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曹先生

5年前在新浪開博(同樣的博客名字:北美曹先生),主要撰寫北美教育、投資、文化、管理等方麵的文章,借文會友,並希望能助人助己。現同時在文學城開博,希望能得到這裏新朋友的關愛和支持!謝謝!歡迎來溫哥華!
個人資料
正文

好學校就是一個好圈子

(2015-11-01 16:47:58) 下一個

【編者按】前段時間,我們幾個“幸福家庭群”的朋友們討論過對兩篇教育文章的看法,一個是英國BBC關於中英教育的比較(包括之後的一篇“西方教育偷偷完成社會分層”的重磅文章),另一個是前騰訊副總裁對中外教育考察後的觀點——好學校教你終身學習。為此,筆者也想結合自己以前在中國辦學和後來在海外的實地了解,談一點看法,供大家參考指正。

好學校就是一個好圈子
 

關於教育的整體觀。

教育主要包括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這三個層麵,但我們平時關注或討論的重點是學校教育。這三方麵對一個人一生的成長和發展都非常重要,而在不同的人生階段其影響效果也有所不同。

家庭教育主要側重於價值觀、品格、生活習慣等方麵的教育,在小學和之前的早期階段效果顯著;學校教育主要側重於知識、技能、職業、公民行為等方麵的教育,在中學和大學的青少年階段影響明顯;社會教育側重於文明修養、道德規範、品味愛好等方麵的影響,對一個人踏入社會後的青年和中年階段都有長期的作用。對於社會教育,我們基本無力做出改變和選擇;對於家庭教育,我們也很少去反思和改進;對於學校教育,我們似乎都有自己的評判權和一定的選擇能力,所以往往談論起教育,也大都是指評判學校了。

現在大家常常指責中國的學校教育,無疑中國的學校教育存在很多問題,但是相比中國的社會教育和家庭教育來說,後兩方麵的問題可能更為突出,特別是家庭教育,而家庭教育往往是最重要的。

關於中外教育的比較。

中外教育的比較很難做到客觀公允、科學準確的,這至少有兩方麵的原因:一是中外的社會製度是完全的不同,而教育作為上層建築,依附於社會製度,在某種意義上也是為政治製度服務的。如果我們無法去評判社會製度,或者說對此有自己的偏好和感受,就很容易做出某種傾向性的判斷。二是教育有公立教育與私立教育之分,在中國基本上沒有真正的私立教育(或者影響甚微),但在美英等國家,私立教育扮演了一個相當重要的角色。

如果簡單地從整體上來比較,社會教育方麵,雖然不能或不敢說中國的社會製度不好,但至少現在很多人對中國的社會教育或者說社會影響還是甚為不滿的;家庭教育方麵,我個人深切地感到,中外差距太大了,國外家庭總體上遠比我們中國家庭重視家庭教育,或者說也更懂得如何去教育孩子,而中國家庭既不是真正的重視,甚至是根本不懂或並不想去努力改進;學校教育方麵,因為上麵的原因,有些複雜,但在我看來,各有優劣,但都很好地為各自所在的社會製度服務。

好學校就是一個好圈子
 

關於學校教育與社會分層的問題。

英國BBC關於中英教育比較所引發的那篇“西方教育偷偷完成社會分層”的文章的確是一篇好文,很值得深思和玩味,但應該看到,西方社會經過幾百年的發展,社會階層早已形成並基本固化下來,階層之間的流動並不明顯,而教育體係也已經自動地和階層劃分對接上了。簡單說,西方的私立教育和公立教育就基本對應著社會精英階層和普通大眾階層;當然,在普通大眾階層裏麵,寬鬆的公立教育在某種程度上也起著一定的社會分層作用,比如社會底層和中產階層等的調整。

中國自新中國成立後特別是改革開放的30多年來,也在進行重新的社會階層劃分,到目前已經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階層,在這個過程中,學校教育起到了非常關鍵的作用。在過去,上了好中學、好大學就注定會有個好職業,也會在將來進入社會的中上階層。相對而言,國外學校教育沒有這麽重要的影響,因為你就生在某個社會階層中,而且社會階層也是由家族幾代人慢慢營造出來的,不過你想繼續留在這個階層中也需要進入和這個階層相對應(或高於)的學校中。反之,如果你的家庭不屬於這個階層的人,即使你進入更高階層的學校,也很難最終真正融入到這個階層中。

