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離開故土,現已白發染濱。但每每想起童年一些事情,總有一絲牽掛、一縷歡欣。
出南陽城往東南45裏有一小集鎮---禹王店,單日有集,因處於三個鄉鎮的交界處,所以三鄉五裏都到這裏來采購吃、穿、用品。記得小時侯,每年逢農曆二月初二都會唱三天大戲。哪個時候的小孩,最高興的就是盼過年吃好的,盼看戲有好玩的。自然我那時也是這種心情。
這種廟會,由於剛開春,正是農民購買農用工具的大好時機。除戲台子附近外,其它地方大部被商販占用;他們用自己不太優美的嗓音,不停地吆喝叫賣。那些杈把掃帚牛籠嘴花布衣服對我沒多大興趣;給我童年印象最深的自然是玩具了。
那個時候農村都很窮,一般在平時,是不給小孩買玩的東西的。隻有遇著過年或這種廟會,才有機會得到自己稱心的玩具。有一種用玻璃製作的、一吸一吹能發出聲音的玩具,叫“琉璃不懟”。奶奶第一次給我買時,那種興奮之情,現在還記憶優新。當然這種玩具很仍容易破碎;那次我自然也沒能玩多長時間。玩具的破碎,使我痛哭了一場。真是大喜大悲呀。
至於禹王店廟會成立的原因,還有一段美麗的傳說。在古老的時候,有哪麽兩口子,生活簡樸,人很善良。妻子懷孕十月,臨盆產下一條小龍,被丈夫視為怪物,逐拿菜刀斷其尾巴。小龍負痛跳上房梁而不下來。其母心痛它忙說:“你如果是我兒子,往後不要記恨你父;你應布施人間,造福萬民;萬不可作惡。你走吧!”小龍低頭垂淚,隨後飛天而去。從此這一帶年年風調雨順,從沒發生過幹旱雨澇之災。大家都說,是這條禿尾巴龍聽了它母親的話盡孝哩。後來人們就在店北邊修建了一座廟,專門用來供奉禿尾巴老蒼龍。廟後還臥著一隻石頭老鱉,印象中有半間房哪麽大;說它一年轉一圈,頭所對著的村要窮,尾巴所對著的村會福。平時來廟燒香磕頭者絡繹不斷,以乞求年年太平。
所謂廟,實際是三間古老瓦房。開間迎門是一群塑像;兩邊房間當時做什麽,已不記得。第一次去龍王廟發生的事,現在想起還覺羞愧。當時幾歲已經忘記,也是二月初二唱大戲的日子。我隨奶奶前去趕會,自然是想多得到一些好吃、好玩的東西。奶奶買了香火之類祭祀的東西,拉著我的手走進廟門;剛進門內,我便放聲大哭起來。原因是我看到在那一群塑像中,站在靠前一些,有一尊渾身赤黑、呲牙列嘴、圓睜雙目、麵目猙獰、上身赤裸、下穿褲頭、打著赤腳,人稱“拔樹精”的雕塑。據說:禿尾巴老蒼龍,由於對父親砍去尾巴心存怨恨,但因母親有言在先,出於孝道,不便找父親難堪;不管到那裏,都大喊幾聲,以減心中怨氣;雷聲就是它喊出來的。當然被“拔樹精”拔掉的樹,是因為上麵跺著害人的妖精;為捉拿它才將樹一並拔掉,這也是禿尾巴老蒼龍在做好事哩!
後來“文化革命”開始,這些被作為四舊,進行了清理。在挖老蒼龍母親墓時,說是有古物,好多人去看。自然我也在場,可惜隻挖出了一些生了鏽的釘子,別無它物。
幾十年來,二月初二再不曾到過禹王店,也不知廟會是否還有,但那份濃濃的思鄉之情,永存我心。