚至遠遜上屆。這次大溫地區共有約60名華裔參選,最後僅有12人當選。以溫哥華市為例,有19人參選,最後僅2人當選學務委員,而上屆則共有4人當選(2位市議員、1位公園局委員、1位學務委員)。

溫哥華本次市選,共有報名候選人158人,選出27名官員,當選率為17.1%;華裔在華裔候選人中的當選率為10.5%(華裔候選人所占報名比率為12%)。另外按華裔所占溫哥華人口的比例(約27%)來看,應該要有7位華裔官員。那麽,華裔為何輸了這次大溫市選?今後該怎樣更有效地參與本地政治呢?

紮根社區,躋身黨團,是參政議政的最有效途徑。華人群體,現在還大都處在“上不著天、下不入地”的狀態,想參政議政談何容易?!

關於西方政治(包括加拿大政治),筆者多次撰文表達過,西方政治就是黨團政治和選區政治。本地人在選舉的時候首先是看政黨,其次才看候選人。這個在聯邦、省級和大城市的選舉中都非常明顯。

每次市選的候選人名單都會很長,很少有選民看過大部分候選人的材料,一般都是找到感興趣的政黨,看看其候選人的資料,其他候選人再優秀也沒人去看的。而看政黨,一般也是選擇有競爭力的大黨,對於沒有影響力的小黨和新成立的政黨,也很少有人會去仔細看其政綱和候選人的。

比如這次溫哥華市選,最後當選的27人除了市長Kennedy外(他也不是真正的獨立候選人),其他當選者都來自各個政黨,而且在最終排名名單中,靠前的都是各個政黨候選人,獨立候選人大都隻能填列其後。

在溫哥華市議員選舉中(共71位候選人),排名最高的兩位獨立候選人是Sarah Blyth和Erin Shum,分別是19名(29456張選票)和23名(23331張選票),這兩位以前分別代表Vision和NPA做過公園局委員,這次以獨立候選人身份參選得票數不過如此,與第10名當選的市議員(43581張選票)差距很大,與第18名(NPA的8位候選人中排名最後1位,得票34601張)也有不小的距離,可見黨團的重要性。Erin(華裔)如果能繼續代表NPA的話,想必她很有可能再次當選的。

再看看小黨和新黨的情況。VANCOUVER 1st政黨這次得票第一的Ken Low,排名24位,得票數21908張,他在2014年代表NPA參選市議員時得票排名第14位;Coalition Vancouver政黨這次得票第一的Ken Charko,排名第27位,得票數16366張;他在2011年代表NPA參選市議員時得票排名第13位;YES Vancouver政黨這次得票第一的Brinder Bains,排名第33位,得票數13948張。

可見,在一個小黨或者新黨,想當選是非常困難的;或者說,能夠當選很大程度上不是看候選人個人的簡曆和努力程度,而是取決於被哪個政黨所推舉。2014年溫哥華有兩位華裔當選市議員(2011年是3位),就是因為他們在當時的大黨Vision的團隊裏。Burnaby的王白進先生是本地華人從政的佼佼者,他的成功也是因為他跟對了政黨。

這次溫哥華市選中,最終獲勝的還是兩大政黨,一個是最老牌的NPA,一個是綠黨;另外COPE(也是老牌政黨)、OneCity和Vision因為左派的聯合也都有斬獲。在我以前的幾篇文章中,我幾次提到綠黨(2014年拿到4個執政席位,這次拿到9個,其中3個為市議員,而且這次綠黨一共就推薦了10個候選人,隻有1個沒有選上,這個當選率令人驚歎!),該黨在溫哥華的發展有目共睹,值得研究。

通過以上分析,不難看出,華裔候選人要想成功當選,必須成為主流大黨的候選人。這次NPA裏隻有1位華裔候選人(Chris Qiu競選學務委員),綠黨裏也隻有1位,David Wong先生,他競選市議員,最終排名第12名,成為綠黨中唯一一個沒有被選上的人。其他華人候選人都在新成立的政黨或小黨,或者作為獨立候選人,所以最終當選率很低就不奇怪了。

當然,華人平時也要多紮根社區(不單單是華人社區,而是個人所居住的社區或者各種主流社區),這不僅有助於選民了解自己,也是能獲得各大政黨關注和提名的重要渠道。如果隻想臨時抱佛腳,以一種投機的心態去參政,不僅抱不到選民的腳丫,更不可能抱到政黨的大腿。

