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票選人,看其政綱(想法和做法)還是很重要的!尤其是市級選舉,左右派的理念差異並不是很大,這時候除了看候選人的個人履曆外,更需要看看具體政綱上的差異,以便選出相對滿意的市長和市議員!
溫哥華今年共有21人報名參選市長,有71人報名參選市議員。有黨派所屬的候選人,其黨派的政綱就是其個人政綱。我在之前文章曾分析過,在21名市長候選人中,大概有5位多少都有勝選的可能性,另有2位華人也比較關注,所以我們就看看這7位的政綱,他們的政綱也代表了大多數參選市議員的政綱。
本文所分析的政綱都以他們個人(有兩位是獨立候選人)或所在政黨的網站上所披露的政綱(Platform)為準,而所謂參加各種演說或辯論的講話,都不作為正式分析依據。今年溫哥華市選的第一熱點議題是房屋問題,其次是交通問題,其它問題都不顯著。所以我們就從三方麵簡單分析這7個人的政綱。
這7個人分別是:1.Kennedy Stewart(獨立候選人,以下簡稱Kennedy);2.Ken Sim(NPA候選人,以下簡稱Ken);3.Wai Young(Coalition Vancouver候選人,以下簡稱Wai);4.Bremner Hector(Yes Vancouver候選人,以下簡稱Hector);5.Sylvester Shauna(獨立候選人,以下簡稱Shauna);6.Fred Harding(Vancouver 1st候選人,以下簡稱Fred);David Chen(ProVancouver候選人,以下簡稱David)。
在分析之前,我們先看一下這幾個人在給市政府申報材料中(溫哥華市政府的網站,作者整理見下圖)自己所表述的政綱要點(Top 3 priorities)。從中也可見,房屋問題幾乎是他們共同關注的第一重點問題(除了Wai Young外);有4個人(包括Kennedy和Ken)都把商業發展問題列為第二號重點;有兩三個人提到交通問題;等等。他們對優先問題的把握也一定程度說明他們預先的研判能力,這些資料是9月14日前提交的且無法再改動。
一、房屋方麵的政綱
在這幾方麵,他們基本上都是共同的:1、增加各種經濟適用房(包括出租房屋)的供給;2、增加建築密度(或者說提高容積率);3、加快房屋審批和建設進程(特別是對經濟適用房和出租房等急需房屋)。這些方麵,他們大都提到,隻是程度有所差異而已,以Kennedy、Hector、Shauna等的力度為大,特別是Kennedy和Hector都給出今後要建造的數量,比如Kennedy政綱裏明確表達未來10年內要建85000套可負擔類房屋。
關於對房屋稅收或者說房屋投機方麵,這7人有較大的差異。Kennedy、Hector、Shauna和David都在政綱裏明確反對房屋投機,其中Kennedy認為要3倍征收現在的“空屋稅”,並且控製外國資本進入房地產市場。Ken的政綱對此沒有任何暗示;Fred的政綱裏比較明確的提出要消減“空屋稅”(他也提到“學校稅”,但該稅項是省府管轄的事情);Wai的政綱裏也始終沒有提及“空屋稅”的問題,甚至有表達要抑製高端公寓的建設和高房價(她在政綱裏反對“學校稅”,但這不屬於市府的權責)。
在這些人中,隻有Wai認為可負擔房屋問題不是房屋供給的問題,而是結構性短缺問題,也隻有她明確反對出售市府土地建設更多的房屋(而Ken等人是支持使用政府土地建設出租房屋等);她提出要為年輕人在市中心或交通樞紐地帶建設更多小公寓(300平方英尺)的方案(MILLENNIAL PLUS),不知此方案是否能得到年輕人的青睞。
關於房屋政策的簡單點評:
1、溫哥華房屋問題在很大程度上不完全是市府的問題,更多是聯邦和省的問題,比如聯邦移民政策、投資政策、金融政策和省的稅收政策等甚至中國的外匯政策,都直接影響到溫哥華房地產的供需和價格,所以市政府所能采取的舉措也很有限,Kennedy、Ken等也都提到要尋求聯邦和省裏的協同和支持;
2、除對房地產投機問題的看待和管製上,左右派有較大的差異外,其它方麵的舉措也都大同小異、粗細之分而已;但是因為左派的理念與解決現時房屋問題的政綱比較吻合,所以很早就提出了比較完整的政綱,而右派因為理念與目前的解決手段有一定的矛盾,所以遲遲才拿出房屋政綱來(有的政黨剛公布),且大都不夠完善;
3、表麵來看,這次在房屋政綱上,搞得最充分的是Hector,他給出了一個長達40多頁的分析和解決方案;其次是Kennedy、Ken、Wai、Shauna,而Fred和David的都過於簡單了;當然到底哪個方案會更有效還需要市場來檢驗。
二、交通方麵的政綱
關於修建從Broadway到UBC的SkyTrain,Kennedy和Shauna明確支持。
