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日常的日常 (三)牙科診所

(2017-07-04 19:07:10) 下一個

上午約了看牙。診所在離家不遠的另一條街上。我住的東南區華人較多,各類服務設施近幾年發展迅速供過於求,僅牙科診所就由十二年前的一家變成了現在的四家。可我還是忠誠地次次回到最早看病的那一個。由西人主持。原先是位老先生,猶太人,Dr Pappara 。高高瘦瘦的不苟言笑,他和我們溝通的很少卻每次手到病除。例行檢查啦,補牙啦都是一次過。他的收費不低,但去的次數少和下來也就不貴了。還記得我兒子第一次去看牙時的情景。一年級的幼稚生躲在大人身後扭扭捏捏地怕得要死。這一晃都大學生了,一米八的高個兒。時光飛逝,Dr Pappra 也退休了。該退了,70歲的牙科在西人裏絕對高齡。猶太人在勤奮工作這一點上和中國人真有一拚,我老爸不也仍在工作,86了。

新來的醫生叫勞倫斯,從英國來,在市中心開業一年後不知怎麽轉到了我們這兒。市區多好呀,人口集中,顧客多為上班族,估計病情相對單一,好治。要是我,更願意在城裏做生意。勞倫斯平易近人,上來就讓我們直呼其名。看病挺認真,過於認真,他每次總能發現新問題讓你過兩周或一兩個月再去。感覺他很努力地維係著所有的病人,也難怪,剛買下生意得加緊掙錢還呐。何況周圍的競爭越來越激烈。攏住客人是關鍵。

診所的秘書倒是不換。Tina, 意大利中年婦女,十幾年如一日坐在前台後麵。她幾乎成了牙科診所裏的靈魂人物。所有的病人都認得她,喜歡她。可不是嗎。還沒進門她就衝你微笑了。輕聲打了招呼後,Tina 總能加一句小話,或是問問孩子怎麽樣了,或是電視上有什麽新聞了,實在不行就說一句天氣冷了熱的。每次都見她的筆啦,本兒啦,刷卡機啦,放在同一位置。文件夾總是齊齊地豎在架子上。接待處的地麵和桌麵一樣地一塵不染。弄得我看完雜誌也不由自主地物歸原位,生怕給她弄亂了。

想想墨爾本確實是個移民城市。開診所的醫生是標準的白人,護士有時是本地土澳,有時是皮膚黝黑的印度姑娘。秘書大眼大嘴典型的意大利。病人呢像我這樣的華裔不在少數。“不排外”,這也是墨爾本讓人舒服的原因。誰都能在此安居樂業。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