那麽,接受學校教育到底是為了什麽?或者說教育的本質是什麽?其實就是讓你掌握你這個階層應有的能力。而想進入好學校,無非就是想能繼續留在或有機會進入更高的社會階層。

好學校就是一個好圈子
 

關於對西方私校的認識。

我們絕大部分人都沒有接受過私校(私立中小學和私立大學)教育,中國也沒有西方這種私校體係,所以我們對私校並不真正了解,也不清楚公校和私校有哪些根本性的區別。表麵地看,私校的學生是經過考核選取的,私校的老師不少是畢業於名校也都很負責任,私校的學生家庭大都是家境殷實重視子女教育的。也就是說,私校的學生、教師和家長群體是相對經過篩選出來的,而且有進出的競爭機製,特別是私校和老師都相對於公校更加關注每一個學生的成長,學校的管理也都很嚴格(讀過英美私立高中的孩子想必都知道的);而公校大都很寬鬆,學生是否認真聽課、是否及時完成作業幾乎沒有老師去過問的,一切全看學生自己。對於中小學生來說,我個人感覺多多少少是需要一點“Push”的,不論這種管教和推動是來自學校還是來自家庭。

另外更深入地去觀察,會發現公校和私校在培養目標和教育內容上是有巨大的差別,這才是最為關鍵的。公校(比如高中)以學生順利畢業為培養目標,私校以學生進入大學教育為培養目標。與此同時,教育內容也很不同了,公校(比如中學)主要教育兩方麵:一個是知識和技能,另一個是合格公民的教育;而私校也是教育兩方麵:一個是知識和修養,另一個是世界觀的教育(人生的目標、理想和意義的教育)。由此可見,私校的教育也或多或少做了一些家庭教育的事情——價值觀和人生觀的培養。顯然,這部分的教育內容遠比知識教育更為重要!我有一位朋友常感歎地說,國外學校對學生沒有什麽理想的教育,學校裏麵不會貼什麽偉人的圖片,號召學生去學習、去爭做這樣的人物,隻是把每個人都培養成一個合格的公民。他說的沒錯,但應該是指公校,私校都會通過各種途徑對學生進行這方麵潛移默化的教育和影響。中國大部分學校(尤指中小學)教什麽呢?他們隻教一項內容:知識。

說起國外公校與私校的比較問題,一些第一代移民家長常常不以為然,他們會說他們的孩子就是公校出來的,也考進非常好的大學,甚至是常春藤名校。他們說的沒錯,但是有兩個事實不容忽視:第一,公校裏麵也有相對好壞的差異(主要是由於家庭和學生的差異造成的),但不管怎樣公校裏麵考入名校的學生還是屈指可數的;第二,即使有些孩子從公校裏麵考入名校,家長在背後也做了大量的工作,包括安排孩子參加各種活動等等,這樣的家庭就是一個私校,這樣的家長也都最終成了教育專家。另外,即使都考入了同樣的名校,從公校進去的和從私校進去的也會有一些長遠的發展差異,當然這一點還需要大樣本和更長時間的觀察和比較。

好學校就是一個好圈子
 

美英等西方國家私校所占的比重不大,以中小學生為例,大概會有5-10%的學生入讀私校,無疑大都是來自精英階層的家庭,也是為了培養未來的社會精英。以我們熟悉的幾個人物為例,奧巴馬中小學讀的都是私校(大學也是的);別管比爾·蓋茨和紮克伯格是怎樣從哈佛退學或輟學,他們在這之前也都上的私立中學(小紮讀的Phillips Exeter Academy更是絕對的名校);即使是喬布斯小時候家境比較貧寒,他居然大學也去了全美學費最貴的私立學校之一——裏德學院;……他們為什麽都要選擇去這樣的私校?無疑,這些學校在他們眼中是好學校,是屬於他們那個階層要去的學校,他們需要那樣的同學圈子和成長氛圍。

