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95)
2021 (3)
彬彬,環環,你們好。沒想到會給你們寫信。時光清淺,記憶如魚。這兒已是一季深冬,我喜歡像現在這樣穩穩地坐在沙發裏閑靜地打字,將往事記錄在博客。這寂寥的夜色啊引人神傷。所有人物、景象都在流年中溢淌。少年的你我從光陰的縫隙間走來,曆經歲月流逝,無論歲月怎樣流逝,依舊是朝露一般,清澈鮮亮。
是的,朝露。那年你們十一歲,我十歲。你們是我在天津認識的最早的朋友,也是最好的朋友。這一要好,便經過了中學,大學,工作,幾十年。有一陣子我們放學總是在一起跳皮筋,玩打壘。有幾年我們整個的暑假混在你家打撲克,每年春節彼此請客,最愛吃你家的飯,張阿姨包的餃子。工作後不常聯係,但每次回家總向妹妹打聽你們的消息“彬彬,環環怎麽樣了?” 其實不問我也知道,大家都差不多。上學後工作,工作後成家,成家後出國。彬彬去了加拿大,前幾年又到了美國。環環和我妹妹留守中國,我在澳洲。我們四個分散各地,竟是一年也碰不到麵。細細想來,我們在生命中的交集並不多,隻在小學同學過一學期。可為什麽你們是我最好的朋友呢。
除了雙方父母是好友住得近,交往密切外,就是一個字“獨”。你們倆是雙胞胎姐妹,做什麽都有伴,不那麽需要別人的友誼“倍兒獨”。我呢,當時剛從上海過去,不怎麽會說普通話更別提天津方言了,沒人和我玩,也是孤單。爸爸媽媽介紹我們認識後,你倆成了我和妹妹唯一的小夥伴。我們四人組成小集團,在課餘時間形影不離。不是在家玩丟沙包就是到樓外跳房子。我向你們學會了織毛脖領,鉤茶壺墊,學會做蔥油餅。你們的媽媽,張阿姨是南開大學畢業,聰敏能幹。在我媽廠裏(幾千人的大藥廠哦)當技術科科長,相當於現在的總工。除了業務上是大拿外她還很活躍,特別會唱歌。至今還能想起她一手摟著環環一手樓著妹妹唱“紅梅花兒開”的樣子。還有你們父親,老嶽伯伯是我認識的叔叔阿姨中最有藝術細胞的一位。他給我們拍的許多照片我一直保存著。奇怪,他倆的形象在我的記憶裏就一直定格在地震那一年,四十歲,比我們現在還年輕。善良耿直,嫉惡如仇,熱情潑辣,開朗大方,又那麽多才多藝,都是我們這四個晚輩望塵莫及的。
可惜他們過早地離開了我們。
彬彬,環環,時光走遠,風中還有未曾合攏的想念。此刻我遊走於回憶的長廊,從塵埃中將光陰的碎片拾揀,細細的端祥,輕輕的拚接,隻為,再一次翻閱,可以嗅到往日的氣息;再一次觸及,能尋覓到那花開花謝的朝夕。即使有一天,歲月風幹了點點滴滴的懷想,時間溶蝕了成長的痕跡,那些我們一起度過的少年時光也會在不經意間,猛地出現眼前,躍然紙上,就像現在一樣。
願我們的友誼緩緩生香地久天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