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曹先生

5年前在新浪開博(同樣的博客名字:北美曹先生),主要撰寫北美教育、投資、文化、管理等方麵的文章,借文會友,並希望能助人助己。現同時在文學城開博,希望能得到這裏新朋友的關愛和支持!謝謝!歡迎來溫哥華!
個人資料
正文

華裔要向印度裔學習“紮根”精神!

(2016-06-24 10:00:19) 下一個

在美國和加拿大,華裔移民常和印度裔相比,而在各種比較中,華裔大都處於下風。在美國各行各業(特別是科技領域)的高層翹楚之中,華裔更是明顯遜色不少。另外還有兩組數據更能說明總體的對比情況。2014年的美國人口調查顯示,美國的印度裔是所有種族中收入最高的,家庭收入中位數達到了91,195美元,遠超白人的50,740美元,也超過了華裔的84,300美元。根據2013年美國聯邦勞工部的數據顯示,25歲以上就業人口中,印度裔76.1%有大學學位,華裔是56.8%。

華裔和印度裔在美國(分別約380萬和350萬)和加拿大(分別約150萬和135萬)人數相差不大,那為什麽現在雙方在美加的影響力有很大的不同,所取得的成就也有不小的差距呢?對此比較分析的文章很多,也難辨對錯,我本想最近一兩年找時間去印度看看,那時候再好好探討一下這個話題,因為我總覺得,這應該和各自母國有一定的關聯,就像孩子發展得怎樣一定和家庭和父母有相應的關聯一樣。不過,最近有篇文章提到印度裔比華裔有幾大優勢,分別是:語言有優勢、適應能力強、“抱團”意識濃、“紮根”意願強。這幾點我既讚同,也不完全認可,但絕對相信“紮根”問題是我們最大的劣勢!

因為沒想要真正“紮根”,所以語言總也不能質地提升,其實語言隻是工具,如果真是涉及到自己的切身利益,想必不會英語也要衝上去的;因為沒想要真正“紮根”,所以好像適應能力不足,其實誰都知道中國人的適應能力是最強的,在全世界的每個角落都能生存的;因為沒想要真正“紮根”,所以不夠“抱團”,因為根本就不知道要“抱團”幹什麽?!有人會說,也許是因為語言不好等等,所以才不能“紮根”,顯然這種互為因果的關係哪個更重要哪個是借口,移民者心裏都有數,語言不好是很早的事實,如果這是理由幹嗎要移民呢?!當然,這也說明了,中國人移民與印度人移民有著本質的不同,我們就沒想過要紮根到底、永不回頭!

華人不想紮根,不願紮根,這在每一代華人移民和每一位華人移民身上都能看到這樣的印記。為什麽呢?這無疑要歸因於我們的移民動機。華人移民大都是被動性的,是某種的逃避,而不是主動性的移民,開創性的移民。這在中華五千年曆史上都是如此。比如,從移民北美的曆史看,最早的第一波移民潮,是200年前北美淘金和修太平洋鐵路的時候,華人為了逃避中國的兵荒馬亂而遠走他鄉,他們和他們的後裔在海外建立了大大小小的“唐人街”,算是一種不想紮根又無法歸根的選擇。第二波發生在最近40年的移民潮,具體由三股潮流構成,一個是留學生移民潮,他們本來是為了出去讀書,後來身不由己地留下來了,走一步看一步,期間還有不少選擇了回流,或者回來回去;一個是技術移民潮,這些人中的一部分是對當時的工作和生活環境不滿而離開的,後來也有回流或者就這麽無所謂地生活了下來;其中97香港回歸前的一大波香港移民也屬於這種情況,他們轟轟烈烈地來又成群結隊地回流了;另一部分是為了追求新生活有比較明確的目標選擇了移民,他們中有不少是想紮根下來,或者至少是這麽努力去做的;最後一個是投資移民潮,他們中的絕大部分顯然就不是真的移民,隻是想拿一張船票,多一個避風港,多一處休閑地,他們更像是有身份的旅遊者。所以,第一代華人移民對母國的關心遠勝於對居住國的關心,微信裏或者是見麵時討論的話題往往都是中國的問題。

印度人的移民動機和表現則與中國人根本不同。印度裔的家族觀念很濃,故土意識反而卻沒那麽強,似乎也很少聽說印度人“回流”的情況。印度人一個人移民,整個家族都能被移過來,所以他們不需要建造像“唐人街”般的“印度街”。把上上下下整個家族都搬過來了,那不僅僅是紮根,那等於是把“根”都挖過來了。所以,他們移民到哪裏,就把哪裏當做家,當做家鄉來愛戴、來建設,並以這個家鄉為榮,以這個國家為傲!“此心安處,即是故鄉”,他們能安心紮根,他們就定能有所作為。在矽穀,印度裔占就業人口的6%,但16%的初創公司都有印度裔參與創辦的足跡。願意離開印度而移民海外的人往往都有冒險精神,不是為了逃避而是為了新的追求。據統計,在美國印度人有一半是靠工作拿綠卡的,人數是其他所有國家的3倍,而華人隻有五分之一是由工作拿綠卡的。印度人懇於紮根下來,才會展現更好的適應能力,才會更加抱團,才會發現商機,才會積極參政,才願意投身社區建設,才願意相互提攜,特別是注重提攜下一代,從而讓本族裔躋身主流社會,真正成為新家園的主人!