關於這次市選,還有一個說法:華人當選率低,是華人候選人素質低和華人不團結造成的。

對此,我個人並不認同。如果仔細看看大多候選人的個人資料,不難發現華人候選人的素質絕對在平均素質之上的,隻是我們相對了解一點自己人的不足(對其他候選人根本不了解,他們的毛病也許更多的),就容易有這種看法。

至於華人是否團結,這是個老問題,從最終得票情況看,即使華人能有高度團結,也不會對最終選舉結果有太大的影響。就溫哥華而言,也許會有助於上麵說的David Wong(他是綠黨候選人,有多少華人能支持綠黨呢?)和Chris Qiu(NPA的學務委員候選人)。另外,可能會改寫這次溫哥華市長的選舉,這個多少有點偶然性,因為很多人都沒有想到最後Kennedy和Ken竟然相差不到1000票。

即使在選市長上的所謂“不團結”,從某種意義上也不能怪華人選民,而是有更深的原因。一個是NPA和從NPA分離出來的幾個小黨派(VANCOUVER 1st、Coalition Vancouver和YES Vancouver)的頭頭腦腦們各有打算,他們的不團結才造成選民的不團結;另一個是背後缺少一個強有力的機構去協調各方的利益。

這次左派很團結(上次也是如此),都是因為背後有工會這個大老板的控製和協調,而右派沒出現這樣的一隻手。右派的背後應該是聯邦保守黨,保守黨在這次溫哥華市選中主要是支持CV和NPA的,但是保守黨也沒能有效地協調好這兩股或者說右派的力量。

通過這次市選,不難看出一種趨勢,就是有的大黨開始重視市級選舉和市級政黨建設了。綠黨自不用說,多年來就把溫哥華和BC省當成大本營了;而NDP也早就重視溫哥華了,這次派出國會議員參選並最終拿下市長位置就是明證,同樣在Nanaimo市選中,NDP派出現任省議員參選也高票當選市長;但是保守黨似乎反應遲緩,有些力不從心。

通過這次市選,如果要尋找華裔群體的問題,我個人覺得,這三方麵值得很好的總結和思考。

其一,華人的入籍率和投票率不高,造成華人選民沒有什麽影響力。華人新移民參與熱情高,但大都沒入籍,手中沒選票;大陸來的老移民對選舉一直沒多大興致的,最後僅剩台灣、香港等地的華人有真正的參與度。據觀測,這次華人的投票率會有所上升,但因為總的華人選民數量有限,所以很難有立竿見影的效果(Richmond就是最好的例證)。

其二,華人在選舉中缺少基本認知,容易傳遞一些錯誤信息,以致產生反效果。像這次Richmond出現的溫州同鄉會所謂“賄選”事件,其實大家都知道溫州同鄉會是出於好意,推動更多華人出來投票,但卻無意中有違犯選舉法的嫌疑,結果帶來的影響很負麵。其它的誤導性宣傳或者爭論在中文媒體和微信群中都不鮮見,最終都有害無益。

比如關於民調事情。選舉看民調,這是一個基本原則,尤其對於中間選民而言。民調可能不準,但也沒有比民調更好的參考了;或者說,民調可能把第一或第二搞錯,但也很少出現第三或第四最後成了第一。

民調很多,但真正值得參考的民調是專業機構的民調,是需要對調查樣本和調查過程進行嚴格的把控。像這次被很多華人推送的Vancouver Sun的一個民調,是讀者可以隨意上去點擊的,這根本不能作為參考依據。如果大家不懂,這樣去宣傳尚可理解,如果有意為之就另當別論了。

再比如對政黨的認識。溫哥華市級政黨很多(這次參選的有11個),大部分人對這些政黨的政治理念和政綱都不太了解,所以就會無意或有意地傳播一些不正確的認知。比如對老牌政黨NPA,它無疑是個右派政黨(或中右派),但這次卻有不少人僅僅根據幾張圖片或者NPA支持SOGI問題,就把NPA說成一個比左派還左派的政黨,這顯然是錯誤的。