我們讀的是公立學校嗎?當我看過這兩篇文章,我最近常想:我們這批人(6070年代人),在國內上了很好的大學,現在混得也還不錯,正關心下一代的成長和教育問題,但我們在國內讀的是“公立學校”嗎?特別是我們讀過的高中——大都是各地的重點高中,它們除了是政府所辦和不收學費以外,和國外的公校完全不同,它們就像國外的私校,甚至比那些私校還“私校”——管理更嚴、學習更苦、追求一本率和進名校。這些重點高中也教兩方麵:一個是知識,另一個是理想和目標(雖然可能是短期的目標,但這個目標更清晰明確)。我在80年代所上的重點高中,雖然學校硬件方麵差強人意,但其它方麵都不比國外的私校差,現在可能由於變本加厲地實施高壓教育已經有些走形了,但應該說還是有它自身的優勢和價值的。BBC報道中,是中國重點學校派出的幾位教師到英國一所普通的公立學校去傳授中國教育之法,從中比較中英教育之優劣,顯然這種比較沒有什麽意義和可比性。相對而言,中國絕大部分的普通中小學,根本沒有必要都去實施這種嚴格的競爭教育(有的可能也是形式上的),除了達到一定的洗腦目的外,更多的是勞民傷財,一無是處。

好學校就是一個好圈子
 

好學校就是一個好圈子。

通過上麵分析,不難看出,無論在中國還是在國外,好學校就是一個好圈子——學生好、老師好、家長好,從而有一個好的人脈圈子和成長環境。至於那位前騰訊副總裁訪遍英美學校後認為,好學校就教一件事——教你一輩子學習和永遠跑下去,那麽如果說好學校是教這樣的一件事,那它又是怎麽教的呢?以上,我們不難知道,好學校除了傳授知識外,最重要的是培育一個人的世界觀,當你有了明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後,你當然知道該往哪裏跑和怎樣去跑了。紮克伯格前不久在清華大學經管學院演講中提到,一個人要成就一番偉業,必須要有使命、用心做和向前走,他這樣的信念顯然是來自於他早年的家庭教育和中小學教育,與後來的哈佛關聯不是很大的。

好學校對一個人的成長和今後進入什麽樣的社會階層,影響巨大。在中國,過去是如此,今後當會有所減弱;在西方國家,影響沒有那麽大,但是每個階層都有自己的看法和選擇。對於很多移民海外的華人家庭而言(尤其是新移民家庭),都很想送孩子進私校進好的學校,希冀孩子能由此考入名校,進而成為社會的精英,這種想法可以理解,但想成為社會精英,僅僅考入名校和孩子自身的努力是遠遠不夠的,家庭教育和家長努力進入社會主流也是至關重要的。有個笑話說,家長一心做豬卻要孩子成龍成鳳;或者家長不關注自身的教育和成長,卻整天琢磨著如何管教孩子,那都是南轅北轍、刻舟求劍、無濟於事的。

總之,社會教育,我們無法選擇,除非移民他國;學校教育各有優劣,而我們的選擇權也很有限,再說好學校固然好,但並不一定適合自己的家庭和孩子,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家庭教育,最最重要,我們又有自己的主動權,所以不要舍本求末,把自己的小家庭打造成一個小私校,擁有一個充滿正能量的家庭圈(就如我們的幸福家庭圈),把身邊的事情做好就是最好的教育!

歡迎加入幸福家庭圈,從此開創美好新生活!

                                 好學校就是一個好圈子
 

 
[ 打印 ]
閱讀 ()評論 (4)
評論
mamacao 回複 悄悄話 廣告貼嗎?在加拿大除了幾所要砸破頭才能進的私校,其他都是浪費錢。而且,我很多同事的孩子拿到教師學位,都是當不了公校老師才去私校教書的,誰不想享受那豐厚的養老金呢。當然,私校收了錢,會對小孩躲關注點。到了該自覺學習的時候,私校公校並無區別,除了那幾個精英私校。私校還有一批公校裏混不下去的差生呢
愛亂跑 回複 悄悄話 國內再好學校出來的青年, 都顯得很粗燥, 文化土壤有點問題, 近來碰到一批, 除了滿口創業成功,也沒啥可聊
lzr 回複 悄悄話 切,好學校是有高層的圈子,不過人家不帶你玩還是然並卵。這麽說把,你一個窮光蛋,為什麽人家大財主要花時間和你交往?
Quarx 回複 悄悄話 hmmm..., your educational point of view is correct. I agree.

從學校畢業後,社會改變了...?!學校好學生成了 looser,不好的學生成為贏家。?!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