【以上四人分別是穀歌現任CEO桑達爾•皮查伊(印度裔)、微軟現任CEO薩提亞•納德拉(印度裔)和美國前勞工部長趙小蘭(華裔)及美國前商務部長駱家輝(華裔)。】

有人說,第一代移民,我們肯定比不過印度移民啦,我們隻能寄希望於第1.5代移民或第2代、第3代等等。這種觀點顯然更沒有任何依據,隻是一種幻想和慰藉而已。第一,最早的第一波移民,已經有了很多代的後裔,總體來說也沒出現我們希望看到的景象;第二,第二波移民的後代(第1.5代和第2代)已有不少開始走向社會,他們中很多人也像父輩一樣紛紛選擇回流,留下來的會怎樣還有待於時間來檢驗。總之,紮根、發展、成功,不會是自然來臨的,必須是一代代的奮鬥才能取得的!父輩在新的家園不想紮根、不想工作、不想創業,而希望下一代來做這樣的事情,那是完全不現實的!事實正在證明這一點。如果留心身邊的朋友和朋友的孩子,你不難發現這樣的情形。我前兩天去修車時,有個小夥子送我回家,路上我和他聊天,他說他是高中期間隨家人移民過來的(母親在這裏,父親在國內打拚,這是不少投資移民的範式),大學讀BCIT學飛機修理專業,今年畢業後找不到修飛機的工作就開始學習修車了。他說他很想回中國,因為他的同學們(基本和他一樣的情況)都回去了,但是他的父母不讓他回去,他隻好這麽先幹著。小夥子看上去很不錯,我也鼓勵他留下來,將來爭取自己幹點事。類似的情況很多,我每次遇到這樣的年輕人,也都能聽到差不多的心聲和做法。為他們遺憾,也想能為他們提供一點有用的幫助!

所以,華人如不從根本上改變我們移民後的“客居心態”,不腳踏實地紮根下來,華人族裔在北美新家園的前景不容樂觀!我們渴望成為主流,展翅高飛,但如果沒有紮根深耕,靠什麽長成參天大樹並且開花結果,我們最後都成了上不了天、入不了土而飄在空中的“蘆絮”,別說經不起暴風驟雨,就是有點風吹草動,最受傷的也一定是我們。

在北美大地上,華裔和印度裔可以有所比較,但彼此之間不是競爭的關係。同為“亞裔”,我們之間的共性遠大於我們的差異性,我們有共同的優勢,也有相近的不足。對於華裔來說,我們對印度裔更不應該是“羨慕嫉妒恨”,我們需要的是欣賞、學習和合作。像印度裔那樣紮根下來,我們華裔一定會同樣取得更大的成功!

一句話,作為新老移民,我們需要的就是:學習學習再學習,紮根紮根再紮根!

掃描下麵二維碼,關注幸福家庭圈!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0)
評論
jdys 回複 悄悄話 印度比中國窮多了。越窮越容易紮根。
6ba6 回複 悄悄話 講來講去就是白人土著喜歡印度人把權交給他們讓他們賺多多美元去了,就算搞砸了,也不提拔華人。華人有本事就多成立多些公司砸死阿差當頭的公司吧
Quarx 回複 悄悄話 看到最後一段話笑了,人家老印不會跟你合作的,還會背後捅刀子呢!
善民 回複 悄悄話 又是狗屁文章,看看中國與印度的差距還不是一清二楚!再者,曰本人在美國也遠不如印度人,但印度與曰本相比簡直不堪入目,垃圾不如,難道印度人真的比曰本人聰明? 真的難以理解為何這麽多華人如此自卑無信心!
vesper 回複 悄悄話 十九世紀初,中國人下南洋,賣豬仔時,印度人去哪了?
gagaga 回複 悄悄話 應該還是意識形態的問題。。。
這就是為何人家不信任華裔的原因,越往上越難。。。人家不放心啊。。。
vesper 回複 悄悄話 這類題目也是月經貼了。LZ想從另外一個角度去分析,不過沒有成功。
那些語言,抱團,IT行業集中的優勢跟紮根沒有多大關係。我們組每走一個人,毫無懸念,新來的一定是印度人。
"願意離開印度而移民海外的人往往都有冒險精神,不是為了逃避而是為了新的追求。" - 評價挺高的嘛。印度人沒這麽偉大,大多數就跟中國人一樣為了多賺點錢。
twbxw 回複 悄悄話 在美國,中國人淪落到和印度人比了。在中國,中國人根本不屑於和印度比較。說明啥?製度問題。
誠信 回複 悄悄話 "但絕對相信“紮根”問題是我們最大的劣勢", far beside the point.
hunwei 回複 悄悄話 老移民了,西人認可印度在地理上是亞洲 ,在人種上最少是歐亞之間 ,不會認為東俄羅斯人也是亞裔吧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