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香衛宛

人生如茶,雖盡斂苦澀,然釋放淡淡清香。
正文

拜褐文成公主廟

(2016-09-10 04:32:04) 下一個

    三十年前的夏末,在幾位友人的邀請下,我們一行六人,從玉樹州府--結古鎮出發,沿奔騰的巴塘河逆流而上,前去朝拜向往已久的文成公主廟。

    文成公主廟別名“沙薩公主廟”,相傳係唐代藏民為紀念文成公主而建。位於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結古鎮東南25公裏的白納溝,是唐蕃古道的重要文化遺存之一,已被列入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

    當我們行至平坦寬闊的白塔草灘,步行穿過巴塘河上的鋼絲吊橋,便進入峰巒峭立、灌木滴翠的白納溝;這是一條大峽穀,兩邊的山脈不見邊際,矗立在青藏高原的藍天下,分外妖嬈。你看那滿坡草綠、藍黃小花爭妍鬥放,歡快奔騰的小溪,發出纏綿委婉動聽的樂曲,宛若仙境般美妙。

    說起白納溝,還有一段傳說呢。相傳,文成公主與鬆讚幹布在紮陵湖會麵,他們一同翻山越嶺,跨越激流險灘,平安進入白納溝。文成公主利用歇息之餘,親率工匠在岩壁上刻下數尊佛像和佛塔。這一行動使山神和龍王大受感動。山神砍來樺柏,編織成霓虹彩門,飛架在白納溝之上;采來鮮花,鋪成綠蔭大道,又率千禽百獸夾道歡迎;龍王在河畔搭篷設帳,備酒備肉,設宴招待;親喚百名龍女輕歌曼舞,為此助興;而諸首領、眾僧侶和無數群眾跪立拜迎,一片祥和景像。這裏也是文成公主進藏途中停留時間最長的地方,也是留下奇跡最多的地方,可惜人眼隻能看到一部分。很早以前,有三位得道高僧路過白納溝,感到又累又餓,便準備燒茶小憩片刻。結果跑遍整個山溝,也未找到搭三石灶的石頭。溝裏大小石頭很多,但他們發現文成公主在每塊石頭,甚至小粒石子上,都印滿了佛像、經文之類的畫紋。三位高僧當然不會糟踐這些寶物了。於是他們給這溝取名白納溝,意思是“十萬佛經溝”。

       沿著小溪邊的小路,前行時間不長,我們便看到了臨水麵對青山、土築三層藏式建築、一色刷紅的神聖廟宇。這就是象征藏漢友誼的曆史瑰寶、馳名青藏的文成公主廟。這坐藏式建築緊貼百丈懸崖,風景幽靜,是一座既有唐代藝術風格又有藏式建築特點的古式建築。

    我們懷著輔誠之心,走入正店大堂。喇嘛主持以藏式禮節,迎接了我們。他拿起藏式銅壺盛裝的聖水,給我們每人倒了一杯。據說這聖水喝後,可保你百病不生,健康長壽。聖水來自大堂後邊,一塊巨石上滴下的水。傳說文成公主來到白納溝,站在這塊巨石上,看到眼前山花爛漫,不覺想起長安,止不住的眼淚象斷線的珠子,流個不停。淚水滴在巨石上,形成了泉眼。說來也很驚奇,這水一年四季不斷,不大也不小的往下慢滴,自然就顯珍貴了。

    廟堂正麵是浮雕岩壁上的九尊佛像,周圍八尊年輕佛像比中央佛像略小,造型端莊豐滿、氣質渾厚、腳踩蓮花座,頭上方有五彩佛光環襯托。相傳文成公主在吐蕃大臣吞米、葛爾(祿東讚)陪護下,帶著佛教師祖釋迦牟尼十二歲時塑像,“如意寶珠”,及唐王陪送的各種贈品,前往西藏於鬆讚幹布完婚。她們渡過通天河,來到白納溝,受到菜金嘎揚、金日銀城兩位山神的隆重歡迎,同時有受到龍王紫南仁青的隆重迎接。文成公主也特意在白納溝住了一個月。由於文成公主極不平凡的造化,在陡峭堅硬的石壁上,天然顯現出了九尊浮雕像。而正中那尊佛像,正是文成公主所帶的釋迦牟尼塑像“如意寶珠”的化身。同時在白納溝的所有石頭上,也都天然浮現了經文、佛塔、以及藏文、漢文、印度文的頌詞、祝詞等。

       六十年後,金城公主遠嫁吐蕃王齊利縮讚,途徑玉樹白納溝時,發現文成公主遺留的浮雕佛像,十分敬羨和愛惜,為使先於自己開創與吐蕃和親的文成公主業績流芳後世,特意讓隨同工匠修建了此廟。

       下午,我們懷著對文成公主這位為民族團結、祖國統一、作出巨大貢獻,撒播友誼鮮花的天女的崇敬心情,依依不舍的離開了白納溝。西沉的陽光,給這片神奇美麗的地方,吐上了道道金光。 

     每當想起這次朝聖經曆,就會在腦海中浮現出信徒們頂禮膜拜的真誠,佛堂香火繚繞經久不衰的情景,被當地人視為“洞天福地”的這塊聖地;還有那我在高原結識的藏族朋友,他們的熱情好客,城心待人,視朋友為兄弟的情意,更使我至今不能忘懷。

          2006年6月19日草
          2016年9月3曰晨改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橫塘雨眠 回複 悄悄話 題目裏有個錯字:應該是“拜謁(ye)”而不是拜褐。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