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第一次和我講起生意經時,我才六歲,還是那個“千萬不要忘記階級鬥爭”的年代,投機倒把的“二盤山”是以極其猥瑣的形象出現在幼兒雜誌裏的。我清楚地記得那一天,媽媽牽著我的手在路上閑逛,不知怎的就提起了解放前的商人合資開店的事。媽媽說:“兩個人一起開店,甲出七塊錢,乙出三塊錢,寫了契約,畫押簽字,利潤虧損都是七三開。一毛錢的貨,賣它一毛五,錢就這樣賺到了。當然,你進的貨價格要好,品質有保障,才有人願意出錢買你的東西。”媽媽隻差告訴我:這就是股份製公司。股份有限公司的概念我上大學時才知道。媽媽生動的敘述,給六歲的我一個小小的生意啟蒙。上小學時,爸爸在家裏開媽媽的玩笑,說媽媽家族在解放前天天大宴賓客,典型的腐朽的地主生活。媽媽笑著解釋說:“我們家工人多,每天都要做兩三桌飯菜給他們吃。我們家附近的海域盛產螃蟹,竹蟶,各種海魚,我們家搞海產批發,每天來送貨的漁民很多,趕上午飯時間,我們也順便留他們吃飯。請人做事,一定要讓他們吃飽吃好,他們才會心甘情願把最好的都給我們。所以啊,我們家每天收到的海鮮都是當地最好的。”喔,這又是一課:善待員工。受了媽媽的影響,我們全家都愛吃西瓜。炎炎的夏日全家人圍著餐桌吃清甜的紅沙瓤西瓜不啻為人生一大美事。最好的西瓜來自媽媽的老家,那裏的海邊沙地不適合種糧,種出的西瓜卻皮薄個大籽小,暢銷各地。媽媽最愛回味小時候吃西瓜的情形。她說他們家族買了很多海邊的沙地,這些地隻是家族龐大資產中很小的一部分,可對無錢無地的瓜農來說,擁有一塊海邊沙地,卻是一輩子的夢想。媽媽家族把所有的沙地都無償地給瓜農種瓜,隻提了一個小小的要求:每年西瓜豐收,瓜農進城賣瓜的時候,送一車最甜的瓜到媽媽家族在城裏的大宅就行了。於是每年夏天,媽媽的床底下都堆滿了瓜農們送來的西瓜,多得吃不完,她成了吃西瓜的小饕客。媽媽說,這是行善的一種方式,最低級的行善是送人錢財,隻能解決別人的一時之需,送多了還會惹起他人好吃懶做的貪念,功虧一簣。最有效的行善是授人以漁,給人謀生的工具和手段,讓他們主動地去創造財富改變自己的命運。媽媽四十幾歲就得了糖尿病,我們笑她:從小西瓜吃多了。我的外公也喜歡吃,因為是名醫,就更講究養生之道。他最喜歡的是大碗的清蒸魚就著白米飯吃,外公不煙不酒,還經常練氣功,身體棒棒的。外公十二歲開始為他的祖父打理家族生意。他的母親身體不好,不時偏頭痛,外公性格純孝,為了治好母親的病,遂拜家族中的名醫舅舅學醫,還特地上了新式學堂係統學習中醫知識。外公二十幾歲就在家鄉成名了。他們家不缺錢,給人看病是外公最大的愛好。他從不收診費,遇到窮人還不時贈與買藥錢,因此求他看病的絡繹不絕。外公把免費看病並贈藥當成行善的手段。家族的生意越做越大,涉及到諸多行業。舊中國黑暗,各方勢力明爭暗鬥,盤根錯節,正派商人在商場上縱橫捭闔之時難免有如履薄冰之憂。外公意識到他要大量地結交達官貴人才能保護家族企業不受惡勢力的盤剝。他的公關手段很妙,別人是送貴禮海吃豪喝,外公卻選擇了為官場達人免費看病,他精妙的醫術治好了很多人。達官貴人送貴禮答謝外公,他堅決謝絕,推說等他將來落魄了,非靠看病為生時,再收診金也不遲。達官貴人感動不已,紛紛和外公結成至交,外公因此為家族生意積累了豐富的人脈關係。