還有“華人選華人”問題。對此問題,我個人多次寫文章予以批駁。暫不說,這個提法是否涉及種族歧視和有違本地價值觀的問題,但從實際效果來看,即使不提這種口號,華人在畫圈挑選的時候,也都會很自然地多選幾個看似華裔名字的候選人;如果到處宣傳這種口號,隻能適得其反,讓主流社會對華裔群體大為反感和倍增戒心。為何要做這種有弊無利的事情呢?希望以後的選舉中不再聽到這種幫倒忙的提法。

其三,華人對非華裔候選人都普遍缺乏了解,最終在填選票時不知如何下手。在華人媒體和各種微信中,討論華裔候選人的文章和信息很多,但研究非華裔候選人的信息非常少,這導致大家不能去了解最終很有可能當選的候選人,並且在填選票時也很為難,除了選幾個華裔的名字外(這也證明了根本無需宣傳“華人選華人”的,現階段想不讓選都難),其他的就不知道如何填了。

懂得“選黨”的華人選民(這樣的華人相對比較少的)還好,可以把該黨的候選人大都選上,而很多不懂的人,最後就填上寥寥幾個人的名字。除了選市長外,其他的都是需要選一個“team”出來,否則即使你中意的候選人當選了也難有作為。比如這次在溫哥華市議員選舉中,平均每個選民所填的人數是8個(最多可以填10個人),想一想你填了幾個。

坦率地說,華人對西方政治和選舉規則缺乏最基本或者足夠的了解,這在很大程度上製約了華人的參政和議政。某種意義上,如果說華人不團結,那根本的原因也是因為缺乏這些知識或者說常識。

如果問一個自然科學的問題(比如一道數學題),華人的答案一定很一致;但是問一個社會科學的問題(政治就是一門社會科學),華人的答案一定是千差萬別的,其實社會科學問題也有一個答案的範疇(甚至在某些條件下答案也是唯一的)。從某種角度看,選舉就是一道數學題。

所以,華人在參與選舉中,一定要多學習,要多了解政治知識和選舉規則,否則光有熱情是遠遠不夠的,而傳播虛假信息或者相互爭吵指責更是不可取的。

在這次市選中,我發現有一個最可喜可賀的事情,那就是華人年輕的一代開始積極參與了。在一次NPA的宣傳集會中,有很多華裔年輕人去做誌願者。另外在臨近選舉日時,一位華裔年輕企業家(半島酒家的王經理)召集了不少年輕人(大都是1.5代的)舉辦了一個活動,邀請參選代表人過來對話交流,現場很活躍,也讓我對華人在未來的參政道路上一下子增添了很多信心。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1)
評論
北美曹先生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int_arts' 的評論 : 您說的有理!團結才有力量,尤其是對咱們少數族裔而言。
北美曹先生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飛來寺' 的評論 : 有這種不好的趨勢的。
北美曹先生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共-產-黨' 的評論 : 是的,自己能有主見是最好。
北美曹先生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共-產-黨' 的評論 : 是的,自己能有主見是最好。
飛來寺 回複 悄悄話 意料之中的結果,一點不奇怪,因為大背景所致,一是貿易戰,二是房價飛漲,人家總會把加籍華人算到對麵。怎麽也逃不脫替罪羊、背鍋俠命運。
int_arts 回複 悄悄話 選舉投票絕對必須講團結!這樣才能形成力量。美國國會中的黑人,加拿大的工會都是這麽做的。華人不懂可以學習,像樓下這位不負責任地散布謠言就太不像話了。
共-產-黨 回複 悄悄話 選舉投票絕對不能講團結!投票人應該選政見和自己類似的候選人才對。
北美曹先生 回複 悄悄話 溫哥華和多倫多有所不同。溫哥華有很多市級政黨,多倫多應該沒有什麽有名的市級政黨,但是候選人也大都有黨派的,他們應該主要分屬保守黨、自由黨和NDP這三個大黨的。
北美曹先生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紫萸香慢' 的評論 : 您說的很是!
紫萸香慢 回複 悄悄話 不是Vancouver市的,投不了票。但我們都看到原來名不見經傳的Ken Sim的成績,如果能夠整合幾個中間偏右候選人的票,Sim應該能夠當選。經過這一次市選,他的名聲大振,下屆如果能夠再出來競選,應該很有希望,至少華人選票會大大偏向他,團體裏全是華人候選人的楊惠儀就分走了一萬多選票。
五湖以北 回複 悄悄話 安省包括多倫多,市選無黨派,全是個人參選,BC咋個不同呢?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