關於是否拆除the Georgia and Dunsmuir高架橋問題(3年前市府通過議案拆除此橋),Wai和Fred兩人明確反對,要保留此橋。
關於自行車道建設問題,Wai很大程度上反對,停止修建新的自行車道和撤銷3條自行車道;Fred似乎有一定程度的反對,但不明確;而Shauna是支持繼續發展自行車交通的。
關於“allonboard”運動(支持鼓勵乘坐公共交通),David堅決支持,且提出很多更具體的優惠策略;Kennedy明確支持,並主張大力發展公共交通網絡;Fred所提出的“18歲以下年輕人免費乘公交”的看法,也屬於這項運動中的一項內容。
關於交通方麵,Shauna提出很多麵向未來的多種交通發展方案,重點是鼓勵使用電動汽車和加大這方麵的基礎設施建設,要大力發展共享汽車和支持共享駕乘(像Uber等)的運營(Ken在經濟發展政策中,提到要發展Uber等現代科技業務)。Wai還有幾條比較具體的設施,以及加強交通中“mutual respect”的教育和管理等。
關於交通政策的簡單點評:
1、Shauna和Wai的內容相對較多,David、Fred和Kennedy相對簡單些,而Ken和Hector的交通政策到目前(10月8日)還沒有呈現出來。
2、我個人覺得,解決溫哥華的交通問題,主要是三大項:①大力推進各種公共交通;②積極開拓car-sharing和ride-sharing等共享交通;③合理發展自行車等輕便交通。建立多種、立體、綠色的交通體係,才是麵向未來的發展需要,也是一種全球性的發展趨勢,順勢而為才能有所作為。
三、其它方麵的政綱:
● 經濟政策方麵,Ken和Shauna的內容相對多些,Fred、Kennedy、Wai、David也都有這方麵的論述(Fred和Wai還共同提到差不多的8點後停車免費的意見),但總體都看不出很實際的東西,看起來經濟建設並非市政府的工作重點。
● 市府透明度方麵,大部分人都提及到了,相對而言左派的Kennedy和Shauna闡明得更具體嚴苛些,其他人稍微簡單模糊些。
● 教育政策方麵,因為教育政策主要歸省府管轄,另外Kennedy和Shauna作為獨立候選人,他倆都沒有談及到;而Wai和David也沒有這方麵的政策闡述;隻有Ken和Fred的政綱裏專門有教育方麵的政策,不過因為在“School Act”裏麵對學務委員的權利規定得很具體,他們主要就是起到“Stewardship(管家)”的作用,所以其中談到的政策也都很虛,至於大家關注的“SOGI”問題,在Ken的政綱裏有明確表述支持“SOGI123”,其他人沒有這方麵的表述,當然也沒有公開反對的。SOGI問題很複雜,遠不是市級政府能左右的,更不是幾個學委就能阻擋的。
● 公園康樂政策方麵,這方麵的政策相對比較穩定,也沒有太重要的內容需要比較分析,在此略過。
● 其它方麵,如果要在這幾個候選人的政綱中再尋找些亮點或特別的東西,在Kennedy的政綱裏有兩點值得注意:一是他提到今後要改革溫哥華的選舉製度(根據11月份省裏的選舉改革公投情況而定);二是他專門提出三點“重振唐人街”的計劃,包括設立美食街項目、申請UNESCO曆史遺產項目和建設華人曆史博物館。對此,其他候選人都少有表述。關於Eastside問題、藥品濫用、流浪漢等問題,Kennedy和Shauna論述較多,其他人較少或沒有。另外,Wai提出一個“城市清潔”方麵的政綱。等等。
最後,總體簡單點評:
1、Kennedy和Shauna等左派政綱相對比較具體完善,且發布較早,比如Shauna的政綱在9月10前全部公布出來,還標明出每一項政綱發布的時間。
2、這些偏右派的政綱都不夠具體完善(Wai在個別方麵倒是特別具體),而且發布很晚,至今有的人還沒有完全公布出來,像Hector雖然關於房屋方麵有一份最為細致完善的政綱,但此外其它東西都沒能發布出來。
3、還有一個政黨的政綱也值得了解關注,那就是綠黨,因為該黨這次沒有市長候選人,所以沒在這裏列出來對比分析,但是綠黨的政綱是做得最為全麵和完善的,也表述得最清晰、明確,暫不管是否認同其政綱,綠黨如此下氣力來準備自己的政綱,這就值得其它政黨學習,這也是為什麽綠黨最近發展很快的一個原因吧,估計他們今年在市議席裏還能多拿一兩席的。補充一句:Shauna的政綱和綠黨的最接近。
4、因為市府的權責有限,不像聯邦和省裏有製訂法律的權利(市裏隻能製訂Bylaw的小法規),所以政綱方麵看似很多,但實質上差異並不是很大,所以如果要通過比較政綱選候選人,隻需對比一下個人比較關注的幾個方麵即可。
特別說明:
1.本文是依據這7個候選人或其政黨在他們網站上公開發布的政綱內容來進行對比分析的,時間是截止10月8日(他們可能會有隨時的披露和調整的);
2.因本人查閱資料有限,如有錯誤之處還望諒解和指正,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