為平常人看病時,外公也是同樣的盡心。外公憑著自創的中藥方,總算醫好了外婆的不孕症,結婚八年之後,他們終於有了自己的第一個孩子。外公一役成名,很多不孕的,大齡孕婦想流產的以及生了孩子後得產褥熱的都跑來求他了。尤其是碰到產褥熱的病人,外公總是把繁忙的家族生意一推,親自跑到產婦家坐鎮,一邊熬藥一邊觀察產婦的燒退了沒有,再根據產婦的病情變化調節藥方,常常一夜未合眼,直到確認母子平安後才放心地走了。這一切,都是沒有任何報酬的,但卻為他贏得了極好的聲譽,當地人稱他“活菩薩”。解放後外公同他的國民黨時代的精英朋友一起落難,他們相互安慰支持著,度過幾十年艱難的歲月。把生意場上的朋友變成了患難與共的至交,好像隻有外公才能做得到。小時候全家聚會的時候,媽媽常常打趣外公,說他是”烏鴉嘴”,年輕時給人看病老說等自己落魄了再收診費,沒想到下半輩子真的要靠行醫為生了。外公笑眯眯地接受我們的調侃,隻有他把苦如黃連的日子過得甘之如飴。文革下放的時候他走鄉串戶為鄉民看病,上山挖草藥製成藥丸派給病人。回城後,他重開診所,免費給五保戶和孤寡老人看病針灸,不改名醫懸壺濟世的本色。上大學前,我所學到的這些粗淺的生意經,都是以家族往事的形式經媽媽口授給我的。我大學念的是商科,社會主義會計學原理雖然出現了“利潤”一詞,老師卻說利潤歸國家所有,國外的資本主義企業追求利潤最大化是可恥的。我有些想不明白,賺的錢都被國家拿走了,誰還有那份做事的幹勁呢?難怪媒體要一個勁鼓吹王進喜似的人物,不計個人得失,國家利益大於一切。大三的時候,學校引進了西方財務會計和營銷學,我這才接觸到了西方的生意經,學到了一些新鮮的名詞,如產品策略,市場滲透,企業文化的建立等等。去歐洲讀MBA可謂顛覆性的觀念改變,為了分析Ebay的市場戰略,我生平第一次上了它的網站,全新的網購體驗讓我很興奮,覺得自己這個井底之蛙終於跳出中國,來領略廣袤新奇的世界了。我也知道了成功的企業家要會應用leadership, 單一經營不如多元化經營等。專業書籍一本接一本地看,paper也越寫越老練,很快我就成了滿腹經綸的理論家了。隻是,這些生意理念和投資理念也變化太快了,兩年前學的理論馬上就被失敗的實踐推翻了。多元化經營的企業由於鋪排太大,缺乏拳頭產品反而陷入了現金流不足的困境。相反,專注主業的公司卻成功抗禦了金融危機。傳統銀行也會破產,由房利美房貸美擔保的債券評級在下滑,不再是投資者的抗風險天然選擇了。在金融行業工作十幾年,我最大的挑戰和樂趣就是不斷的學習,更新觀念,這樣才不會落伍。隨著大量投資移民湧入加拿大,我見識的怪象亂象也多了。看著某些款爺對從事服務性行業的工作人員呼呼喝喝,極盡敲詐之能事,我不禁納悶:就這樣的素質,他們的錢該不是坑蒙拐騙才掙到的吧?像一首歌詞裏說的:不是我不明白,這世界變化快。細想來,唯一不變的,就是我的破落家族教我的生意經。因為那裏麵蘊含的,是最質樸的做人道理。隻有做一個表裏如一的好人,善待員工,善於交際發現商機,並以最大的善心回饋社會,才是真正成功的商道。我靠著這些生意經,雖然沒有發大財,卻學會了明辨是非,不隨波逐流。祖先倘若在天有靈,也應該感到欣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